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周传瑞  页数:266  

前言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的要求,2004年3月,教育部职成司颁布了《关于制定的通知》。根据《通知》中关于“积极开发编写新兴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试验教材”的要求,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委托,我们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黏膜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教材除体现其先进性和系统性外,更注重了口腔医疗技术专业的技能性和实践性。力求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在理论上既涵盖了应知应会内容,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又将技能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的结合。编写中不仅把本书所涉及的疾病的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充分阐述清楚,还明确了每一疾病的学习目标。每章后附有小结、病案分析、思考题,以增强学生对该病的认识,便于思考和分析。总之,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以及新技术、新进展。参加本教材编写的人员共有10位老师,分别来自全国9所卫生职业院校,均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着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工作经验。全书共分九章,后附实验指导。其中周传瑞老师编写了绪论,并和顾长明老师共同编写了实验指导;金友良老师编写了第二章;葛秋云老师编写了第三章;李军老师编写了第四章;何尚群老师编写了第五章;王红梅老师编写了第六、第九章;李琳老师编写了第七章;葛秋云、王新华老师编写了第八章。本教材虽经编写人员多次讨论和修改,但鉴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书中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本学科同仁和学生批评指正,以便改进。在教材编写和定稿过程中,得到了编写人员所在单位领导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内容概要

  《口腔内科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用)》“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用全国卫生院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验教材”之一,《口腔内科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用)》本着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位的原则,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尺度,突出临床治疗方法、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较好地体现内容的适用性、先进性和技术性,确保毕业生与专业岗位的“零”距离。《口腔内科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用)》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口腔医疗技术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也可供三年制中职教育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书籍目录

上篇理论教学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龋病第一节 概论一、龋病的概念和特征二、龋病的流行情况和特点(一)好发牙(二)好发牙面(三)好发部位第二节 龋病的发病因素一、细菌因素二、食物因素三、宿主因素四、时间因素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一、变浊和变软二、色素沉着三、组织崩解第四节 龋病的分类和l临床表现一、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二、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三、按病变深度分类第五节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方法二、诊断标准第六节 龋病的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一)药物治疗(二)再矿化治疗(三)窝洞的命名(四)窝洞的结构(五)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六)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匕)窝洞的隔湿和消毒(八)窝洞的封闭、衬洞及垫底(九)充填(十)银汞合金充填术(十一)复合树脂充填术(十二)玻璃离子黏固剂修复术三、深龋的治疗(一)深龋的治疗原则(二)深龋的治疗方法(三)治疗方法的选择四、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五、龋病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一)意外穿髓(二)充填后疼痛(三)充填物折断、脱落(四)牙折裂(五)继发龋小结思考题第三章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第一节 牙齿发育异常一、牙齿萌出异常(一)早萌(二)萌出过迟、异位和萌出困难二、牙数目异常三、牙形态异常(一)畸形中央尖(二)牙内陷四、牙结构异常(一)釉质发育不全(二)氟牙症(三)四环素牙(四)先天性梅毒牙第二节 牙体损伤一、牙体急性损伤(一)牙震荡(二)牙脱位(三)牙折二、牙体慢性损伤(一)牙隐裂(二)磨牙症江(三)楔状缺损(四)酸蚀症(五)牙根纵裂第三节 牙本质敏感症小结思考题第四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第一节 牙髓组织结构与髓腔解剖的临床应用一、牙髓组织结构的临床意义二、髓腔解剖的临床应用三、恒牙髓腔的形态特点与开髓方法(一)上颌切牙(二)上颌尖牙(三)上颌双尖牙(四)上颌磨牙(五)下颌前牙(六)下颌前磨牙(七)下颌磨牙四、乳牙髓腔的解剖特点第二节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一、细菌因素(一)引起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主要致病菌(二)微生物及感染的途径二、化学因素(一)充填材料(二)酸蚀剂、黏结剂(三)消毒药物三、物理因素(一)温度(二)电流(三)气压改变(四)放射性刺激(五)激光四、创伤(一)急性损伤(二)慢性损伤第三节 牙髓病的临床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可复性牙髓炎二、不可复性牙髓炎(一)急性牙髓炎(二)慢性牙髓炎(三)残髓炎(四)逆行性牙髓炎三、牙髓坏死四、牙髓钙化五、牙内吸收第四节 根尖周病的临床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急性根尖周炎(一)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二)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二、慢性根尖周炎第五节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一、应急治疗(一)开髓止痛(二)切开排脓(三)咬合调整(四)药物灶痛(五)针灸止痛(六)局麻止痛二、盖髓术(一)直接盖髓术(二)间接盖髓术三、活髓切断术四、干髓术五、根管治疗术六、牙髓塑化治疗七、根尖切除术八、根尖刮治术九、根尖倒充填术小结思考题第五章 儿童牙病第一节 儿童牙病的基本知识一、儿童分期二、牙列发育(一)牙列分期(二)儿童牙列发育的阶段三、乳牙的特点(一)萌出特点(二)形态特点(三)乳牙的组织结构四、年轻恒牙的特点五、乳牙的组织解剖学特点与临床关系第二节 常见儿童牙病的治疗一、牙萌出异常(一)萌出过早(二)萌出时迟或萌出困难二、乳牙滞留三、乳牙早期脱落四、乳牙外伤第三节 儿童龋病一、儿童龋病的诊断(一)乳牙龋病的特点(二)乳牙易患龋的因素(三)临床表现(四)儿童龋病的诊断二、儿童龋病的治疗(一)药物治疗(二)充填治疗(三)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 儿童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一、儿童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一)疼痛(二)肿胀(三)叩痛和松动(四)牙髓敏感测试(五)X线检查二、乳牙牙髓病(一)乳牙牙髓病的分类及诊断要点(二)乳牙牙髓病的治疗方法三、乳牙根尖周病(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乳牙根尖周病的治疗第五节 年轻恒牙的治疗一、年轻恒牙的解剖、组织学特点二、年轻恒牙的治疗(一)年轻恒牙深龋的治疗(二)年轻恒牙牙髓炎的治疗(三)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与根尖周病的治疗小结思考题第六章 老年牙病的概述第一节 社会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牙病一、社会人口老龄化二、老年的年龄界定三、老年牙病(一)龋病(二)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三)牙周病(四)牙缺失四、老年牙痛与全身健康第二节 老年牙病的研究和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标准一、老年牙病的研究方法二、老年牙痛的研究内容三、老年人口腔健康的标准第三节 老年牙病治疗设计的意义和要求-吖一、老年牙痛治疗设计的意义二、老年牙病治疗设计的要求三、老年牙病治疗的原则四、老年牙病治疗的注意事项小结思考题第七章 牙周组织病第一节 概述一、牙周组织和牙周组织病(一)牙周组织(二)牙周组织病二、牙周病的流行病学(一)流行情况(二)影响因素(三)好发部位(四)牙周病和龋病的关系第二节 病因学一、局部因素(一)细菌和菌斑(二)白垢和牙石(三)食物嵌塞(四)(牙合)创伤(五)其他因素二、全身因素(一)遗传因素(二)性激素(三)营养因素(四)系统性疾病因素(五)药物因素第三节 临床病理一、牙龈炎症和出血(一)初期病损(二)早期病损(三)确立期损害二、牙龈增生(一)牙龈肥大(二)牙龈增生(三)龈缘突三、牙周袋的形成(一)牙周袋形成的机制(二)牙厨袋的病理(三)牙周袋的分类四、牙槽骨的吸收(一)牙槽骨吸收的组织病理(二)牙槽骨吸收的类型五、牙松动和移位(一)牙松动(二)牙移位第四节 牙周病的检查一、病史采集(一)牙周病史(二)口腔病史(三)全身病史二、牙周病的检查(一)口腔卫生(二)牙龈组织(三)牙齿的排列和咬合情况(四)牙周探诊三、(牙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一)(牙合)的检查(二)颌位的检查(三)早接触的检查(四)骀干扰的检查(五)(牙合)检查的方法及步骤四、其他检查方法(一)牙松动和移位(二)X线片检查(三)细菌学检查(四)龈沟液检查(五)血液检查第五节 牙周病的病历书写要求一、病史(一)主诉(二)现病史(三)既往史、家族史二、检查内容第六节 牙周病的分类一、分类的目的、依据和发展二、几种主要分类法的简介(一)Orban(1949)(二)Page和Sclnroeder(1982)(三)欧洲牙周病学研讨会(1993)(四)我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牙周病学(2000)分类……第八章 口腔黏膜病第九章 口腔检查下篇 实习指导

章节摘录

插图:多方面研究已证实,龋病与牙菌斑关系密切,可以这样说,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齿,所以,控制牙菌斑的形成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龋病。二、食物因素食物因素主要是指蔗糖和其他各种精制的糖类,尤其是蔗糖在龋病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些食物富有黏性,易附着于牙面,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有利于龋病的发生。粗制食物特别是含纤维丰富的食物(蔬菜、肉类等)不易附着于牙面,对牙面有不同程度的清洁作用,因此有一定的抗龋能力。大量研究表明,食糖消耗水平与龋病呈正相关系。糖的致龋作用与其种类、摄入量、摄糖频率和方式有关。也就是说,蔗糖消耗量大的国家和地区,龋病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反之,龋病发病率就较低。蔗糖的致龋作用最强,其次是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等。固态的糖比糖的溶液致龋作用大。随时进食零食和临睡前吃糖均不利于牙齿的健康。三、宿主因素宿主主要是指唾液(包括成分、流速、流量)、牙的形态与结构、机体的全身状况等。特别是唾液和牙的因素。唾液是一种复杂的液体,它既可以利用其缓冲能力中和细菌所产生的酸,又可以利用其抗菌物质对抗致病菌,同时也有一些唾液蛋白参与牙菌斑的形成。唾液的流量大,流速快。有助于冲洗食物残渣,稀释牙面上的酸性食物,使食物不易沉积于牙面上,不易致龋;唾液中的钙、磷、氟等和釉质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有助于增强牙齿抗龋力。牙齿的窝、沟、点隙、牙颈部和排列拥挤、错位的部位,易于积存食物并使菌斑聚集,大大增加了致龋的机会;牙的矿化程度低、蛋白质含量降低,一些微量元素如氟、镁、锶等的缺乏,都会导致牙的抗龋能力下降。机体的全身状况与龋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如机体的全身营养状况差、维生素缺乏、全身系统性疾病、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机体免疫状况和环境(如饮用水的质量)等因素对龋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四、时间因素龋病发病的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从牙面上清除所有附着物到获得性膜开始产生,从获得性膜附着到菌斑形成,从菌斑形成到致病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所有牙齿都有相同的周期性患病规律,即牙齿萌出后2~4年内患龋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2岁到14岁这一时间段是乳、恒牙患龋的易感期,被称为敏感年龄。不论哪种情况的时间因素都和其他三大因素有联系。除了以上四种主要因素以外,龋病的发生和发展还与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和地理因素等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有关龋病病因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化,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必将进一步深刻认识并最终征服这一疾病。

编辑推荐

《口腔内科学》是全国卫生院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验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口腔内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包装跟书的内容都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