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大潜 主编  页数:428  

前言

  1994年以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组织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受到了高等学校师生的广泛欢迎。参赛队数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仅1997年就有26个省市373所高等学校参加了竞赛,参赛队数达1 874个,参加校级竞赛和训练的学生有几万人。目前,这一活动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几年的实践表明,这项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合作精神,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了使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编写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书,用以推动各地区和高等学校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现代数学课程在整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计算机及数学软件的普及,数学建模活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演绎思维、归纳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意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将数学软件和数学建模融人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大力实践的重要课题。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推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更大的范围内健康地开展下去,加快数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内容概要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3版)》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直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不断健康地向前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对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十六年来发展历程的初步总结,主要收集了1992年以来有关竞赛的文件、赛题、参赛及获奖情况、组织工作经验及学生参赛收获等。《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3版)》在2001年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与修订,主要有:增加了2001年以来的新资料,包括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讲话;精选、更新了教师和参赛同学的体会;保留并添加了每年的竞赛赛题,并指出何处可以查到公开发表的优秀论文和评阅人、命题者的评阅文章等。《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3版)》可供组织和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师生参考,也可供有关教育行政人员查阅。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竞赛章程及有关文件
1—1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1994年)
1—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1997年)
1—3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2008年)
1—4 关于进行“电子设计”等四项竞赛筹备工作的通知
1—5 关于组织数学建模、机械设计、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1—6 关于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通知
1—7 关于成立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的通知
1—8 关于委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组织竞赛活动的通知
1—9 关于成立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的通知
1—10 关于同意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教学改革立项的函
1—11 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
1—12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通知
1—13 关于成立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及其下属专家组的通知
1—14 赛区评阅工作规范一
第二部分 领导与专家讲话选编
2—1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石孙的讲话
2—2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的讲话
2—3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的讲话
2—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的讲话
2—5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的讲话
2—6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的讲话
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的讲话
2—8 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的讲话
2—9 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张增顺的讲话
2—10 创维集团代表李鸿安的讲话
2—11 网易公司代表马小文的讲话
第三部分 竞赛题目汇编
3—1 1992年赛题
3—2 1993年赛题
3—3 1994年赛题
3—4 1995年赛题
3—5 1996年赛题
3—6 1997年赛题
3—7 1998年赛题
3—8 1999年赛题
3—9 2000年赛题
3—10 2001年赛题
3—11 2002年赛题
3—12 2003年赛题
3—13 2004年赛题
3—14 2005年赛题
3—15 2006年赛题
3—16 2007年赛题
3—17 全国评阅专家名单
3—18 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数学建模题目
3—19 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数学建模题目
第四部分 参赛及获奖情况
4—1 1994年至2007年各赛区参赛院校数和队数
4—2 1994年至2007年参赛院校名单及参赛队数
4—3 1994年至2007年赛区组织工作优秀奖获奖名单
4—4 1994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5 1995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6 1996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7 1997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8 1998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9 1999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10 2000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11 2001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12 2002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13 2003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14 2004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15 2005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16 2006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17 2007年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
4—18 各赛区组委会主要负责人名单
第五部分 工作总结和经验介绍
5—1 全国组委会工作总结
5—2 学校组织工作的经验和指导教师的体会
5—3 参赛同学谈收获
5—4 数学建模优秀教学成果介绍
5—5 部分报刊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介绍
附录一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大事记(1988.6—2008.9)
附录二 我国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情况简介
附录三 数学建模教材目录

章节摘录

  3-15 2006年赛题A题出版社的资源配置出版社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资金和管理资源等,它们都捆绑在书号上,经过各个部门的运作,形成成本(策划成本、编辑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财务与管理成本等)和利润。某个以教材类出版物为主的出版社,总社领导每年需要针对分社提交的生产计划申请书、人力资源情况以及市场信息分析,将总量一定的书号数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分社,使出版的教材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事实上,由于各个分社提交的需求书号总量远大于总社的书号总量,因此总社一般以增加强势产品支持力度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完成后,各个分社(分社以学科划分)根据分配到的书号数量,再重新对学科所属每个课程作出出版计划,付诸实施。资源配置是总社每年进行的重要决策,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当年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战略。由于市场信息(主要是需求与竞争力)通常是不完全的,企业自身的数据收集和积累也不足,这种情况下的决策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本题附录中给出了该出版社所掌握的一些数据资料,请你们根据这些数据资料,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在信息不足的条件下,提出以量化分析为基础的资源(书号)配置方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分配方案,向出版社提供有益的建议。附件1:问卷调查表;附件2:问卷调查数据(5年);附件3:各课程计划及实际销售数据表(5年);附件4:各课程计划申请或实际获得的书号数列表(6年);附件5:9个分社人力资源细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看书要仔细
  •   只是一些竞赛的相关文件和信息,用处不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