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

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蓝色畅想  作者:任云青 编  页数:237  

前言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用教材,根据“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由全国多所国家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单位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编写而成的。  本书紧扣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科学性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先进性,突出强调适用性的原财,教学内容整体把握以必需、够用为度。本书主要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1.精简免疫学理论阐述,增加图示内容,适当介绍新理论,如固有性免疫对适应性免疫的指导作用、固有性免疫的模式识别等。  2.淡化病原生物学学科体系,注重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依据临床疾病类型编排章节。精简了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的描述内容和病原生物学各论中病原生物学检查方法,强化了病原生物感染疾病的预防知识。  3.教材体例设立了“知识库”、“新知识”、“病例分析”等相关链接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材的启发性、可读性。  4.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每章前设立了学习目标,章后提出了思考题,在病例分析中还提出了分析思路,有助于进行课堂讨论或教学辅导。  5.本书后附有相关的网址,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推进学习和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进入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内容概要

  《病原生物与免疫》是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系列教材,是根据“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编写的。全书共有33章,第1~lO章为免疫学内容,主要阐述了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和病理效应以及免疫学知识在诊断、预防、治疗疾病中的应用。第11-33章为病原生物学内容,主要介绍常见的细菌,、病毒及人体寄生虫等病原的感染来源,感染途径、致病性、所致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  《病原生物与免疫》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院校、本科院校二级学献本科院校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用书,也可供五年制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第一节 免疫及免疫功能第二节 免疫类型第二章 抗原第一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第三章 抗体及免疫球蛋白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第二节 抗体的功能第三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第四节 抗体的制备第四章 补体系统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第五章 MHC分子第一节 HLA复合体第二节 HLA分子第三节 HLA与临床医学第六章 免疫系统第一节 免疫器官第二节 免疫细胞第三节 免疫分子第七章 免疫应答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调节第五节 免疫耐受第八章 抗感染免疫第一节 固有性免疫的抗感染作用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的抗感染作用第三节 抗各类病原生物感染的免疫第九章 超敏反应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第十章 免疫学应用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第十一章 病原微生物概论第十二章 细菌的生物学特征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变异第十三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第一节 细菌感染源及感染途径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类型第四节 医院感染第五节 细菌感染检测法第十四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茵第二节 脑膜炎奈瑟茵第三节 白喉棒状杆菌第四节 肺炎链球菌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第六节 呼吸道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第十五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第一节 埃希茵属第二节 志贺茵属第三节 沙门茵属第四节 霍乱弧茵第五节 幽门螺杆茵第六节 消化道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第十六章 创伤感染病原菌第一节 葡萄球茵属第二节 链球茵属第三节 破伤风梭茵第四节 产气荚膜梭茵第五节 无芽孢厌氧茵第六节 其他细菌第七节 创伤感染的防治原则第十七章 引起食物中毒细菌第一节 副溶血性孤茵第二节 肉毒梭茵第三节 其他引起食物中毒细茵第四节 食物中毒防治原则第十八章 性传播细菌第一节 淋病奈瑟菌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第三节 沙眼衣原体第四节 溶脲脲原体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原则第十九章 动物源性细菌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第二节 鼠疫耶尔森茵第三节 立克次体第四节 其他动物源性细菌第五节 动物源性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章 真菌第一节 真菌概述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真菌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第一节 病毒大小与形态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第四节 病毒的抵抗力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致病性与感染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第二节 麻疹病毒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第四节 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第六节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四章 肠道感染病毒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第三节 轮状病毒第四节 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第四节 其他肝炎病毒第五节 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 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第一节 虫媒病毒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第二十七章逆转录病毒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第二十八章 其他途径感染病毒第一节 疱疹病毒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第二十九章 人体寄生虫概论第一节 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流行和防治第三十章 肠道寄生虫第一节 肠道寄生蠕虫第二节 肠道寄生原虫第三节 肠道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及防治原则第三十一章 脏器寄生虫第一节 华支睾吸虫第二节 卫氏并殖吸虫第三节 细粒棘球绦虫第四节 脏器寄生虫病实验诊断及防治原则第三十二章 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第二节 马来布鲁线虫和班氏吴策线虫第三节 疟原虫第四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第五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第三十三章 其他部位寄生虫第一节 泌尿生殖道寄生虫第二节 皮肤肌肉寄生虫参考文献相关网址

章节摘录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集团称菌落。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的后代堆积而成,因而单个菌落是一种细菌的纯培养。多个菌落融合成片称为菌苔。不同细菌形成的单个菌落其大小、形状、颜色、边缘、湿润度及表面光滑度等各不相同,借此可以对细菌进行初步判断。  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繁殖后,可出现以下情况:  (1)均匀混浊生长多为兼性厌氧菌所形成。如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2)沉淀生长多为链状生长细菌所形成。如链球菌、炭疽杆菌等。  (3)菌膜生长多为专性需氧菌所形成,如结核分枝杆菌等。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可见有鞭毛菌由穿刺线向周围扩散生长;无鞭毛菌只沿穿刺线生长,而培养基周围清澈透明。此试验也称为细菌动力试验,用来检查细菌是否有鞭毛。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1.传染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上培养细菌的目的主要是对患者做出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2.指导临床用药临床上通过细菌培养结合药敏试验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以指导临床正确选药,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3.制备生物制品可以应用人工培养纯种细菌制备诊断菌液,制备各种菌苗、类毒素,用于传染病的诊断和预防。  第三节细菌的耐药性变异  细菌与所有其他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现象。遗传使各种微生物的子代与亲代的生物学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使细菌的种属特性得以保存;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则称为变异。细菌的变异分为遗传性变异和非遗传性变异。非遗传性变异多为一种生理适应现象,如细菌形态、结构的变异,环境适宜,这种变异则消失,不会传给子代。遗传性变异多为基因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的结果,如某些细菌的耐药性变异和毒力变异,此种变异可传给子代。本节主要介绍与护理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细菌耐药性变异机制及防治措施。 一、耐药性变异的机制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从遗传学角度,细菌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病原生物与免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