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顿创业第1书

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蓝色畅想  作者:拉斯克  页数:211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一个美国式的创业故事。1999年春,两位沃顿商学院的MBA——约翰·拉斯克和凯勒·哈里森拒绝了来自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加盟邀请,毅然踏上了独自创业的征程。尽管他们最初所能依赖的只是一个朦胧的想法和几张存款不多的信用卡,但他们还是凭借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旗舰产品——高尔夫鼠标。其间,他们有过得意,有过灰心,有过豪情,也有过牢骚,但最重要的是,两个年轻人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了创业的酸甜苦辣。    本书的素材来自于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写的日记——永无休止的陌拜访、一次次寻找经销商的失败、害得他们提心吊胆的台风……超初,他们只是把这些文字发给亲朋好友,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谁知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商学院的教授甚至把他们的经营日记指定为学生的必读材料,其中当然也包括举世闻名的哈佛商学院和他们的母校沃顿商学院。于是,他们索性把这些日记汇编成书。出版后不久,这本书就登上了美国最佳商业畅销书的宝座,并且长年畅销,风靡至今。

作者简介

约翰·拉斯克产经在安永咨询公司的信息技术团队工作了四年,任管理顾问。他于1997年进入沃顿商学院,并与凯勒·哈里森相识。他们共同创建了白金概念公司,该公司专门生产技术类消费产品。目前,两位作者都生活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

书籍目录

起跳我们想主宰世界去西部吧,年轻人制造鼠标并不简单第一秒的想法黑暗,黑暗,黑暗,黑暗感谢上帝,成交了寻找Wacky Wall Walker 先生我们必须事必躬亲吗?低额融资周日超极杯赛参加奥兰多展会是的,它与苹果机是兼容的幸灾乐祸我们得到了报酬我被迫穿上了西装按摩院、顺利的报道、律师、一天的拍摄和赌债完整的周期后记

章节摘录

  作者自述  我是约翰·拉斯克。奉书讲的是我和伙伴凯勒如何以及为何在1999年春天放弃了现成的道路,闯入一片来知的领域一试身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种种酸甜苦辣。  1999年春天对我们来说是一段相当彷徨的时期。一方面,临近毕业,我和室友凯勒·哈里森生活极其无聊;另一方面,再有几个星期我们就要结束MBA学业,世界仿佛就在脚下。一些旧式经济公司和投资银行在向我们招手,要我们向着中级管理层的位置一级一级往上爬。而一些名字很酷的网络公司也企图招揽我们去改变世界,它们提供了耀眼的头衔,股票期权多若汪洋之水,现金漫溢有如溪泉汩汩。我们每个人都有很不错的机会,都是那种你要不干老妈会痛扁你一顿的工作,当然也有可能还没来得及被扁,她老人家已经被气昏过去了。  但我们放弃了这些机会,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些钱,又用信用卡贷了些款,开了一家公司,生产和销售一种看上去《艮像高尔夫球杆杆头的鼠标。当然,我们是过了一阵子才告诉各自的老妈的。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创业。  我们要自己创业。那么这又与你有何相干呢?你很可能从未听说过我们公司(白金概念股份有限公司),对我们生产的产品(我们把它叫高尔夫鼠标,Mouse Driver)也一无所知。我们并没有什么成功秘诀。我们也逐渐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我们的鼠标多么优秀,也不可能改变世界,即便我们确实希望它能有此神力。  但是,如果你有兴趣了解一下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究竟是什么样子,那你或许该看看这本书。开头我们只不过有一个关于产品的简单想法,根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突破性技术,也没有风险投资家的支持。对于这一行,我们也没有十足的经验和知识。我们仅仅借了点钱,制定了不少的计划,一横心就干起来了。  总之,我们绝没有做什么你们做不到的事,这是最关键妁一点。  我和凯勒仅做了一件大多数企业家没有做的事:我们把公司发生的一切都作了纪录。在创业的第一个夏天,我们开始写日记。差不多是每隔一天记录一次,这既是为了把各种想法记录下来,也是无聊时的发泄。我们如实记下了创业过程中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在我们开发产品、创建企业过程中的败笔和妙招,烦闷与兴奋,倒霉和趣事,以及各种心情变幻,而这些都来自于当初在得克萨斯一间酒吧的杯垫上勾画出的几张草图。  最初,日记只是写给自己的,但几个月后我们把日记逐渐变成了短讯妁形式,命名为《鼠标行家》,不定期地用电子邮件发给家人。老同学和朋友们。 《鼠标行家》很成功,这出乎我们的意料。一些不相识的企业家也被加入到我们的邮件列表中,还有一些商学院的教授写信来说,他们已把《鼠标行家》列入了学生的书单(借此机会向那些学生们道个歉)。  本书脱胎于《鼠标行家》,旨在将我们创业的真情实感展现给大家。请各位与我们一同欢笑,抑或嘲笑我们,批评我们的决策,反思我们的错误。希望我们的经验可以帮助你思考自我。或许它会唤醒你业已久置或已经淡忘的自己开公司的想法;或许它可以使你在夜晚更轻松地入睡,因为通过本书你可能会明白,不管怎样你至少还很明智,没有辞去现有的工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媒体评论  引人入胜!一本宝贵的励志图书,开放式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今日美国》  诙谐机智的上乘之作,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所有的企业家来说都值得一读。“拉斯克和哈里森”可能是一个新理念的信使,那就是过程最重要。  ——《商业周刊》  一本充满了乐趣与希望的书!  ——《洛杉矶时报》  有趣,有益。抓住了从商业创意到具体实现的过程中所难以避免的微妙问题。  ——《波士顿环球报》

编辑推荐

  创业精神不是乏味地承认“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只有进步才是胜利的保证”,也不是“我们应该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目标”,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内在的、不可抑制甚至是原始的一种原动力。  正是这种原动力,使沃尔玛的前总裁山姆·沃尔顿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还与顺便来探望他的一位商店经理讨论销售数据;正是这种原动力,使福特公司以自己的前途作“赌注”,大胆地向着“使汽车大众化”的目标前进;也正是这种原动力,使摩托罗拉从修理电瓶代用器和生产汽车收音机,发展至生产电视机、微处理机、移动通信设备和绕地球运志的卫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沃顿创业第1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坦率的说,书看的很快,细节已然记不清了,但是作者在书中所传递的那种不屈的创业精神、执著的信念,让我不能忘怀。有创业冲动的人,或者在创业中快迷失自我的同仁,推荐看看此书。
  •     真实有趣的一本书。让我想起当年我自己的的一些创业经历。很多都有类似的方面。创业课也快要告一段落了。(创业可以教吗?)。创业其实没有那么Cool,其实是解决Tough事情的过程,或者说就如打游戏通关一样,必须要克服每一个难关,才能到下一个级别。创业也是如此,人生又何况不是如此的。这本书我想可以给许多在创业过程中的战友很多启迪和动力。也很感谢这本书给我带了了阅读的乐趣。
      
      PS,我读的是台湾版,名字也不如大陆的那么唬人,名字就叫滑鼠杆淘金记,其实这本书我曾经似乎在书店掠过,就是这个书名太吓人了,让我失去了翻开书的兴趣,看来翻译还是蛮重要的。
  •     原文链接:
      http://www.puyuping.com/index.php/2008/10/08/mouse-driver-chronicles/
      
      一本书读两遍,读出两种不同的趣味。上一次发生这样情形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没有想到,这本几年前就买来的《沃顿创业第一书》,如今重读,竟有如此的收获。
      
      没有自己亲身创业,或者退一步,没有仔细想过,做一个创业项目,一步一步要怎么走,需要做些什么事情的话,读这本书是难以感同身受的,更无法领略过程中的无奈、自嘲和兴奋。几年前我决定买下这本书,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真实记录的创业故事,来体会其中的艰辛和快乐,不曾想,因为太缺乏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几乎完全不能领略创业过程中,作者真真切切的心路历程。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那么水到渠成:策划、生产、跟进、琐事……调研、营销、人脉、销售……所有这些词汇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书中提到一个碰到问题时如何解决的方案。作为沃顿的MBA,理所当然地会认为,借助人脉关系和学历背景的解决方案是最有效率的:世界第一商学院的MBA,都是何其牛逼哄哄的家伙!不论哪个在投行做经理的同学挥挥手,都能解决大把大把的问题。但作者的世间经验告诉我们,当创业面对无数必须亲历亲为的具体事务的时候,曾经的学历和高高在山的投资银行,什么都帮不上,这个时候最有用的,是一本搜索电话号码的黄页。
      
      再比如,作者初期的销售(团购)手段就是自己打电话,他们理所当然地以为,开门见山地报出自己沃顿商学院的背景,一定能博得对方的好感。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他们完全错了。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在获得对方一定好感之后,再透露出自己沃顿的背景,并且说明自己放弃投行工作,亲身创业的想法,往往这样才能让整个谈话变得顺利。
      
       当年——几年以前,当我还是个自以为是的大学生的时候——我也看到过这两条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但它们根本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读过就忘了。——这也难怪,一个没有任何销售经验,除了身边朋友圈子之外,很少求人办事的大学生,怎能指望他懂得这些摸爬滚打得来的真知灼见?
      
      但是几年以后的现在,情况已经决然不同了。
      
      在复旦认识、熟悉的朋友,我自认也不算太少。甚至到如今,在碰到棘手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还是去熟悉的朋友里寻找答案。这确实是复旦给我的财富——一大帮在各行各业工作的朋友。但是在去四川之前,无论是报名志愿者组织,了解当地灾情、准备随行物品,还是学习急救常识、救灾知识,联系当地政府、组织,所有这一切,Google都比我仅有的那些人脉有用得多。一点都不奇怪,一个二十多岁的毕业生,能有多么了不起的人际关系网?不靠搜索黄页(Google),能解决多少问题?
      
      后来在点评网做合作产品的那段经历,更是对后一个销售技巧的绝佳说明——准确地说,几乎就是一个依葫芦画瓢的案例!我手里签过一个35万的单子,从一开始我没有提过一个字关于我的学历背景,但是当双方建立了一定的好感和合作可能之后,当我不经意地提起复旦时,对方的反应让我惊诧不已——她好像突然重新认识我一样,对我,以及对这次合作的信任度,差不多有了质的提升。那次的合作,最后的付款过程并不顺畅,我一直挺不好意思,但对方不仅一再容忍,还给我寄来礼物,后来她来上海出差,还特意打电话请我吃大餐。
      
      说起来,我也算是在创业公司工作过,经历了这一年半,再回头重读这本《沃顿商业第一书》,真是感慨良多,收获颇丰。这些实打实摸索出来的经验,在创业初期,可是金不换的宝贵财富啊。
      
      
  •     这是沃顿的两个MBA的创业经历,他们在毕业后没有选择商学院毕业的人惯常走的路---去咨询公司,投资银行等也没有追随网络热潮开网站拿风投,而是选择了一条创业之路--走到了传统行业,生产销售高尔夫鼠标,还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为白金概念。并把他们的创业经历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与人们一起分享。
      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没有数以百万计的风险投资,而是利用家人,老师,信用卡等手段的仅供生存的小额资金从小做起。在整个过程经过了各种困难,他们有失败,有灰心,有兴奋。
       最为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商学院教的一切和商业有关的东西没有给予他们实质上的帮助,他们所精心制定的合乎规则的战略和计划是那么的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而创业本身却教给了他们在商学院没有学到的东西,一些必须了解和具备的朴素的商业真理。一下子联系起了明茨伯格炮轰传统商学院教学的《managers not mbas》这本书。不管怎么样,我为书中主人公的智慧与毅力所感动了。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放弃一切,追求理想和激情的人们。
      
      
  •     在省图保存本阅览室找到了这本,看似玄妙,又很难找的书。
      翻完“前言”,知道了,只是两个MBA在第一次创业时写的日记。后整编成书出版,原名——《鼠标行家》。如果是在美国,相信这本书的借鉴意义还是有的。日记体的形式,又反应了很多创业人在创业初期的心理异动。
      然而,冠以《沃顿创业第1书》的名号,实在是“言重”了。也难怪没有什么“知名度”。本想给个“很差”的评价,想想这种反应创业人亲身经历的偏感性的“奢侈品书”世上少有。姑且——“较差”吧。
  •   可以问一下你做的是什么行业吗?
  •   最近也开始注重在人脉方面的搭建工作了。
    你的很多文字很不错,受益匪浅,持续关注。
  •   书评写的真不错,感同身受。我在工作中也有同感。
  •   没有在创业就在创业的路上`````
  •   作者初期的销售(团购)手段就是自己打电话,他们理所当然地以为,开门见山地报出自己沃顿商学院的背景,一定能博得对方的好感。但是残酷现实告诉他们,他们完全错了。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在获得对方一定好感之后,再透露出自己沃顿的背景,并且说明自己放弃投行工作,亲身创业的想法,往往这样才能让整个谈话变得顺利。
  •   我说lz的头像怎么这么熟悉,在《约.克》那里见过你,就是看了您的评论才看的《约.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