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邓贵平  页数:184  

内容概要

  邓贵平的《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以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学、地理学、旅游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的类型特征、区域背景、成景条件、成景机理和保护对策。《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创新性地构建了九寨沟成景耦合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九寨沟的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层剖面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岩矿景观、生物景观、气象景观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分析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的保护历程和所面临的威胁因素基础上,提出发展低碳旅游、建设智慧景区和实施分区保护等保护对策。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旅游地学、景区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景区管理人员参考,也适合旅游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邓贵平,男,汉族,生于1978年9月,四川江油人,博士,九寨沟管理局科研处副处长。主要从事旅游地学、景区管理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参与国家863重大专项《基于时空分流管理模式的RFID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和地震遗址的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智能导航搜救终端及其区域应用示范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面向西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景区集成管理模式研究》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近年来,成功申报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山地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地学景观概述
 1.1 旅游地学景观的含义
 1.1.1 世界自然遗产
 1.1.2 地质遗迹
 1.1.3 旅游地学资源
 1.1.4 旅游地学景观
 1.2 世界自然遗产研究概况
 1.2.1 世界遗产统计与分布特征
 1.2.2 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
 1.2.3 世界遗产保护研究
 1.3 九寨沟旅游地学研究概况
 1.3.1 科研项目
 1.3.2 研究文献
第2章 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特征与评价
 2.1 旅游地学景观类型及分布
 2.1.1 地貌景观
 2.1.2 水体景观
 2.1.3 地层剖面景观
 2.1.4 古生物化石景观
 2.1.5 岩矿景观
 2.1.6 生物景观
 2.1.7 气象景观
 2.2 旅游地学景观组合特征
 2.3 旅游地学景观评价
 2.3.1 定性评价
 2.3.2 定量评价
 2.4 与国外同类型旅游地学景观比较分析
 2.4.1 与国外同类型旅游地学景观比较分析
 2.4.2 与国内同类型旅游地学景观比较分析
 2.4.3 旅游地学景观特色
第3章 九寨沟区域背景
 3.1 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
 3.2 地质概况
 3.2.1 区域构造
 3.2.2 地层系统
 3.2.3 岩性岩相组合
 3.3 自然条件分析
 3.3.1 地貌特征
 3.3.2 水文气象
 3.3.3 动植物
 3.3.4 土壤
 3.4 社会经济概况
 3.4.1 沟内社区及其演化
 3.4.2 人口和民族
 3.4.3 经济状况
第4章 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形成条件
 4.1 地层与岩性条件
 4.2 地质构造背景
 4.2.1 褶皱
 4.2.2 断层
 4.3 水文条件
 4.3.1 含水系统划分
 4.3.2 侵蚀基准面
 4.3.3 分水岭
 4.3.4 水文单元划分
 4.3.5 地表水补、径、排关系
 4.3.6 地下水补、径、排关系
 4.4 岩溶作用及钙华堆积
 4.4.1 钙华成因分析
 4.4.2 钙华分布特征
 4.4.3 钙华对景观形成演化的作用
 4.5 冰川作用及第四纪堆积物
 4.5.1 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4.5.2 第四纪堆积物
 4.5.3 冰川作用对沟谷地貌的影响
 4.6 新构造运动及重力作用
 4.6.1 新构造运动
 4.6.2 重力作用
第5章 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成景过程与机理
 5.1 旅游地学景观成景过程
 5.1.1 被动陆缘阶段
 5.1.2 褶皱造山及推覆造山阶段
 5.1.3 陆内断块造山阶段
 5.1.4 第四纪冰川作用阶段
 5.1.5 冰后期景观形成阶段
 5.2 旅游地学景观成景机理
 5.2.1 成景耦合系统组成
 5.2.2 成景耦合系统特征
 5.2.3 成景耦合机理
第6章 九寨沟主要旅游地学景观成因
 6.1 地貌景观
 6.1.1 山岳景观
 6.1.2 峡谷景观
 6.1.3 象形山石景观
 6.1.4 岩溶地貌景观
 6.1.5 冰川地貌景观
 6.2 水体景观
 6.2.1 湖泊
 6.2.2 叠瀑
 6.2.3 泉水
 6.2.4 典型水体景观的成因
 6.3 地层剖面景观
 6.4 古生物化石景观
 6.5 岩矿景观
 6.6 生物景观
 6.6.1 原始森林
 6.6.2 红叶彩林
 6.6.3 野生动物栖息地
 6.7 气象景观
第7章 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保护
 7.1 旅游地学景观保护历程与管理机构
 7.1.1 旅游地学景观保护历程
 7.1.2 旅游地学景观管理机构
 7.2 旅游地学景观面临的威胁
 7.2.1 主要影响因子
 7.2.2 面临的威胁
 7.3 旅游地学景观保护对策
 7.3.1 发展低碳旅游
 7.3.2 建设智慧景区
 7.3.3 实施分区保护
 7.4 主要旅游地学景观保护工程
 7.4.1 基本思路
 7.4.2 水体景观保护工程
 7.4.3 生物景观保护工程
 7.4.4 地貌景观保护工程
 7.4.5 古生物化石景观保护工程
 7.5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7.5.1 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7.5.2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参考文献
彩色图版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珍珠滩瀑布珍珠滩瀑布海拔2417m,高21m,瀑宽162.5m,为常年流水瀑布。瀑面呈略向后凹的新月状,瀑前沟谷狭窄。从珍珠滩上奔涌而来的水流自悬崖边滚落而下,形成一道宽阔的新月形瀑布,瀑布跌落谷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形成一道狂溅的激流。这道激流,是九寨沟所有激流中水色最美、水势最急、水声最大的一段。珍珠滩瀑布以它磅礴的气势,成为电视连续剧84版《西游记》的外景拍摄点(图版Ⅱ-18)。此处负氧离子含量极为丰富,高出平原地区上百倍,有“天然氧吧”之称。诺日朗瀑布诺日朗瀑布位于树正沟与日则沟和则查洼沟交汇处,海拔2353m,高24.5m,瀑宽270m,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宽钙华瀑布,也常作为九寨沟的标志和象征。藏语中“诺日朗”意指男神,也有伟岸高大的意思。滔滔水流自诺日朗群海而来,从瀑顶树丛中越堤而下,如银河飞泻,水势浩大,声震山谷。瀑布景色四季变换,昼夜迥异。春天的诺日朗瀑布,宛若一个刚刚苏醒的孩子,欢呼雀跃地奔流在苍翠欲滴的山谷崖壁上,给人以一派空灵翠绿、生机勃勃的景象;夏日来临,瀑布水量增多,声势渐壮,水流跌落在瀑下岩石上,激起水花万朵,如银珠万斛,四处抛洒。金秋季节,山谷坡地,万紫千红,似一幅浓重的油画,诺日朗瀑布在一片片红叶、黄叶之中,分成无数股细流,飘然而下,景色最为迷人;隆冬时节,瀑布从流动状态转变成固体状态,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冰瀑画卷。奇特的是,在太阳光照射下,这幅冰瀑画卷印上了蔚蓝色(图版Ⅱ-19,图版Ⅳ-12)。树正瀑布树正瀑布海拔2290m,高11m,瀑面宽62m,属常年流水瀑布。瀑面多极浑圆,形似莲瓣而独具风姿。上游老虎海湖水沿着浅滩四处漫流,被水中的树丛分成了数以千计的水束,最后汇集到瀑布顶端的山崖边,霎时间奔流坠落、水雾四散,构成了神采飘逸、气度雍容的水帘,景色十分秀丽,是九寨沟最妩媚多姿的瀑布(图版Ⅱ-20)。火花海瀑布火花海瀑布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呈三级跌水,海拔2213~2230m,高3~5m,瀑面宽约200m,属常年流水钙华瀑布。瀑布分为两股相隔不远却永不能交汇的瀑流,因此又名“相思瀑”。瀑布在一片翠绿中跌宕,与海中的“火花”相映成趣,虽然称不上壮观,却别有一种玲珑的诗意(图版Ⅱ-21)。

编辑推荐

《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