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之路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何爱国 编  页数:363  

内容概要

  《当代中国现代化丛书: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之路》基于2010年下半年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生态文明与长三角城市发展论坛"编纂而成,主要收录了约20篇高质量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研讨论文。本书不仅搭建了现代化战略的理论架构,从国家层面和地区层面探讨了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而且还结合案例评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国家现代化的影响,提供了有关现代化战略,现代化理论等方面的有意参考。

书籍目录

序:生态环境攸关文明兴衰 前言 上篇理论与战略 第一章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 一、生态文明的现实挑战:环境问题是人为问题 二、生态文明的基本思路:人为问题需要人来解决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选择三个突破口 第二章生态现代化之路:中国现代化的重新审视 一、中国生态现代化的严峻挑战 二、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良好机遇 三、自觉行动,走生态文明之路 第三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东方大国的崛起 一、东方的文化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二、协调发展是疆域大国的必然要求 三、可持续发展是人口大国的必然选择 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三个关键课题与中国转型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社会福祉的关系及其政策意义 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其政策意义 三、政府支出与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政策意义 第五章中国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挑战、实践与展望 一、中国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挑战与需求 二、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与典型措施 三、中国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展望及建议 第六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企业和公民职责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责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企业职责 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民职责 第七章中国农业污染:态势与对策 一、中国农业污染现状及其根源 二、未来十年中国的农业污染态势 三、中国农业污染防治的对策思考 四、上海的农业污染态势及其对策 中篇历史与反思 第八章打开人类文明史的新视野:庞廷的生态文明史观 一、生态文明史观要义 二、生态文明史观的批判性与解释力 三、生态文明史观的范式意义 第九章生态平衡与中国发展:彭慕兰的中国生态文明观 一、生态制约与中西“大分流” 二、发展至上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 三、生态平衡与中国发展模式 第十章“人口—土地”生态链及中国历史的运行 一、“土地生态链”及其平衡和失衡 二、社会生态失衡与被动的自然调节 三、流民与战争及中国历史“大周期” 四、“土地生态链”置换与“市场生态链”出现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冲突:理论、历史与选择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冲突的相关理论 二、国际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冲突回顾 三、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冲突回顾 四、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 第十二章从改天换地到生态文明:中国生态现代化战略的形成 一、环保意识的萌芽(1949~1972年) 二、环保意识的觉醒(1972~1983年) 三、环保国策的提出(1983~1992年)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1992~2003年) 五、生态现代化战略形成: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战略(2003年至今) 第十三章“十一五”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一、“十一五”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二、“十一五”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与制度反思 第十四章从流域污染控制反思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一、建立流域民主管理和协商体制 二、促进公众的广泛参与 三、促进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 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五、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生态文明智慧 下篇地域与个案 第十五章“十二五”长三角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长三角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长三角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 三、长三角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与任务 四、长三角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和机制 第十六章长三角的生态环境特征和一体化推进措施 一、生态文明:生存意义与发展意义 二、长三角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三、长三角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长三角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五、大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环保一体化 第十七章对长三角生态文明城市群建设的思考 一、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二、全球变暖对长三角城市的影响 三、对长三角生态文明城市群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十八章长三角城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及其进程评价 一、长三角城市应率先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二、长三角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 三、长三角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评价 第十九章长三角的低碳发展与水资源利用 一、长三角的低碳发展 二、宝钢的低碳发展之路 三、长三角的水资源利用 第二十章上海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改善对策 一、上海农业环境污染的整体判断 二、上海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任务艰巨 三、上海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一章绿色珠三角世界级都会区发展的目标与途径 一、总体战略目标 二、具体发展目标 三、几个关键点 四、建设对策 第二十二章湾区价值与对粤港澳共建环珠江口低碳湾区的思考 一、湾区问题与湾区价值的提出 二、湾区价值与环珠江口湾区的特征 三、环珠江口低碳湾区建设的实证分析 四、对粤港澳共建低碳湾区,提升湾区价值的思考 第二十三章海南经济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二、海南开发中的环境认识、决心和成绩 三、无序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四、凝聚全民共识,实现生态现代化 第二十四章双重文明跨越的探索与启示——从江西山江湖工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一、山江湖工程奠定了江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明确了江西的发展思路 三、从山江湖工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江西发展模式的提升与启示 第二十五章巢湖流域水环境污染及其政策应对 一、巢湖流域水污染及其成因 二、巢湖流域环境污染的政策应对 三、巢湖流域环境污染政策应对的特点 …… 参考文献 附录一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作用——“生态文明与长三角城市发展论坛”综述 附录二上海论坛生态文明分论坛圆桌会议纪要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闭关自守:“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中国广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发达的农耕经济,加上其在东亚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中华文明雄视宇内的自傲,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与周边国家之间维持着朝贡体制,对外贸易被看成可有可无的事项,不被重视,用乾隆皇帝的话说就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西洋的手表、自鸣钟以及各种工艺品被当做“寒不能衣、饥不能食”、有害于人心的奇技淫巧。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华农耕文明成为没有生机的一潭死水。 重经验,轻创新:农耕文明依赖于农业的收成,而农业又是一个和气候、季节联系密切,生产周期特别长的产业。农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古代农耕文明中,墨守成规比大胆创新有价值。墨守成规,传统经验中包含的科学性可以保证农民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收成;锐意创新,试验中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农民颗粒无收。农耕文化的这一特点和工业化、现代化对科技创新的呼唤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黜奢尚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农耕文明是向土地讨生活的文明,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劳作,所获得的物质财富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所以,黜奢尚俭、精打细算、过紧日子成了农耕文明消费文化的一大特色。这和市场经济强调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天壤之别。 听天由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年成好,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温饱就有保障;反之,年成不好,水旱频仍,地里没有收入,农民就得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农业对自然的这种依赖性造成了农耕文明中听天由命、不思进取的保守意识。它和现代化所提倡的兴利除弊、改造自然的进取意识是对立的。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之路》基于2010年下半年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生态文明与长三角城市发展论坛”编纂而成,主要收录了约20篇高质量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研讨论文。《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之路》可供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决策参考,亦适合研究人员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公民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之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送货速度快。内容贴近现实,有收获。
  •   含历史、理论、对策、实践、宏观、个案。聚集沿海,特别是长三角。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