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训练学.第二版(上、下册)

出版时间:1900-01-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杨鸿年  页数:910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杨鸿年老师把一摞厚厚的书稿交给我,要我为书写序时,心情非常复杂。首先,为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写序实在不敢当;其次,杨老师年逾古稀,身体情况又不好,但还一直坚持写书编教材,使我非常感动;另外,这本教材的学术含量和它对指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又使我对杨老师非常敬佩。同时,也使我想起了20多年以前,我和杨老师住在筒子楼作邻居时的情景。记得那时杨老师家的灯火总是熄得最晚,平时为了节约时间,杨老师以吃方便面为主,在他的房间里总是看见堆得满满的方便面……几十年如一日,真是为音乐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啊!在一般人的眼里,杨鸿年教授只是一名合唱指挥。当然,杨老师在合唱指挥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杨老师对整个指挥学科的建设,包括对乐队指挥教学所作的贡献,也许会被人忽略。其实,杨老师在这方面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在乐队训练教学的理论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成绩更为突出。《乐队训练学》就是其中标志性的成果。《乐队训练学》是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专业教材。此教材自出版以来经过我院指挥系20余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先生曾这样评论说:“杨鸿年先生是一位饱学而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他在指挥学的研究上很有成就,有多种论述,而《乐队训练学》则是海内外惟有的专著”。此次经作者本人再次修订的教材,其内容更为丰富、翔实,理论阐述更为清晰精练,实例更为全面。我相信,此教材的再次出版必将对我国指挥学的建设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以上寥寥数语算不上写序,只是几句感言。最后,衷心祝愿杨鸿年老师身体健康!

内容概要

  《乐队训练学(套装上下册)》包括:《乐队训练学(上册)》《乐队训练学(下册)》。主要介绍了乐队训练中的音色融合、音响平衡和层次布局三大方面的具体理论和处理方法,围绕乐队中的横向和纵向关系来透析训练乐队的手段,并详细阐述了乐队训练应注意的各个主要方面。《乐队训练学(套装上下册)》是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乐队训练的论著,实例丰富、翔实,理论联系实际。在选例时除了考虑技术性和理论性问题外,特别注意应用性的广度。《乐队训练学(套装上下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是我国音乐指挥学建设领域的重要成果。《乐队训练学(套装上下册)》适用于艺术院校指挥和作曲专业、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以及文艺团体中的指挥工作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

书籍目录

绪论上篇 乐队中的音色融合训练第一部分 乐队中旋律的音色融合训练第一章 各乐器组旋律音色融合训练的一般要求第一节 弦乐组的旋律音色融合第二节 乐队中的弦乐弓法第三节 管乐各组的旋律音色融合第二章 乐队中的旋律音准第一节 自然调式中旋律音准的一般处理方法第二节 旋律中变化音在音准上的一般处理方法第三章 不同类型旋律的音色融合第一节 同组不同乐器结合的混合音色旋律的融合第二节 不同组乐器结合的混合音色旋律的融合第三节 处理旋律音色融合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第二部分 乐队中和弦的音色融合训练第四章 乐队中的和声音准第一节 协和和弦的音准第二节 不协和和弦的音准第五章 各乐器组和弦及全奏和弦的音色融合第一节 弦乐组和弦的音色融合第二节 木管组和弦的音色融合第三节 铜管组和弦的音色融合第四节 不同组乐器结合的和弦音色融合第五节 全奏和弦的音色融合中篇 乐队中的音响平衡第六章 管弦乐织体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七章 乐器间的音响比例安排第一节 乐器的不同音区在音量上的差异第二节 各乐器组在音量上的伸缩度第三节 乐器之间以及各乐器组之间的音量比例第八章 乐队中和声的平衡关系第一节 不同结构的和弦与音响平衡的关系第二节 不同排列特点的和弦与音响平衡的关系第三节 不同演奏形式的和弦与音响平衡的关系第九章 不同乐器组在和弦音响平衡上应注意的一些其他方面第一节 弦乐第二节 木管第三节 铜管第十章 和弦的音响平衡与和弦力度的关系第一节 和弦整体音响平衡与力度的关系第二节 和弦在力度渐变中的音响平衡关系下篇 乐队中的层次布局第十一章 横向层次与作品结构的关系第一节 作品的结构布局与音乐形象发展的关系第二节 作品各段落内部的层次第十二章 旋律音调层次的布局第一节 旋律音调层次与节 奏的关系第二节 旋律层次与旋律动向的关系第十三章 纵向音响层次的处理第一节 和声式织体第二节 持续式织体第三节 音型化织体第四节 和声的力度层次第十四章 乐队音势变化中的层次处理第一节 音势的增长与收缩第二节 音响的对比第十五章 复调织体的层次第一节 对比式复调织体第二节 模仿式复调织体附录一 关于排练工作的建议附录二 总谱读法提要附录三 乐曲两首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乐队训练与作品的排练中,对音色的融合关系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因为音乐形象的准确展示和完美塑造,都离不开音色的融合。对此,乐队指挥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了正确处理各种音色的相互融合关系,作为指挥不仅应该熟悉、了解乐队中各种乐器的性能与音色的特点,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配器知识(或写作技能)。这样,在乐队训练中,对各种音色的相互融合关系才可能提出明确与切实可行的要求,并以恰当的处理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从深度与广度上提高乐队水平及挖掘管弦乐队应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在处理音色融合关系时,指挥应注意什么问题呢?大家知道,在管弦乐作品中,由于各织体要素(声部)是由不同乐器(组)担任的,它们之间在音色上可能是相同、相近或相异的。因此,无论在作品的旋律声部(横向)及和声中的各声部(纵向)都存在音色的融合问题。指挥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训练乐队成员能恰如其分地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以适应在各种组合形式下音色融合的能力,以及能把对各乐器间音色融合度的正确理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对某些个性较强的乐器或某些乐器(如管乐器)的特性音区,以及管乐演奏者的气息消耗量与持续力等直接影响音色融合的因素,指挥都应特别给以充分注意并作出适当安排。某些个性较强的乐器(如双簧管、小号、板胡、三弦、竹笛、唢呐等),在它们与别的乐器结合使用时,由于音色上过于鲜明、突出,具有某种“穿透性99而容易使音色的融合受到影响。因此,当他们演奏主旋律以外的其他声部时,要注意训练这些乐器的演奏者对乐器音响及音色的控制能力,使他们能正确处理本声部及作品整体音色的融合关系。某些乐器(特别是管乐器)的特性音区(即极端音区),在同别的乐器结合演奏中音色甚为突出,其音色的融合度会明显下降。如长笛的最高音区强而嘶啸;单簧管的低音区反应不如中、高音区敏锐;大管的最高音区发音紧张,音色上具有“沙沙”声等等。此外,要注意管乐的发音力量与持续时间长短呈反比关系,发音持续时间愈长,发音力量愈弱,音色上必然前后不一致。因此,指挥应考虑到管乐演奏者的气息消耗量与延续力,给以恰当的处理与必要的训练。在处理音色融合的关系时,指挥还应注意到音色与力度以及音区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管弦乐队中,乐器的发音及音色在不同的力度条件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各声部的演奏都应在本声部统一的力度要求下进行,以取得统一的音色。乐器的不同音区,在音色上也各具特点,存在着一定差异。乐器的不同音区在音色上的不同特点,在乐器法中一般均有介绍,但指挥应对乐器的不同音区的音色特点取得实际感受,并能做到熟知它,方能恰当处理这方面音色融合的问题。

后记

拙作《乐队训练学》修订版在中央音乐学院领导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关心与支持下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回顾整个过程,从动笔构思至今已逾三十年。本书的初稿架构完成于1972年,当时我与许多文教界朋友在文革中受审查,下放到天津军粮城劳动,人身很不自由,到文革后期看管较松,我怕浪费光阴就开始偷偷地进行写作,有时在夜里躲在蚊帐里用手电筒照着小本子写,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抓紧时间,也许将来某一天我获得解放时,可能会对年轻的学生有点用处。1973年下半年大家又回到了音乐学院,我配合黄飞立教授筹建指挥系,那时教材匮乏,我发现当时指挥系主要是根据作品来上指挥课,而对于如何训练乐队则无现成教材,虽有“乐队法”的课程设置,但也只能是讲座式的,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在这个阶段,我曾有机会在一些省、市、自治区文艺团体进行艺术实践,训练乐队和合唱队。许多从事指挥工作的朋友常常提出:“一个乐队究竟如何从头训练?”以及“乐队指挥如何做好排练前的准备工作?”等问题。看来,对不少文艺团体来说,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时,由于我是搞教学工作的,因此也想到,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同学毕业后,首先就会接触到这个实际问题。虽然我本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但这些问题却常常萦绕脑际。因此,每当我有机会与各地指挥交流时,就与同行们不断讨论这些问题并不断向有经验的指挥界前辈们及乐队演奏员请教,终于自不量力地写出了这本书,与指挥界的老师、朋友和演奏员、作曲家们共同来讨论这一问题。本书的第一版定稿于1976年7月,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谱例的选择很受限制,后来虽然做了些改动,但由于时间匆忙,所以仍然很不全面。我当时想,只要能说明问题,暂时只能如此,待今后有机会再做补充与修改。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曾得到严良垄、[李凌]、[李德伦]、[黄贻钧]、[王云阶]、[屠咸若]、[司徒华城]、[朱崇志]等前辈与朋友们的热情支持,黄飞立教授的艺术见解与训练方法以及张肖虎教授所著《管弦乐法》中的某些理论观点,都对我有很大启发。此书于198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没想到很快就告罄,甚至有不少从事作曲专业的老师与学生竟将此书作为配器法的参考书,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也将其作为“乐队法”课的基本教材。第一次出版后我不断收到一些同行和读者的来信,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可贵的建议,并提出再版的要求。这就促使我产生重新修订再版的想法,当时的责任编辑、我国出版界的前辈[屠咸若]先生还专程从上海来到北京与我商谈有关再版事宜,但不久屠先生患病辞世,我也因故友去世而悲痛,已无心情考虑修订的事。但后来随着本书在教学中不断被采用,深感还是有重新修订的必要,其间已整整相隔了近30年。在修订版中由于考虑到社会的要求以及一些非专业乐队指挥进修的需要,所以删除了在课堂讲授中的某些谱例,而增加了一些较为普及易懂的作品;同时也考虑此书可为作曲专业学生学习配器法时的参考,因此还着重介绍了总谱演奏中的音色、音响效果;再由于弦乐在乐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修订中增加了“乐队中的弦乐弓法”一节。

编辑推荐

《乐队训练学(套装上下册)》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乐队训练学.第二版(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非常好的学习配器的辅助教材,思维逻辑清楚,重点明确,结构合理,实用性很强。。我自己都买了两套
  •   非常细致全面的讲解,谱例丰富,即是是对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声,配器等)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对大家更好的理解配器,欣赏交响乐,阅读总谱也有很大的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