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府理论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朱光磊 编  页数:48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书以“职能”、“机构”、“体制” 和“过程”四个重要范畴为基础,组织一个“现代政府理论四维分析框架”,以此渐次介绍和论证政府的概念、政府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现代政府的主要特征、政府与宪法、政府的合法性;政府的职能比较、政府的功能和职责、“政府失灵”现象;政府机构、政府官员与政府编制、政府的非基本要素、政府的组织;政府体制的组织原则、中国和西方典型国家的政府体制;政府过程的主要环节、政府周期与公共政策调整、政府更迭、政府规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政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本书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有一个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理论层次较高,开放性较强,便于不断进行“可持续”的研究工作;二是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现代政府现象和现代政府理论问题,内容丰富。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学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政府的概念与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现代政府概念  一、“国家机构”概念与“政府”概念的关系  二、现代政府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政府”  三、狭义的政府 第二节 现代政府理论的学科定位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初步发展  一、双重性:现代政府理论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特色  二、政府理论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第三节 职能、机构、体制与过程: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  一、职能  二、机构  三、体制  四、过程  五、政府过程:现实环节 、分析角度、理论概念与研究方法的统一第二章 现代政府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第一节 现代政府与国家  一、政府与国家的区别  二、政府与国家的不可分离  三、限制滥用“国家”概念的必要性 第二节 现代政府的一般特征  一、强制性与普遍性  二、权威性与世俗性  三、主权性与代表性  四、整体性与专业性  五、有限性与暂时性 第三节 政府发展中已经发生的主要规律性变化  一、政府权力横向间的分立与制衡  二、政府职能的扩张  三、“行政导向”  四、国内政府间纵向关系的理性化  五、依法治理第三章 政府的合法性 第一节 现代政府的合法性与宪法  一、政府“合法性”的概念  二、宪法与政府合法性的获得  三、合法政府与事实政府 第二节 政府“合法性”基础  一、制度基础  二、法律基础  三、历史基础  四、政绩基础  五、小结:不同的理解 第三节 合法性的更新  一、合法性危机与反政府问题  二、合法性中的时效因素  三、合法性的维护与更新第四章 政府的功能与职责 第一节 政府职能及其内部组成_  一、政府职能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  二、转变政府职能的实践与深化对政府职能问题的认识  三、政府职能的内部组成 第二节 政府的功能  一、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关系  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处理集中与分权的关系  四、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五、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六、小结 第三节 现代政府的职责  一、现代政府的职责的概念和构成  二、现代政府的职责的主要特征第五章 政府职能的比较 第一节 政府功能的比较  一、自觉程度的比较  二、施政着重点的比较  三、政府功能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政府职责的比较  一、大政府  二、小政府  三、大政府与小政府的比较  四、政府职责的变化趋势 第三节 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  一、政府职责的缩小趋势与适当扩张  二、调整政府职责的纵向划分  三、提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第六章 政府失灵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市场失灵”  二、政府干预  三、对政府干预的批评 第二节 政府失灵的表现  一、政府失灵  二、功能性政府失灵  三、制度性政府失灵 第三节 政府失灵的克服  一、厘清政府职能  二、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三、纠正政府缺陷  四、约束集体行动第七章 政府机构与政府官员规模 第一节 政府机构  一、政府机构的基本要素和总体发展趋势  二、国家机构的设置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 第二节 政府官员规模  一、政府官员的概念  二、部分国家和地区政府官员规模的情况  三、政府官员规模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三节 中国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规模问题  一、中国的政府机构和政府机构改革  二、中国政府官员规模的总量问题  三、中国在政府官员规模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对政府机构和编制的控制与调整第八章 政府机构的非基本要素 第一节 政府机构的非基本要素的概念  一、政府机构的非基本要素的定义  二、政府机构的基本要素与非基本要素的关系 第二节 政府中的弹性因素(一)  一、政府弹性因素的概念  二、制度类的政府弹性因素  三、非制度类的政府弹性因素 第三节 政府中的弹性因素(二)  一、政府弹性因素的功能  二、政府弹性因素与政府发展的其他方面 第四节 现代政府中的“外脑”  一、“外脑”的概念  二、政府外脑的功能  三、中国的政府外脑及其发展趋势第九章 政府体制 第一节 政府体制的划分  一、政府体制在议行关系上的划分  二、政府体制在国家结构形式上的划分 第二节 政府体制(一)——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  一、总统制  二、内阁制  三、总统一内阁混合制  四、核心问题:总统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第三节 政府体制(二)——非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  一、委员制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四节 单一制与联邦制  一、单一制  二、联邦制 第五节 非常规的政府体制  一、政教合一体制  二、军政府体制第十章 政府过程 第一节 “政府过程”的学说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政府过程”学说和方法的历史沿革  三、“政府过程”学说和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四、“政府过程”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核心概念 第二节 现代政府过程的主要环节   一、意见表达  二、意见综合  三、决策  四、施政  五、政务信息传输  六、监督 第三节 政府运行中的“偏离”问题  一、“现实的政府”与“偏离”概念的提出  二、“偏离”现象的性质  三、“偏离”与“适度”:改善政府过程第十一章 政府周期与政府更迭 第一节 政策调整的周期性  一、效率与公平的历史性统一  二、多党构造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外部调整  三、中国政府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自我调整 第二节 政府周期  一、政府的政治周期  二、政府的法定周期  三、政府机构设置的调整周期  四、中国政府机构周期性调整的特殊性 第三节 政府更迭  一、政府的程序性更迭  二、政府的非程序性更迭第十二章 地方政府(一) 第一节 政府管理的层次与幅度  一、政府管理的层次  二、政府管理的幅度  三、如何寻求政府管理层次与幅度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第二节 地方政府概说  一、地方政府的产生  二、地方政府的类型  三、地方政府的职能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关系体系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  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  三、地方政府的合作  四、地方政府问关系的协调机制第十三章 地方政府(二) 第一节 地方分权与自治  一、地方分权与自治基本理论  二、地方分权与自治实践  三、地方分权与自治的政治发展意义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模式分析  一、政党控制模式  二、行政控制模式  三、政治分权模式  四、地方自治模式  五、混合型模式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发展趋势  一、民主化  二、自治化  三、中央控制的隐性化第十四章 政府的经济行为. 第一节 政府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实体  一、政府的经济角色  二、政府采购  三、政府官员工资  四、政府收费 第二节 政府的“再分配”  一、“再分配”中的收入  二、“再分配”中的支出 第三节 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调控  一、政府投资  二、政府补贴第十五章 政府规制 第一节 政府规制的涵义  一、政府规制的概念  二、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政府规制的内容  一、政府规制的分类  二、经济性规制  三、社会性规制  四、中国现行政府规制 第三节 规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规制改革的背景和形式  二、发达国家规制改革的经验  三、中外政府规制改革的比较分析第十六章 政府与政党 第一节 党政关系的主要模式  一、政府与政党的一般关系  二、分开型  三、合一型 第二节 政党在政府活动中的作用  一、执政  二、反对  三、在野  四、参政 第三节 政府在政党话动中的作用  一、制定政党活动法规  二、提供部分活动经费第十七章 政府发展(一) 第一节 政府发展的必然性、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政府发展的必然性  二、政府发展的普遍性  三、政府发展的特殊性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与政府发展理论  一、政府发展的概念  二、现代政府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  三、“2+n”:现代政府发展的衡量标准,  四、现代政府发展理论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五、政府发展理论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制约现代政府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现代政府发展的推动性因素  二、现代政府发展的阻碍性因素  三、现代政府发展的两栖性因素第十八章 政府发展(二)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发展模式  一、西方典型国家的“后现代化”政府发展模式  二、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内源式”发展模式  三、经济转型国家的政府发展模式  四、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政府发展模式  五、政府发展模式比较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发展趋势  一、政府服务职能扩大化  二、政府公共权力回归化  三、政府职能体系国际化  四、政府间关系伙伴化  五、政府过程规范化  六、政府行为成本效益化  七、政府管理模式企业化  八、政府官员职业化  九、政府管理手段信息化  十、政府运行民主化  十一、小结:政府理念现代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政府的概念与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第二节 现代政府理论的学科定位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初步发展一、双重性:现代政府理论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特色现代政府理论首先属于政治学的学科范围。政治学应当包括政治学理论(含政治思想史)、本国政治、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公共行政学(含公共政策学)和政治教育几个大的方面。一般来说,现代政府理论,可以看做是政治学理论的一部分或公共行政学的一部分。如果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算起,政治学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各种政治学流派及其理论的历史进程都表明:政治学是人们以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对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说明的一门学科。这种以对国家政权为研究核心的政治学,要对国家及其制度,包括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因素等进行系统的分析,由此形成了政治主体、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等方面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但是,以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科学并不只是一门统治的学说,它也是一门关于国家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学说,这是由国家政权的双重功能决定的。,国家政权的双重功能,决定了政治学的双重性,也就决定了现代政府理论的双重性。相应地,如果我们把政府理论看作是政治学理论的一部分,那么,有关研究的“统治”色彩就会比较强,也即在这里政府更多地是被看做国家的政治统治的机关;但是,如果我们把政府理论看做是公共行政学的一部分,那么,有关研究的“管理”色彩就会比较强,也即在这里政府更多的是被看做国家的决策机构、行政管理机构和监督保障机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把政府的基本职能明确地区分为公共职能和特殊职能两个方面:“即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的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①政府首先和主要是统治机器,但政府总是要不同程度地管理经济生活,组织建设公共交通,兴修水利,兴办学校等,对社会性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随着社会韵进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尽管不同性质的国家行使其公共管理职能的出发点、方式、手段各不相同,但是,“致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②。这两个方面在政治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理论上,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进,公共政策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府规制理论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拓宽了政治科学的研究范围。

后记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现代政府理论》终于完工了。除我之外,有十位同行参加了研究和写作工作。我首先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从1990年起就尝试以“政府过程”的角度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问题,尝试以一个适当的框架研究现代政府理论。1991年10月,我同时起草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和《现代政府学研究》的写作大纲。但是,到1994年5月和1996年1月,我在中国政府过程方面就已经分别完成了基本像点样子的论文和《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一书,并陆续面世。那么,为什么关于现代政府理论的研究工作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呢?第一,对构建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的问题,我非常重视,也非常谨慎。写一部关于现代政府理论的教材,不能没有一个相对系统的东西。此外,大约在1992年以后,经常有些朋友就政府问题,邀请我去做讲座或是写稿。但是,他们大多是说请我谈谈或写写“政府职能”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相对一段时间里,“政府职能转变”似乎成为了现代政府理论的代名词,似乎现代政府理论没有什么东西,就是一个政府职能方面的问题。这也在促使我思考和设计一个关于现代政府理论的比较合理的研究和表述框架。同时,作为一个上过哲学专业本科的大学教师,我也很清楚,做一个“逻辑”,这是很难的,——很难较为周详的提出,更是很难让比较多的同行朋友所接受和喜欢。做这样的事情,仓促上阵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在耐心地“等待”。

编辑推荐

《现代政府理论》是一部关于政府理论的行政管理专著,全书以“职能”、“机构”、“体制”和“过程”四个重要范畴为基础,组织一个“现代政府理论四维分析框架。《现代政府理论》适合行政管理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学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政府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这本书有着自己的一套分析框架,适合作为课本知识
  •   很好的书 很好的书
  •   老师推荐的书,研读中。
  •   书的封皮有一点点破损
  •   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现代政府现象和现代政府理论问题,内容丰富,教材性质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