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姜正林、朱俐、李建成、庄勋、黄磊  页数:417  字数:78175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共有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船舶卫生与疾病防疫、航海疾病、航海急救医学、远程医疗、航海心理学、潜水医学和海洋药物。让航海类各相关专业学生熟悉航海医学的相关知识,促进研究与航海医学实践的结合;让读者提高健康意识和保健水平,拓宽知识领域与范围。
《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不仅可为航海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所用,也可作为航海类院校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辅助教材,同时对从事航海医学研究的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姜正林、朱俐、李建成、庄勋、黄磊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1.1 航海医学定义1.2 海员职业特点第2章 船舶卫生与疾病防疫2.1 环境卫生2.2 劳动卫生2.3 营养卫生2.4 食品与给水卫生2.5 船员的安全与健康教育2.6 船舶消毒与除害2.7 海港检疫第3章 航海疾病3.1 消化系统疾病3.2 呼吸系统疾病3.3 心血管系统疾病3.4 泌尿与生殖系统疾病3.5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3.6 血液系统疾病3.7 运动系统疾病3.8 神经系统疾病3.9 皮肤病与性病3.10 耳鼻咽喉科疾病3.11 眼科疾病3.12 口腔疾病3.13 常见外伤3.14 晕船3.15 饮酒、吸烟与吸毒3.16 传染病3.17 寄生虫病第4章 航海急救医学4.1 概述4.2 人体结构概况4.3 常用急救技术4.4 船员职业性事故的急救和治疗4.5 常见急症的处理4.6 海上救生4.7 急救箱和常用急救药品第5章 远程医疗5.1 概述5.2 远程医疗系统的技术基础5.3 远程医疗的应用第6章 航海心理学6.1 概述6.2 航海环境与海员心理6.3 海员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关怀6.4 海难事故与海员心理调适6.5 促进海员心理健康第7章 潜水医学7.1 水下环境对机体的影响7.2 高气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7.3 惰性气体的饱和、过饱和及脱饱和7.4 减压方法7.5 潜水疾病第8章 海洋药物8.1 概述8.2 海洋药物的研究方法8.3 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1章 地理信息科学概论 地球是人类的家,人类一直都十分关心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进而萌生出各种地理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地理科学。计算机信息科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为了解决时空分布的地球表层地理现象、社会发展、外层空间环境及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模拟和推演的问题,地理科学如饥似渴地吸收信息科学的精华,同时也推动了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地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过程中产生了一门从信息流的角度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地理信息科学。30多年来,地理信息科学以应用为目的、以技术为引导,在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过程中逐步从地理学、测绘学和信息学中自然形成一门边缘学科。它不仅包含了现代测绘科学的所有内容,而且其研究范围较现代测绘学更加广泛。本章1.1节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2节探讨地理信息科学的体系,1.3节介绍地理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节展望地理信息学科的发展趋势,1.5节介绍阅读本书所需要的学科领域知识及章节安排。 1.1 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几乎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给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地理学在这个变革时期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用计算机来收集、存储和处理各种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并希望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分析来直接为管理和决策服务。从技术发展角度看,地理信息科学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服务三个阶段。 1.1.1 早期的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控制的行式打印机开始输出图形。人们把计算机引入地图学从而产生了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技术,将连续的以模拟方式存在于纸质地图的空间物体离散化,以便计算机能够识别、存储和处理。1964年,研制成英国牛津自动制图系统。1967年,美国H.T.费希尔领导的实验室研制出组合统计制图软件包。1970年,美国人口统计局设计出具有拓扑编辑功能的双重独立地图编辑技术(DIME),奠定了机助制图数据结构的拓扑学基础。在我国,1972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开始研制制图自动化系统,刘岳和梁启章(1978a,1978b,1979)实现了多种曲线光滑、绘制等值线图、统计图和趋势面分析等程序;1978年解放军测绘学院刘光运等(1980,1983)实现了“地形图图廓整饰自动化”;绘制出了一幅1:50000地图,1981年吴忠性和杨启和完成了“在电子计算机辅助制图情况下地图投影变换的研究”等。20世纪80年代专题地图的计算机制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1995年开始,计算机制图逐渐走上实用化和规模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实现了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一体化(编印一体化)的突破。通过数字制图技术与桌面出版系统(DeskTop Publish System)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桌面地图出版系统,通过激光照排系统输出把地图编绘的成果输出成高精度的分色胶片,直接制版印刷,从而使地图生产实现批量化和实用化,走上了全数字化生产的发展道路(刘海砚和孔群,1998)。 计算机制图的诞生不但改变着传统的地图制作技术,引起地图生产方式和地图面貌的变化,改变了地图使用的实质,促使地图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

编辑推荐

《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条理清晰、叙述严谨、实例丰富,既适合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开发等有关科研、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研究开发需要及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虽然还没有看,但是收到后挺好的,物流也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