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总论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谢高地 编  页数:717  

前言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凝聚着中国科学院新老科学家、研究生导师们多年心血和汗水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面世了。这套教材的出版,将对丰富我院研究生教育资源、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科技国家队,中国科学院肩负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为国家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技创新贡献和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使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不仅要为我院知识创新工程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还担负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  集成中国科学院的教学资源、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坚持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两段式”培养模式,在突出科学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全面素质教育,倡导文理交融、理工结合,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敏锐的科学探索意识、活跃的思维和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良好素质。

内容概要

  《自然资源总论》在对自然资源进行总体概括和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由于自然资源知识体系过于庞杂,《自然资源总论》并不试图详尽讨论自然资源所覆盖的所有主题,而是将重点放在目前能帮助人们对自然资源建立正确态度的领域,如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以及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并力图介绍从事自然资源研究的学者在研究什么,发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见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自然资源有着根本不可脱离的依赖关系,自然资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遥远的未来,都仍然是决定世界上所有地方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自然资源总论》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可用作资源与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适合资源、环境和经济学界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论——人与自然1.1 没有人类的大自然1.1.1 时空中的地球1.1.2 自然过程1.2 处在自然过程中的人类1.2.1 采集时代1.2.2 农耕时代1.2.3 5工业时代1.2.4 人口越来越多1.2.5 思想越来越远离自然1.3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1.3.1 人类过分自信地面对自然1.3.2 对大气圈的影响1.3.3 对生物圈的影响1.3.4 对自然资源的消耗1.4 发展——自然无法适应的人类过程1.4.1 “速度”时代1.4.2 自然的节律1.4.3 崩溃的危险1.4.4 不明朗的前景——可能的选择进一步的读物思考题第2章 自然资源稀缺性理论2.1 自然资源的动态性2.2 自然资源的类型2.2.1 基于属性和用途的自然资源多级综合分类2.2.2 基于可更新性的自然资源分类2.3 储存性资源可得性的度量2.3.1 资源基础2.3.2 探明储量2.3.3 条件储量2.3.4 远景储量2.3.5 理论储量2.3.6 最终可采资源储量2.4 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2.4.1 最大资源潜力2.4.2 可持续产量2.4.3 吸收能力2.4.4 承载力2.5 两极端的自然资源稀缺性争论2.5.1 自然资源有限性和稀缺性2.5.2 自然资源稀缺性争论进一步的读物思考题第3章 自然资源承载力理论3.1 资源承载力理论的产生及发展3.1.1 起源奠基阶段3.1.2 探索争论阶段3.1.3 理论深化阶段3.2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种类3.2.1 按自然资源种类的划分3.2.2 按资源利用方式的划分3.2.3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特点3.3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3.3.1 概念模型法3.3.2 单要素加权法3.3.3 指标体系法3.3.4 资源承载率法3.3.5 供需法3.3.6 系统动力学法3.3.7 生态足迹法3.3.8 能值分析法3.4 人类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与调控3.4.1 科技进步3.4.2 贸易流通3.4.3 生活方式3.4.4 制度管理进一步的读物思考题第4章 气候资源与气候变化4.1 气候资源特性和气候资源类型4.1.1 气候资源特性4.1.2 气候资源的形成因子4.1.3 光能资源4.1.4 热量资源4.1.5 水资源4.1.6 风资源4.1.7 大气成分资源4.2 现代气候资源评价方法4.2.1 气候资源评价的原则4.2.2 气候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4.3 全球气候变化4.3.1 地质时期的古气候变化4.3.2 全新世一冰后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4.3.3 现代气候变化4.3.4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4.3.5 人类活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4.4 中国气候基本态势4.4.1 中国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4.4.2 中国气候资源概述4.4.3 中国气候变化概况4.5 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主要领域4.5.1 气候资源的农业利用4.5.2 太阳能开发利用4.5.3 风能的开发利用4.5.4 城市化发展与气候资源利用4.5.5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进一步的读物思考题第5章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变化5.1 土地资源的多功能性5.1.1 土地资源基本属性5.1.2 土地的基本功能5.2 土地资源类型划分5.2.1 土地资源分级5.2.2 土地资源分类系统5.2.3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5.2.4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分类系统5.2.5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5.2.6 中国城市用地分类系统5.3 土地资源评价方法5.3.1 土地潜力评价5.3.2 土地适宜性评价5.3.3 土地利用经济评价5.3.4 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评价5.4 土地退化5.4.1 土壤侵蚀5.4.2 土地沙化5.4.3 土壤盐碱化5.4.4 土壤退化和污染5.5 土地利用变化及环境影响5.5.1 全球土地分布格局5.5.2 全球土地结构和人地关系基本格局5.5.3 土地利用变化压力5.5.4 全球土地利用转变的环境影响5.6 中国的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5.6.1 中国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的总体特征5.6.2 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性5.6.3 土地用途转化5.6.4 土地承载力进一步的读物思考题第6章 水资源第7章 森林资源第8章 草地资源第9章 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第10章 矿产资源第11章 能源资源第12章 海洋资源第13章 自然资源消耗第14章 资源流动与配置第15章 资源利用的环境风险第16章 自然资本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第17章 遥感在自然资源研究领域的应用参考文献附录1 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附录2 分布在中国的世界级濒危动物附录3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一、二级)清单

章节摘录

  第1章 引论——人与自然  1.2 处在自然过程中的人类  1.2.1 采集时代  如我们目前所知,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早期的人,我们不仅可以想象,而且许多考古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寄生于自然的采集时代,无论北京的猿人,还是5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欧洲的考古学者们对5万年前这一时期尼安德特人的日常生活和其出没的舞台——欧洲大平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类生活的早期情景。  尼安德特人出没的欧洲大平原也出没着各种动物,起初有河马、犀牛、猛犸象,刀齿虎已减少到渐趋灭亡。然后随着气候变冷,河马和其他喜暖动物不再来这里,刀齿虎在这个地方已绝迹,长毛猛犸、长毛犀牛、麝牛、野牛、欧洲古牛和驯鹿广布各地,耐寒的植物取代了温带植物。这一时期,有若干以家庭为小群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往往,他们使用一些燧石器,也可能使用大量的木器,他们住进洞穴,可能会用火。英国的赫·乔·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当时人类日常生活的:  人们居住在靠河的蹲所。因为原始人没有取水的器具,只能紧傍水源而居,他们在干枯树叶中间用一些黄铁矿石和燧石互相撞击取火,一小群人围坐在一大堆羊齿、苔藓之类的杂乱的干草里,有些妇女和孩子不断地去收集干草使草保持燃烧。  ……

编辑推荐

  《自然资源总论》在对自然资源进行总体概括和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由于自然资源知识体系过于庞杂,《自然资源总论》并不试图详尽讨论自然资源所覆盖的所有主题,而是将重点放在目前能帮助人们对自然资源建立正确态度的领域,如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以及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并力图介绍从事自然资源研究的学者在研究什么,发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见解。《自然资源总论》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然资源总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