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产业研究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杨中艺 等著  页数:203  字数:273250  

内容概要

再生资源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一向备受争议,但却是社会和产业生态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再生资源产业研究:产业生态学的视角》从产业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视角阐述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重要性、发展现状、主要特点和属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以及日本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建设循环型社会方面的主要经验和成就,呼吁全社会在支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强行业监管和引导。《再生资源产业研究:产业生态学的视角》将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再生资源产业这一“朝阳产业”,促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再生资源产业研究:产业生态学的视角》适合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等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再生资源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关心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有关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杨中艺 1988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态学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第九、十届广东省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三届广东社会环保监督员(2005-2009年),首届广东省环保大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研究。
肖迪 2010年在中山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为《广东省再生资源及其资源环境补偿效应分析》。在读期间多次参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低碳发展等软科学研究。2010年8月一2011年8月参加中山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赴西藏林芝一中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2012年报考公务员,被黄埔海关录用。
袁剑刚 2005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恢复生态学、绿地生态学、受污染环境修复。

书籍目录

第1章 再生资源产业何以被视为“朝阳产业”?1.1 问题的由来1.2 再生资源产业成为“朝阳产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1.3 广东省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1.4 阻碍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第2章 产业生态学: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理论基础2.1 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和产生背景2.2 发展历程2.3 产业生态学实践与再生资源产业2.4 从产业生态学视角看再生资源产业对资源环境管理的作用第3章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与问题3.1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分布及特征3.2 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测算3.3 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分析3.4 生产性再生资源回收分析3.5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分析3.6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制度性安排中有待改善的突出问题第4章 不可替代的效益: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重要途径4.1 各类再生资源回收效益的计算依据4.2 再生资源产业的资源环境效益4.3 再生资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4 保卫战略金属之战第5章 公众的态度:居民生活性废弃物回收调查5.1 生活性废品回收站跟踪调查5.2 居民生活性废弃物回收问卷调查第6章 双刃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活动的环境和社会影响6.1 再生资源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概况6.2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重金属污染调查6.3 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重金属污染调查6.4 电子废物不当拆解行为的遗留性区域环境与生态影响调查6.5 再生资源回收与社会治安第7章 城市矿产行动: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新起点7.1 城市矿产的概念及由来7.2 案例一:广东清远华清循环经济园7.3 案例二:广州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7.4 案例三:进口废物回收利用“圈区管理”7.5 “城市矿产”行动将有效促进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的良性发展第8章 调研笔记:再生资源产业的区域性行业聚集8.1 佛山南海:废五金回收利用企业群及产业链8.2 顺德杏坛: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的区域聚集和困惑8.3 东莞中堂:废纸回收行业支撑起“造纸名镇”第9章 他山之石: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城市矿山”及垃圾分类收集9.1 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经验、成效及其启示9.2 日本“城市矿山”的组织实施:以回收小型家电提取稀有金属为例9.3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图解日本带广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第10章 呵护与监管:为再生资源产业扬起风帆10.1 着力规范再生资源产业,形成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新体制10.2 创新政府扶持方式,营造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10.3 动员全民参与,夯实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社会基础10.4 强化再生资源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服务机构的积极作用10.5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再生资源产业何以被视为“朝阳产业”?1.1  问题的由来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并没有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威胁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在90年代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减排”在“十一五”期间首次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政府考核指标;2005年“循环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2010年“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科学发展”已经日益成为全民共识和行为准则。 但是,我国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所导致的资源环境危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处于改革发展前沿的广东省便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实例。广东虽然是经济大省,但资源禀赋低,环境压力大。2009年广东省能源生产总量为4391.84万t标准煤,消费量却达到19666.18万t标准煤,能源高度依赖外省调入和国外进口。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9年广东省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8.3万t、天然气0.3亿m3、煤炭1.9亿t,仅占全国的0.0028%、0.0008%和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再生资源产业研究:产业生态学的视角 0.0596%;铁矿石基础储量1.2亿t,占全国的0.56%;铜矿基础储量58.5万t,占全国的1.98%。2009年广东省排放废水687429万t(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的11.7%;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91.12万t,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7.1%;氨氮排放量11.51万t,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的9.4%;工业SO2排放量101.26万t,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国的5.4%。①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广东省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高污染”并存的局面,还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短时间内在狭小的空间所承接的大量污染物已经导致广东省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在未来的发展中任何新增排放的污染物都会是极其有害的,任何新增“三废”,即便“处理达标”后排放,都可能成为毁坏某个区域环境的“最后一根稻草”,转变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广东省先后发布了《广东省实施清洁生产联合行动实施意见》、《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文件,200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体现了广东省政府对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引导方向。《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纲要》规划总体目标为:把珠江三角洲建成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其中五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工程规划投资295亿元,目标为:到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废旧电子电器收集率和资源化率分别达到80%和70%,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80%,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70%。《规划纲要》则提出了“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举措。 资源的再生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能够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量,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原料,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垃圾的最终处理处置量,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是发展循环经济、缓解环境资源压力的重要手段,并能够解决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2009年1月1日开始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要在国家层面上鼓励和推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并且着重强调了生活废物的分类回收、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电子废物的拆解和再利用等环节。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实现资源再生利用的主要途径,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再生资源作为“废物”、“垃圾”的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对这一产业的认识,“捡垃圾”、“收破烂”是人们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为的常见称谓,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培训,素质不高,备受歧视;部分违法人员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进行非法盗取产品、资源材料的销赃等犯罪活动等。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统计数据也十分缺乏且不完整。虽然2002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国家标准中,新增了“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大类,包括金属废料和碎屑的加工处理、非金属废料和碎屑的加工处理两类,但主要统计规模以上企业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反映这个行业的规模。根据其统计,2008年全国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087家,工业总产值1137.79亿元,广东省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72家,总产值333.71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5.8%和29.3%;2009年全国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165家,工业总产值1443.86亿元,广东省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13家,总产值450.19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8.3%和31.2%,说明广东省再生资源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无论在企业数量、产值,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居于国内前列。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些数据并不能代表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实际规模,但可以显示广东省再生资源产业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说明以广东省的情况为例解剖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具有可行性。 2008年底,原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现为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达了“编制《广东省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意见》的基础性调研”的任务,本书的写作正是在该项基础性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笔者在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等方面的密切配合下,以广东省为重点,对再生资源产业的重点地区、加工利用的龙头企业、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以及公众等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并对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进行较为深入的专题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明确再生资源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切实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措施。本书依据大量现场调查数据撰写而成,可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客观反映再生资源行业的真实情况,不仅可以为决策机构通过扶持再生资源产业突破我国资源紧缺的瓶颈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有助于 再生资源产业研究:产业生态学的视角 人们认识区域再生资源产业组织、升级和管理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从而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对于从事再生资源产业的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本书的案例分析以及其他调查结果吸取有益的经验。 当然,由于再生资源产业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且存在其特殊性,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而笔者的精力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纰漏之处,恳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1.2  再生资源产业成为“朝阳产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提到朝阳产业,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强调再生资源产业是朝阳行业,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这个看上去既不高科技又不太体面的行业,怎么会跟朝阳联系在一起?但是,细心剖析近年来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流行的关键词,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无一不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密切相关。 关于“再生资源”的定义,学术界尚有不同见解,本书采用2007年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建设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的定义:“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①  “再生资源”一词在使用时常与“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混淆,“可再生资源”指通过自然力能够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主要指生物资源和某些动态的非生物资源,如鱼类资源、森林资源、土壤等,借助于自然循环或者生物的生长、繁殖、不断自我更新,维持一定的储量。“可再生能源”则 ①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07年第8号).商务部网站: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3/30/content_566242.htm,2012-06-16是指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而“再生资源”一般是指可回收加工成原材料的那部分,不包括能源、水等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①  再生资源也经常与“废品”、“废旧物资”混用,这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有关。朱海伦在将“再生资源”与“废弃物”、“废旧物资”、“可以利用的废旧物资”、“废物品”等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将再生资源定义为:“具有明确所有权人的,一切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有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态赋存,但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无害利用的,使其获得有效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② 但这一定义过于抽象,在实际使用中也并无特别意义。其实对于特定的对象,从失去原有用途的角度看是废品或废旧物资,从还可以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角度看就是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企业主要包括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流通企业、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的加工利用企业、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机械制造企业,以及再生资源市场交易组织、科研及信息等服务性企业。根据再生资源用量占企业全部生产原料的比例,可以将企业分为以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的专门企业和以再生资源为部分原料的一般企业。③ 例如,分选废旧塑料并制成塑料颗粒的企业是以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的专门企业;而很多造纸厂会使用一定比例的废纸或废纸浆作为生产原料,从广义上看也可以作为再生资源企业。 再生资源产业也被称为“静脉产业”。如前所述,再生资源是指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④ 再生资源产业则是以再生资源为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活动的集合,包括再生资源的回收、分拣、物流、加工、资源再生产品制造和贸易、废物最终处理处置等核心产业链以及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再生资源分拣和加工设备制造等外围产业链。再生资源产业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独特性质,如公益性、准公共物品属性、双重外部性⑤,因此需要政府和市场同时发挥作用,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 ①冯慧娟,张继承.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市场化运行中的政府调控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9,(10): 14-18  ②朱海伦.对再生资源概念的理论思考.再生资源研究,2005,(3):1-4 ③周宏春.变废为宝:中国资源再生产业与政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④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07年第8号).商务部网站: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3/30/content_566242.htm,2012-06-1614-18 ⑤冯慧娟,张继承.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市场化运行中的政府调控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9,(10): 再生资源产业研究:产业生态学的视角 背景资料 静脉产业 “静脉产业”(venousindustry,recyclingindustry)一词的诞生,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日本在基本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之后,由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影响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解决废弃物处理及填埋场不足等问题,日本学者后藤电弘提出了“静脉产业”这一概念。这一称呼非常形象,因为再生资源行业能够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① 静脉产业主要包括容器包装再生利用产业、废旧家电再生利用产业、建 筑材料再生利用产业、食品再生利用产业、汽车再生利用产业,以及与上述 废弃物在利用上相关联的回收、运输和再生技术研发等,概括起来可分为工 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 再制造产业。②  作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再生资源产业除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以外,还具备良好的资源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有效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制造工厂”。不可否认的是,再生资源产业在原材料供应的保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纵观国内加工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如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其工业区周边往往存在着大量的再生资源企业。 二是减轻环境压力。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模式,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会造成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重,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既降低了垃圾或产业固体废物的处理量,又减少了原生资源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三是增加就业岗位。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很多工序还离不开人工操作,因此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编辑推荐

《再生资源产业研究:产业生态学的视角》适合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等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再生资源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关心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有关人士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再生资源产业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不错,送快递的工作人员服务也很到位O(∩_∩)O~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