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出版时间:2001-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岂之  页数:3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充分吸取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元、明和清前中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变迁、对外关系、文化思想与学术等内容。

书籍目录

绪言第一编 元(1206-1368)第一章 蒙古国的统治(1206-1259)第一节 蒙古的建国和对外扩张一、蒙古崛起前北方草原的形势二、成吉思汗统一漠北三、早期蒙古国家制度四、灭夏与灭金五、三次西征六、进攻南宋与收服吐蕃、大理第二节 蒙古国的内政一、汗位的继承和争夺二、草原本位政策与中原的混乱局面三、耶律楚材与忽必烈对中原统治状况的整顿四、对宗教的崇奉和利用第二章 元朝前期统治:中央集权王朝的建立与大一统的完成(1260-1293)第一节 元王朝的建立一、忽必烈登上汗位二、蒙古国走向分裂三、改汉制,用汉法第二节 重建大一统一、元灭南宋二、稳定江南局势三、与宗室叛王的战争四、行省制度的定型五、对边疆控制的加强六、宿卫军与镇戍军七、驿站与急递铺八、制历与修志第三节 制度建设一、职官制度二、入仕途径三、监察与考核四、赋役制度五、户籍管理第四节 经济、文化的恢复和繁荣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二、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三、工商业与城市经济四、开放的文化政策五、杂剧与散曲六、欧洲对中国的了解第五节 治国方针的转折一、汉法推行的停滞二、蒙古旧制的大量保留三、任用敛财之臣四、频繁的对外战争五、统治危机初步出现第三章 元朝中后期统治:中衰与灭亡(1294-1368)第一节 政治危机一、边疆战事逐渐停息二、皇位继承制度的隐患三、从成武授受到南坡之变四、天历之变及其后果五、权臣专权与皇帝怠政六、腐败的政风第二节 迟滞的汉化进程一、中后期的汉化成果二、汉化迟滞的特点第三节 社会结构与土地关系一、民族等级制度二、民族融合与交流三、南北方土地关系的差异……第二编 明(1368-1644)第四章 明朝前期封建秩序的恢复第五章 明朝中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第六章 明王朝的衰败与社会矛盾的激化第七章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八章 明末农民起义第九章 明朝文化第三编 清(1644-1840)第十章 奠定国基(1644-1683)第十一章 康乾盛世(1684-1795)第十二章 嘉道中衰(1796-1840)附录 元明清大事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四、赋役制度元朝赋役制度比较复杂。一方面名目繁多、南北异制,另一方面又因诸色户计的划分(将全国居民按职业等因素分为民、军、站、匠、盐户等若干类,详下)而有不同的承担标准。在此以普通民户的情况为主进行介绍。普通民户承担的正税主要有税粮(主要征粮食)和科差(征丝、钞)两大类,对此南北方的征收体制不同。北方的税粮分丁税(每丁粟二石)、地税(每亩三升)两种缴纳方法,民户纳丁税,其余户计纳地税(军、站户土地四顷内免税)。因不同户计之间买卖土地,造成纳税混乱,故时有一户同时负担丁、地两种税的情况。平宋以后,在南方基本沿袭了唐宋以来的两税法,以秋粮为主,按亩征收,税额因地而异。夏税税额较少,一般以秋粮数额为基数折算征纳,或纳实物,或折征钞币。南北税粮征收时都要加征鼠耗等附加税,以抵偿运输过程中的损失,通常每石加收七升。科差的征收以北方为主,主要分丝料(征丝)、包银(征钞)两类:南方科差只征钞,称户钞。科差在制度上有定额,但只是平均数,实际征收时要按民户贫富状况分摊不同的数目。正税之外,工商杂税(元朝史书称为诸色课程)也是国家的大宗收入来源。其中,盐课所得即占每年全国钞币岁人的一半以上。政府垄断盐的生产,所获食盐或直接置局销售,或发售盐引给盐商,由盐商运到指定的行盐区贩卖,盐价完全控制在政府手中。类似的专卖税还有茶课、酒醋课等。对于山林川泽的特产,如矿物、竹木之类,元廷或设机构专营,或由民间经理而抽取税金。至元七年(1270),定制国内商税三十分取一。灭宋后,又逐步制定外贸管理制度,定市舶税十分取一(粗货十五分取一)。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是正版,但是因为包装问题,书脊有破损。希望以后能用箱子装书。
  •   帮别人买的,及时,没耽误上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