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吴均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吴均林 编  页数:247  
Tag标签:无  

前言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由此,医学心理学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吴均林教授主编的《医学心理学》教材正是体现了这种实际现状,教材内容吸取了国内外新的研究进展,结构体系从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非常重视病人的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作用,以调动病人在治疗疾病中的主观能动性。传统医学中就有“精神不进,病乃不愈”之说;现代社会更是如此。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尊重、关心和体贴病人。临床医生要成为一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要身体力行,在临床诊疗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稳定的乐观情绪,从心理上关怀病人,才能解决病人的病痛。期望本教材的问世。将有力地加强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使医学生和青年医生能够更多地考虑病人的心理问题,成为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医务工作者。

内容概要

  本教材作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之一,是在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心理学教程的基础上修订和改编,实际上也是延续了20多年来姜乾金等数十位教授编写的医学心理学主体思想。  《医学心理学(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力求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编写宗旨,反映当前国内外医学心理学新的研究进展和国内20多年来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增加了不少近年来新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网络依赖的成因和对策。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每章设有导言部分,介绍本章的特点、学习要求、与其他章节或其他重要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明确的主体思想。《医学心理学(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将核心的系统知识,以章节的形式编排,非系统结构部分,或者与其他知识横向联系较多的内容则以专题的形式出现,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便于自学和掌握重点内容。在每章的结尾还列有思考题,突出该章的主要内容,此外,还注意增加了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相关的内容。  本教材配光盘一张,既是对纸质教材的补充,也可扩大学生学习的视野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本教材主要的适用对象为医学院校本科各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本、专科以及网络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选用教材。对于临床医务人员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一、定义与研究范围二、学科性质三、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一、西方医学与生物医学模式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三、如何正确认识医学模式的转变四、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一、国外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况二、国内医学心理学简况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 般问题二、研究方法的种类专题 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第一节 认知过程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一、心理结构理论二、人格理论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四、精神分析理论评述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一、经典条件反射二、操作条件反射三、内脏操作条件反射四、社会学习理论五、认知行为学习理论六、行为学习理论评述第三节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理论一、生理心理学理论二、心理生理学理论第四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一、主要理论内容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述第五节 认知心理学理论一、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认知理论的主要理论 专题 其他相关理论第四章 心理应激第一节 应激概述一、心理应激的概念二、心理应激与健康第二节 应激源一、应激源的概念二、分类三、应激源的强度评估第三节 决定应激程度的因素一、应激源的特性二、易感因素三、资源因素第四节 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一、应对二、心理防御机制三、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的特点四、心理防御机制、应对策略与健康的关系第五节 应激反应一、应激的生理反应二、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三、应激致病的心身中介机制专题 心理应激的干预第五章 心理评估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一、心理评估的概念二、心理评估的技术三、对心理评估者的要求四、心理评估的过程第二节 心理测验一、心理測验的概念二、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三、常用心理测验的分类四、标准化心理測验的基本条件五、使用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第三节 智力测验一、智力的概念和智力单位二、常用的智力測验工具第四节 人格测验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二、艾森克人格问卷三、内向、外向性格调查表四、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五、洛夏測验六、主题统觉测验第五节 心理健康评定量表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二、抑郁自评量表三、焦虑自评量表四、A型行为评定量表专题1 其他心理测验专题2 心理测验编制的要求与技巧第六章 心理治疗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一、心理治疗的概念和性质二、心理治疗的原则三、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 四、心理治疗的原理五、心理治疗的应用第二节 精神分析疗法一、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与技术二、精神分析的现状与进展第三节 行为治疗一、系统脱敏法二、操作条件法三、厌恶疗法四、示范法五、自我控制法第四节 认知疗法一、理性情绪疗法二、Beck认知疗法三、自我指导训练第五节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一、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二、患者中心治疗的条件与技术第六节 松弛疗法一、治疗原理与适应证二、方法与注意事项第七节 生物反馈疗法第八节 暗示与催眠疗法一、暗示疗法二、催眠疗法第九节 森田疗法一、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二、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二、森田疗法的实施方法专题1 支持疗法专题2 家庭治疗专题3 集体心理治疗专题4 气功与心理治疗第七章 医学心理咨询第一节 医学心理咨询概述一、心理咨询的概念和意义二、心理咨询的模式三、心理咨询的种类四、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五、心理咨询的发展特点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条件一、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要求二、对来访者的要求三、对咨询环境的要求第三节 制定心理咨询方案一、了解有关背景资料二、发现主要心理困扰,作出准确判断三、与来访者达成共识 四、制定咨询的具体方案 五、实施咨询方案第四节 心理咨询的效果一、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二、咨访关系的重要性三、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主要方法第五节 心理咨询的程序及注意事项一、基本步骤二、注意事项专题 心理咨询案例第八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一、概念及其演变二、心身疾病的范围和发病率第二节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一、心理动力理论二、行为学习理论三、心理生理学理论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诊治原则一、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三、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第四节 内科常见心身问题一、心血管疾病心身问题与心理干预二、脑血管病的心身问题与心理干预三、內科其他疾病的心身问题第五节 肿瘤病人的心身问题一、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二、癌症病人的心理干预专题1 妇产科的心身问题专题2 儿科的心身问题专题3 睡眠心理第九章 病人心理和心理护理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一、病人的角色二、病人的权利和义务三、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四、病人的求医与遵医行为五、病人的心理需要六、病人的心理反应七、几种特殊病人的心理问题第二节 医患关系一、人际关系理论二、影响入际吸引力的因素三、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四、医患关系模式五、临床医学中的人际交往六、医护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第三节 心理护理一、护理心理学与心理护理二、心理护理程序专题1 疼痛心理专题2 康复心理专题3 药物的心理效应第十章 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二、心理健康的发展历史三、心理健康的目标与标准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一、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二、儿童和少年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第三节 青年心理健康一、走向成人,走向成熟二、成人化障碍和心理发展延缓的问题第四节 中老年心理健康一、中年期心理健康二、更年期心理健康三、老年心理健康第五节 异常心理概述一、异常心理的概念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三、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式四、异常心理的分类第六节 心理障碍及其心理干预一、认知障碍二、情感障碍三、意志障碍四、人格障碍专题1 不良行为及其矫正专题2 自杀的心理分析及预防专题3 神经症性障碍专题4 性功能障碍与性心理障碍中英文词汇对照

章节摘录

插图:3.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强度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强度和感受器的适应水平,而且也取决于同时作用于其他感知器官的刺激。一种感觉在另一种感觉的影响下,可以降低或提高其感受性。例如,在绿光照明下,听觉感受性会得到提高;在红光照明下,听觉感受性会得到降低。弱的听觉刺激能提高视觉感受性,而高分贝的噪声则使视觉感受性下降。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表现得非常广泛。在噪声听觉影响下,颜色视觉也会发生变化。噪声刺激会提高对蓝绿色的感受性,而对红橙色的感受性则降低。咬紧嘴唇或握紧拳头,会感到身体某一部分的疼痛似乎有所减轻。强烈的声音使牙痛的病人痛得更厉害。食物的色、香能提高味觉的感受性。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引起平衡觉的破坏,产生呕吐现象。(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同时对比。例如,把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则显得亮一些。二是先后对比。吃了糖后,接着吃苹果,觉得苹果很酸,吃了苦药之后,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4.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人的各种感受性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这就是不同感觉的补偿现象。不同感觉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补偿,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如音乐家有高度精确的听觉,调味师有高度完善的味觉和嗅觉,有经验的汽车司机,根据发动机的声音能准确地判断故障发生的部位。盲人由于生活实践需要有高度发达的听觉和触觉,有些聋哑人可以“以目代耳”,学会“看话”等。这些表明人的各种感觉是相互联系的,感受性通过实践训练是可以发展的。

编辑推荐

《医学心理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医学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是是我的教科书,所以不评论它的本身质量。因为是散买,一直找不到货源,所以在网上买,看看质量还不错,价钱跟书店买差不多,速度还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