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段汉明  页数:613  字数:900000  

内容概要

《城市学:理论·方法·实证》共分11章,第1~2章对城市及城市学进行哲学思考和基础理论的阐述;第3章通过对华夏早期城市、两河流域城市的叙述来探讨城市的起源;第4章以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城市与地理空间及生态条件的关系;在第5章社会与城市中,对城市底层弱势群体给予较多的关注;第6章对城市内禀的相互关联的8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7~10章以银川平原、兰州-西宁地区、天山北麓3个城镇区域与PREE的共轭涨落、网络结构、超循环体系和协同演化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第11章从景观的视角阐述城市之美。
《城市学:理论·方法·实证》适合城市规划专业高年级本科生阅读,适合从事城市、区域研究的高校教师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书籍目录

第1章  城市、城市学与哲学思考
1.1 城市与城市学
1.2 城市的时空特征
1.3 哲学与城市发展的印证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2章 城市学的基础理论
2.1 城市的复杂性
2.2 复杂系统的涨落
2.3 扰沌理论的简介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3章 中国城市的起源与两河流域的城邦
3.1 中国城市的起源
3.2 两河流域的城邦
参考文献
本章附录:中国早期城市年表
第4章 自然地理及生态条件与城市发展格局——以西北城市为例
4.1 新疆天山北麓城镇区域的生态格局与城镇空间网络
4.2 兰州—西宁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5章 社会与城市
5.1 社会学的几个概念
5.2 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
5.3 城市的贫困线和底层社会群体
5.4 西安市流动人口集聚地的空间特征——以劳务市场为例
5.5 西安新华“小树林”的城市学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城市内禀的相互关联的八个主要方面
6.1 城市功能
6.2 城市结构
6.3 城市形态
6.4 城市文脉
6.5 城市生活
6.6 城市营造
6.7 城市网络
6.8 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第7章 城市与区域共轭涨落的四个维度——以银川平原城镇区域为例
7.1 人口
7.2 资源
7.3 环境
7.4 经济
7.5 城镇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的机理
参考文献
第8章 城市网络体系与城镇区域网络空间的涨落
8.1 城市网络体系的构建与城市总体的内在关联机制
8.2 城镇区域的空间网络化
8.3 基于交通网络的区域网络体系空间结构定量化分析——以北疆城镇区域为例
8.4 银川平原人口、资源与城镇区域空间网络
参考文献
第9章 城市及城镇区域循环体系的建立
9.1 循环经济与城市超循环体系
9.2 湟水流域城镇超循环发展的实证研究
9.3 湟水流域城镇超循环体系反馈机制研究
9.4 银川平原城市超循环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第10章 城镇区域协同演化定量分析的探讨——以兰州一西宁城镇区域为例
10.1 城镇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10.2 兰州—西宁城镇区域发展阶段判定
10.3 兰州—西宁城镇协同发展的空间变量与涨落分析
10.4 兰州—西宁城镇区域协同演化的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第11章 城市之美
11.1 城市之美、城市美学与城市美的特征
11.2 城市山水之美
11.3 城市建筑景观之美
11.4 城市历史文化之美
11.5 城市园林之美
11.6 城市生活之美
11.7 城市时尚之美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营造是一切建设活动的总称,也是城市空间、城市物质实体的各个方面在设计及建设中不断更新的重要过程。营造与建设的区别在于:营造具有更多的人文内涵,建设却直指工程目标。正是这个区别,使用营造一词来概括城市一切建设活动时,更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更注重城市人文环境的提升。  城市网络既是城市物质的实体的空间表现形式,如道路网络、市政设施网络,又是城市社会中人与人关系、不同社会组织之间联系的表现形式,如社会网络、人际关系网络,或是物质实体与人一社会的结合,如商业网络。基于此,“城市网络”一词从广义上并非现代时新的词语,而是城市物质结构及人一社会结构的基本形式。  城市景观源自于城市的营造活动,是人类异化于自然的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直至今日,城市景观已成为地球表面最为突出的异于自然景观的“疤痕”,我们在高度赞赏人类的创造力的同时,也应同时考虑这种创造的无限扩张的后果——我们会不会造成“创造性毁灭”?也许这种“创造性毁灭”已经以另一种表现形式存在,我们只是视而不见罢了。从城市内部的景观分析,美的创造总是第一位的,但我们常常事与愿违,城市中大量丑陋景观几乎不可避免,也许很多的人忙于生活、迫于生计,没有认真想过常常挂在嘴边的这个字——美。  城市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是地表生物种群的一个分支,人类源于自然,行于自然,通过自己的创造而异化于自然。在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是人类创造中最无与伦比的杰作之一。城市依附于自然地理环境,如河流、平原、平缓的山丘、荒漠中的绿洲等,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城市的生成、发展、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正是人类的聚集、居住及代代相传的创造力和文化延续,使城市具有与自然不同的组成要素,形成独特的城市系统,以及独特的城市文化与精神,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人类发展的巨大硕果。  如果我们将代表城市人类社会发展的城市系统与代表自然的区域的地理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双螺旋结构的两条主线,城市及社会发展的这条主线表现出动态的显性的人类发展过程,城市所在的自然地理系统则表现出静态的隐形的承受承接过程,连接这两条主线的是四个组分(碱基),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简称PREE,正是这种双螺旋的两条主线和相互关联的四个组分之间内在的共同作用和关联耦合,构成城市不断发展变化而独具风采的遗传基因,正是由于每个城市的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社会发展过程的不同,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组分的不同组合方式和不同关联耦合,形成城市不同的涨落节律,构成每个城市千变万化而又本质如一的生命特征①。  在城市的遗传基因中,人口与社会的关联耦合成为城市生命中最为活跃最为突出的因素,人一社会系统成为城市复杂巨系统中的主体,对城市系统具有主导作用,使城市系统和各子系统具有了解其所处的环境,预测其变化,并按预定目标采取行为的能力。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市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