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周志强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面向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关注大众文化研究的读者,是一部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史教材。教材围绕批评理论、媒介文化、文本阐释和社会机制等四个专题展开,以时间为线索,全面介绍了20世纪初兴起并发展的西方各种大众文化理论。本教材突出介绍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影响巨大的理论观点,并吸收最新西方大众文化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近百年来西方大众文化基础理论和各种文化现象研究的历史状况。书中提供了丰富的大众文化实例,运用各种理论对之进行了分析和阐释。结合中国当前文化现象学习大众文化理论,是本教材的突出特色。

作者简介

周志强,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任南开大学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北京师大文学院文学概论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中国图书评论》学术现场栏目主持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认识大众文化预读:土著电视文化1.1 “文化”释义1.1.1 文化的三种用法1.1.2 文化的复杂解释1.1.3 杰姆逊的归纳1.1.4 文化与生活1.1.5 文化与民族1.1.6 文化与符号1.1.7 本书对文化的定义预读:陈佩斯、朱时茂小品:主角与配角1.2 何谓大众文化1.2.1 大众文化的两个翻译1.2.2 大众文化的六种定义1.2.3 认识大众文化1.2.4 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1.2.5 流行性和模式化1.2.6 日常愉悦性1.2.7 商业性机制的制约预读:霍尔足球1.3 现代性与大众文化1.3.1 “现代性”1.3.2 现代性文化1.3.3 现代性的历史进程1.3.4 现代性与大众文化的发生第二章 大众文化研究的社会学视野预读: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王菲2.1 马克思与意识形态理论2.1.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1.2 生产2.1.3 意识形态2.1.4 马克思的影响预读:林荫大道穷人资本主义的矛盾2.2 齐美尔与都市文化2.2.1 现代社会与货币2.2.2 大都市体验2.2.3 视觉与城市2.2.4 齐美尔的影响预读:韦伯新教的禁欲主义与鲁滨孙2.3 韦伯的现代社会理论2.3.1 价值中立2.3.2 社会行为的四种类型2.3.3 统治的类型2.3.4 韦伯的影响第三章 大众文化研究的缘起预读:海德公园公众运动恐惧3.1 阿诺德的文化理论3.1.1 阿诺德的“文化”3.1.2 野蛮人、市侩与群氓3.1.3 少数人的文化3.1.4 文化教育与权力统治3.1.5 文化主义传统的开端预读:鹿港小镇“利维斯们”3.2 利维斯主义3.2.1 利维斯眼中的文化危机3.2.2 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3.2.3 对于大众文化的“痛恨”3.2.4 反思利维斯主义第四章 大众社会理论预读:法国大革命“无知大众”4.1 乌合之众4.1.1 所谓“大众社会理论”4.1.2 “原子化”4.1.3 “大众的反叛”4.1.4 “大众”的灰色面孔预读:中国的媒介社会42新媒介焦虑42.1 黄色新闻业4.2.2 媒介批判第五章 文化工业与批判理论预读:“逃避自由”5.1 法兰克福学派5.1.1 在欧洲5.1.2 在美国5.1.3 学生运动与学派分裂5.1.4 大众文化批判预读:阿多诺汽车音乐5.2 商品拜物教与文化工业5.2.1 商品拜物教5.2.2 文化的商品拜物教5.2.3 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5.2.4 文化工业5.2.5 标准化5.2.6 伪个性5.2.7 文化工业的“欺骗”预读:无法盗走达芬奇5.3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5.3.1 本雅明5.3.2 机械复制5.3.3 “光晕”的消失5.3.4 创作与制作5.3.5 艺术走向大众第六章 文化研究预读:向法国国旗敬礼的黑人6.1 结构主义以来6.1.1 阿尔杜塞的意识形态理论6.1 2大众文化的符号学阐释预读:超市的“偷窃”与费斯克6.2 文化研究6.2.1 伯明翰学派6.2.2 文化研究特点6.2.3 “葛兰西转向”6.2.4 费斯克的文化快感理论结语:走向大众文化批评后现代主义图景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批评走向大众文化批评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1.5文化与民族文化总是在人们具体的生活中体现,因此,它就成为辨认不同群体的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从整体上讲,文化指向人类的生活。但是,人类生活方式随不同地区、阶层和民族有着极大的差异,同一个民族、阶层和区域的生活方式随历史的演变也在变化。所以,笼统的人类整体文化只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文化只能体现在活生生的不同群体的人的具体生活方式之中。第一,文化体现为具体的生活创造过程,也就体现为人的智慧。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个体系事实上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活创造的基础之上的。中国文化,包含了对中华民族群体创造力的理解。吃一道川菜,我们会赞叹这种食文化的智慧;读一首唐诗,我们会感受审美文化的深挚。很难想象,一个创造力匮乏的民族,会产生非同一般的文化样式。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中国文化也就是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的总和。第二,文化意味着有差异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生活和理解生活,使得文化总是表现出富有价值的独特性。比如,我们讲中国文化,首先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构成的文化: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合乎自然运转的社会生活节奏……在中国的文化里,处处透露出中国人生活的特色。再如山东滨州的剪纸,从耕种、丰收的劳动场面到教子、持家的伦理活动,无论是讲述天神地理还是表现人间欢庆,都用小小的一方纸剪出。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人以自家庭院(天井)为视野来想象和设计的宇宙和人生,蕴涵着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其次,中国文化还包含了中国人对自己生活模式的一种理解。比如“天人合一”,这种对宇宙和人伦的理解,事实上包含了中国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认定和诠释。

后记

2006年春天,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徐挥先生莅临南开大学。讨论工作之余,我提起了撰写一本大众文化理论教材的设想,意外地受到徐挥先生的认可和鼓励。我向他阐释了自己的想法:大众文化理论总是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学理论、哲学理论、文化研究理论渗透在一起,所以,编写大众文化理论的教材,就要大胆放弃“理论体系”的写法,打破传统教材的模式,写一本以问题为核心、以个案为支持、以理论为框架的新型导论教材。这个想法被徐挥先生认可。没想到,几天之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徐丽萍女士就发来了立项文件,该书的写作正式启动。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读书期间的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王一川先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指导我。南开大学文学院的陈洪教授支持我招收“文艺美学与大众文化”方向的研究生。南开大学文学院的李瑞山教授给予了我大力支持,他常常在我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指点迷津,也热情鼓励我继续 从事这个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徐丽萍女士以她的宽容和严谨,催促、激励我写作。

编辑推荐

《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共分6个章节,主要围绕批评理论、媒介文化、文本阐释和社会机制等四个专题展开,以时间为线索,全面介绍了20世纪初兴起并发展的西方各种大众文化理论。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研究的社会学视野、大众文化研究的缘起、大众社会理论、文化工业与批判理论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大众文化教材中最明了晓畅的一本,不艰深不晦涩也不故作高深,我想这是因为作者真正理解这些理论,因此能深入浅出。有作者自己的思路和理论见解在里面,真正的学者和教授写出的书。PS 装帧也很喜欢哦~~~
  •   书写的深入浅出,还有很适合的图片,既专业又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