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基础

出版时间:2002-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鹿怀兴 编  页数:167  

前言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主干专业课程“药物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本教材本着拓宽基础、重视实践、方便教学的原则,力求体现药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重点药物详细论述,常用药物概括论述,突出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治措施和注意事项,体现护理专业的用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本教材在保持药物学系统性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家基本药物,适时反映学科的新进展、新概念、新技术及新药的发展。将护理程序在药物学中的运用,药物治疗中的常用护理诊断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论述。在每章后设有处方及医嘱示例;附录中介绍了注射给药引起注射部位的特征性改变、药物对粪便和尿液颜色的影响等内容,以便使学生能具有适应实际临床的能力。全书共十八章,其中基础理论部分按照“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编写,选修部分可根据各地实际进行教学或作为自学内容。实践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学生动手部分;二是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完成部分。对学生要求是“会”、“掌握”和“熟练掌握”。

内容概要

  《药物学基础(护理专业)》依据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和“药物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全书分18篇,在保持药物学系统性的基础上,注意重点介绍国家基本药物,适当反映学科的新进展,新概念,新技术及新药的发展。在教材每章后面设有处方及医嘱示例,附件中介绍了注射给药引起注射部位特征改变、药物对粪便和尿液颜色的影响等内容,以扩展学生适应临床的能力。《药物学基础(护理专业)》除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外,还可供在职医护人员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护理用药的基本原理第三节 给药方案的拟定与执行思考题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第四节 氨基苷类抗生素和多黏菌素E第五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氯霉素第六节 合成抗菌药及小檗碱第七节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第八节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第九节 医院常用消毒药思考题第三章 抗寄生虫病药第一节 抗滴虫病药第二节 抗疟药第三节 抗阿米巴病药第四节 抗血吸虫病药及抗丝虫病药第五节 驱肠虫药思考题第四章 抗肿瘤药物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思考题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拟胆碱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第三节 抗胆碱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在治疗休克中的应用思考题第六章 麻醉药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思考题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一节 中枢神经兴奋药〖第二节 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第三节 抗癫痫药第四节 抗精神失常药第五节 抗震颤麻痹药第六节 镇痛药第七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思考题第八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第一节 组胺和抗组胺药第二节 钙盐思考题第九章 消化系统药物第一节 常用助消化药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第三节 止吐药及胃肠促动力药第四节 泻药与止泻药第五节 治疗肝性脑病药思考题第十章 呼吸系统药物第一节 镇咳药第二节 祛痰药第三节 平喘药思考题第十一章 子宫收缩及舒张药第一节 子宫收缩药第二节 子宫舒张药思考题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药物第一节 利尿药第二节 脱水药思考题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第二节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第四节 抗心绞痛药第十四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第一节 促凝血药(止血药)第二节 抗凝血药及溶栓药第三节 抗贫血药第四节 血容量扩充药第五节 盐类和酸碱平衡调节药第六节 促进白细胞生成药思考题第十五章 激素类和有关药物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及降钙素第三节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第四节 性激素及抗性激素药第五节 避孕药思考题第十六章 特效解毒药第一节 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解毒药第二节 氰化物急性中毒解毒药第三节 金属和类金属中毒解毒药第四节 其他常用解毒药思考题第十七章 药品知识与处方简介思考题第十八章 药物治疗中常用护理诊断及其相关因素思考题药物学实验实验一 物的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实验二 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三 脉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实验四 单制剂的调配操作练习实验五 物的配伍禁忌实验六 霉素的毒性反应及钙剂的对抗作用实验七 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动物瞳孔的影响实验八 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录像实验九 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及其解救实验十 西泮的抗惊厥作用实验十一 丙嗪的药理与临床(录像)实验十二 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实验十三 用降压药的药理与临床(录像)实验十四 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实验十五 拟执行处方、医嘱的药物调配附录一 物对粪便、尿液颜色的影响附录二 脉给药对局部组织的影响及其处理附录三 用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

章节摘录

插图:4.特殊屏障体内有各种屏障可影响药物吸收,主要有血一脑脊液屏障及胎盘屏障等。血一脑脊液屏障(简称血脑屏障)  是指血液、脑脊液和脑细胞之间隔膜的总称。许多大分子、极性高的药物及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均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炎症时,可以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如青霉素用于脑膜炎治疗即属之。胎盘屏障是由胎盘将母体与胎儿血液隔开的屏障。脂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故孕妇用药应谨慎。(三)药物的生物转化和影响因素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药物结构被机体所改变的化学过程。药物经转化后,大部分变为无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这是药物自机体消除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有的药物在体内不被代谢而以原型从肾脏排出。药物的生物转化是在肝药酶的催化下进行,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药物的氧化、还原和水解;二是与体内某些物质(如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等)结合过程,形成极性高,药理活性低或无活性的物质排出体外。有些药物可增强肝药酶活性或促进肝药酶合成,称为药酶诱导剂,如苯妥英钠,利福平等。而能抑制或减弱药酶活性,减慢药物代谢的药物,称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异烟肼及保泰松等。(四)药物的排泄和影响因素排泄是指体内药物最后以代谢产物或原形的形式被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其次是消化管、胆道、呼吸道、汗腺及乳腺等。1.肾脏排泄药物及代谢产物经肾脏的排泄主要经过三种形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再吸收。肾小球的通透性较大,除了较大分子的物质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外,游离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均可经肾小球滤过。滤过后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再吸收。吸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尿液的酸碱度和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药物容易再吸收,但排泄速度也慢;水溶性药物再吸收少,排泄则快。尿量和尿液pH也影响药物排泄。尿量增加可使尿液药物浓度降低、减少再吸收,从而增加药物排泄。尿液pH对药物排泄也有影响,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中解离型增多,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有的药物可改变尿液颜色,如维生素B2、利福平分别使尿液呈黄色和橘红色。2.胆汁排泄某些药物由肝脏分泌至胆管,再随胆汁排入小肠,然后随粪便排出。有些药物在肠中可部分被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使药物排泄减慢,作用时间延长。(五)药物的消除和蓄积药物经过在体内的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血浆药物浓度降低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消除。消除的类型有两种:1.一级消除动力学指在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比值消除,又称恒比消除。多数药物属此类消除。2.零级消除动力学指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按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又称恒量消除。当用药量过大时,血药浓度超过机体恒比消除能力的极限时进行恒量消除,而后进行恒比消除。当反复多次给药时,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超过消除速度,血药浓度不断升高,称为药物的蓄积。临床用药时,可利用药物的适当蓄积,以达到和维持有效血浓度。但药物蓄积量过大,会引起中毒,应予注意。

编辑推荐

《药物学基础(护理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药物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