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周爱宝编  页数:139  
Tag标签:无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戈Ij》,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出通知,(教职成司[1999]19号)确定了《“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首批研究与开发项目指南》,将“群众文化艺术”作为80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研究”(04-74)列入其中。文化部教科司作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把这项工作布置给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学院决定由周爱宝同志担任项目研究开发的总执笔。经过计划、大纲的研究开发、论证,确定了十门主干课程作为教材。《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艺术学院群众文化艺术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也是十门主干课程之一。由于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教材不多见。因此,长期以来全国各中等职业艺术学(院)校所办的群众文化艺术专业,缺少一本适用于本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我们本着中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在教材的编写中,一方面较系统地阐述群众文化的基本理论,界定和规范群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另一方面,又使这些理论和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以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本书由周爱宝任主编。各章编写分工如下:前言,周爱宝(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绪论、第一、二、三、四、五、六章,张荣泉(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第七、八、十二、十三章,黄先有(安徽省文化厅服务中心);第九、十、十一章,程力耘(安徽省京剧团)。全书由周爱宝撰写编写提纲、统稿、修改并最后定稿。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群众文化的起源、本质、构成、群众文化史、群众文化辅导与群众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郑永富同志主编的《群众文化学》一书,依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学习研究、知识积累而编写的。本教材注重于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教学大纲对本课程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规范地、正确地使用群众文化的专用术语,了解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生态环境、形态分类、事业机构、社会作用,理解领会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形势下,社会群体文化需求和消费的关系,把握正确走向,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鉴于我们的水平,本教材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老师、学生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内容概要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群众文化艺术专业国家规划教材。《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依据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群众文化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及“群众文化艺术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较全面地阐述了群众文化的起源、本质、构成、群众文化史、群众文化辅导与群众文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群众文化的生态环境、形态分类、事业机构、社会作用,理解领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也可作为职工群众文化艺术团体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绪论文化与群众文化概念甄别一、文化的概念二、群众文化的概念第一章 群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部族文化第二节 阶级社会的群众文化第二章 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第一节 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和自娱性第二节 群众文化的倾向性和传承性第三章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第一节 精神调剂和普及知识作用第二节 宣传教化和团结凝聚作用第四章 群众文化的生态环境第一节 群众文化的自然环境和科学环境第二节 群众文化的国内、国际文化环境第五章 群众文化的形态类型第一节 群众文化的地域性形态类型第二节 群众文化的多元化形态类型第六章 群众文化活动第一节 群众文化活动的动力机制与构成第二节 群众文化产品第七章 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第一节 群众文化事业的基本结构和业务体系第二节 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工作原则和机构设备第八章 群众文化与文化消费第一节 文化消费的特性以及必要的途径第二节 适用于文化消费的群众文化经济观念第九章 群众文化辅导的基本规律、职能与功能第一节 辅导与社会环境认识发展相一致、相适应第二节 群众文化辅导的职能和功能第十章 群众文化辅导的任务、原则、内容第一节 群众文化辅导的任务第二节 群众文化辅导的内容第十一章 群众文化辅导的方式方法及评估第一节 群众文化辅导方式方法的划分第二节 群众文化辅导评估第十二章 群众文化的宏观管理第一节 群众文化管理的含义与任务第二节 群众文化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第十三章 群众文化的微观管理第一节 群众文化管理的模型和特点第二节 群众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章节摘录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市民文化西欧在16世纪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和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完成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居民(市民)逐步分化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城市贫民。市民文化在欧洲各国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中兴起,它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但因为它将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而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市民文化敢于漠视伪善的宗教神学的道德规范,以活跃的文化活动来表示“普遍人性”,以提倡个性解放。资本主义萌发之初,社交舞不顾教会的反感而成了市民庆典和文化娱乐的一部分,但须戴着面具,不断更换舞伴,按一定距离和队形进行,仍较拘谨。17世纪末18世纪初,得到改进的乐器的伴奏取代歌唱,男女舞伴在华尔兹舞中相互靠近,这种被王公贵族抨击为“放肆”、“伤风败俗”的勾肩搭背的舞姿,很快传遍许多国家。此外,市民中还盛行诗歌朗诵、话剧和哑剧的表演。随着科技的发展,市民文化的样式出现了与科技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与品种,如驾车上班族和健身慢跑者在途中收听小说、诗歌、传记及语音教学等的有声书籍。20世纪,工业化和城市化、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市民热切甚至变态追求新的文化方式来娱乐自己或忘记自己,或借此发泄自己面对病态社会的强烈不满。一些出生于市民阶层的文化人,因为热爱生活,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又充分发挥过人的才智,其作品中不乏成就卓越的垂世之作,如意大利人文主义代表人物薄伽丘的《十日谈》,英国莎士比亚、法国狄德罗、德国莱辛的戏剧等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曾运用市民文化的多种形式来宣传和推动革命。1871年在巴黎公社反对资产阶级政府的斗争中,公社就宣布学校与教会分离,禁止在学校中进行宗教活动,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整理博物馆,举办艺术展览会,发动社员创作革命歌曲和美术,还成立艺术家协会。

编辑推荐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较全面地阐述了群众文化的起源、本质、构成、群众文化史、群众文化辅导与群众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郑永富同志主编的《群众文化学》一书,依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学习研究、知识积累而编写的。本教材注重于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教学大纲对本课程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