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学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吴忠民  页数:1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实用交际英语》系列教材是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推荐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的基础上,根据两年制教学时间短、职业指向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调整编写的。本套教材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什么是现代化一、几种界定的得失二、现代化及发展的涵义第二节 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兴起一、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兴起二、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历程第三节 发展的基本宗旨与基本特征一、发展的基本宗旨二、发展的基本特征第四节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及主要功能一、发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征二、发展社会学的主要功能第一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第一节 世界现代化的发端一、现代化发端的时间认定二、西欧现代化的内部条件三、西欧现代化的外部环境第二节 世界现代化的三次浪潮一、第一次现代化浪潮二、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三、第三次现代化浪潮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的总趋势一、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波浪式跳跃推进的特点二、科技革命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三、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与调整过程四、现代化是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第一节 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一、近代中国演进的基本脉络二、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些具体特征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试步时期一、中国现代化试步时期的突出特征二、其他特征三、根源之一:中心任务的错位四、根源之二:空前的社会动员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内在生长力的初步发育一、历史的定位二、中国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进展三、某些不足之处第三章 发达的经济第一节 发达的经济:现代社会的共同特征一、机器以及其他先进生产工具的操作代替了人工劳动二、社会化的大生产三、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动四、市场经济体制五、经济的增长具有一种不可遏制性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一、经济发展的理论考察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第三节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政府积极干预的必要性二、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西方国家的实践三、政府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第四章 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一、社会分化的涵义二、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三、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化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整合一、社会整合的涵义二、社会发展与社会整合三、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整合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的涵义二、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层三、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分层第四节 发展与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的涵义二、社会发展与社会流动三、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流动第五章 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化的进程一、城市化的起点二、集中型城市化阶段三、分散型城市化阶段第二节 城市化的作用一、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更新二、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组织体系的创新三、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和发展第三节 城市化的几种主要模式一、同步城市化模式(Synchrourbanization)二、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三、滞后城市化(Underurbanization)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道路一、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二、中国城市化的基本原则三、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第六章 世俗化第一节 世俗化的涵义与特征一、世俗化的概念二、世俗化的主要特征三、世俗化在中国发育的现实基础与缺陷第二节 普遍受益:世俗化的重要原则一、如何理解普遍受益二、普遍受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节 理性化一、理性化释义二、理性化批判三、理性化与中国的现代化第七章 知识化第一节 现代社会中知识的特征一、知识的急剧更新与传播二、知识对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三、’现代知识突出了教育的地位第二节 知识的生产、转让与传播一、知识的生产二、知识的转让三、知识的传播第三节 知识经济一、知识经济的涵义二、知识经济的兴起三、知识经济的特征四、知识社会的涵义第八章 社会开放第一节 社会开放的涵义和特征一、社会开放的涵义二、社会开放的特征第二节 社会开放与社会发展一、社会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二、社会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三、社会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条件第三节  中国社会的开放历程一、1840一1949年的社会开放二、1949-1978年的社会开放三、1978年至今的社会开放第九章 公正……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 后发现代化第十二章 贫困问题第十三章 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第十四章 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控制第十五章 中国社会发展的合理模式第十六章 发展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第十七章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节代际公正  一、依据:代际公正何以存在  代际公正是公正的基本内容与规则在历史过程中的具体化体现,同时也对公正的基本内容与规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对代际公正问题的了解不够深入,那么对于公正的总体研究是不可能全面的,是缺乏必要的说服力的,也会削弱公正研究的现实影响。  所谓代际,就是代与代之间的关系。代际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共时性的代际关系,亦即生活在“同一时态”中相邻几代人之间的关系,其特征是代际之间的直接交往;另一种则是历时性的代际关系,亦即现在的人与以后的人或者是现在的人与以前的人之间的关系,其特征在于代际之间的间接交往。这两类代际虽然有些交叉的关系,但毕竟不是一回事情。这两种类型的代际对于代际公正的具体要求略有差异。共时性的代际关系对于代际公正的基本要求不但是重视公正的基本规则,而且重视公正的具体作法包括一些具体“协商”和“变通”性的作法,需要一些能够直接见效的公正规则来予以整合;而历时性的代际关系对于代际公正的基本要求则侧重于公正的基本规则,需要依靠代与代各自相对固定的责任和义务来予以保证,需要依靠相对固定的公正的基本规则亦即制度化了的公正来予以整合。在代际公正问题上,不能由于共时性代际问题具有直接性和现实性的特征而忽略或是轻视了历时性的代际问题,因为后者更能体现一种历史的公正,更能体现人类历史对于公正的持续需要。  代际公正作为人类公正的历史延续和历史体现,其基本的理念依据在于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代际平等、代际自由和代际合作。1.代际平等理念代际平等理念强调对于每一代人基本贡献和种属尊严的承认和维护。从横向的角度看,一个社会是由无数个平等的个人所组成的。离开了个体人,社会也就无从谈起。从缔结社会的意义上看,每个人的基本贡献均是不可缺少的,是平等的,同时,人类社会的种属尊严也使个人相应地具有了人的尊严。从纵向的角度看,人类种属的延续和发展是靠每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持续贡献来实现的,每一代人的贡献都是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于是,每一代人也就因之具有了种属的尊严和平等的地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发展社会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