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

出版时间:1998-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龚沛曾,杨志强 主编,李湘梅 等编  页数:319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主讲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在已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由于第四版中有些章节内容多、概念多,受学时的限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均有些困难。为此,第五版在章节安排和内容上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1)结构安排更加合理。将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合并成一章;将程序设计基础归入第二章计算机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独立成章。(2)内容组织更加清晰。在相关概念处理上,尽量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突出体现在网络基础这章,并且本章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3)实践环节更加突出实用。兼顾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培养;根据学生的基础,简化相关基本操作,加强了当前实用性实验的要求,更新了部分实践环境。全书共9章,可以分为3篇:计算机基础知识篇、基本技能篇和应用能力篇。计算机基础知识篇包括第一~三章和第九章,主要介绍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信息安全;基本技能篇包括第四~五章,主要介绍操作系统基础、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篇包括第六~八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本教材建议教学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均为32学时。各章理论教学学时安排如下: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自学)、计算机系统(3学时)、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学时)、操作系统基础(4学时)、办公软件(5学时)、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8学时)、数据库技术基础(4学时)、多媒体技术基础(4学时)、信息安全(2学时)。为了便于上机实践,讲课的次序可与教材章节不一致,即以实践为主线,理论教学安排服从于实践。实践内容见配套的实验指导与测试教材。

内容概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国家精品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主讲教材。
本书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的教学要求编写的。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操作系统基础、办公软件(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和信息安全。
本书既保持了以往一贯的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教易学的特色,又根据“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的指导思想,加强了教材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旨在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书配有《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第五版)、电子教案以及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便于广大师生的教和学。

作者简介

杨志强,1964年12月生,江苏太仓人。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理逻辑专业,现为同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工学博士。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先后主讲了大学计算机基础、C/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以及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参与编写了18部教材,先后获得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
龚沛曾,198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现为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多项教育部教改项目。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于2003年、2007年连续两届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主讲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于2003年和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和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1.1 计算机的发展
1.1.1 近代计算机
1.1.2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1.1.3 计算机的分代
1.1.4 计算机的分类
1.1.5 计算机的新技术
1.2 信息与信息技术
1.2.1 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2.2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1.2.3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1.3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2.2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工作原理
2.2.1 计算机硬件系统
2.2.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3 计算机软件系统
2.3.1 系统软件
2.1.2 应用软件
2.4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2.4.1 主板
2.4.2 CPU
2.4.3 内存储器
2.4.4 外存储器
2.4.5 总线与接口
2.4.6 输入和输出设备
2.4.7 微型计算机选配
思考题
第三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1 进位计数制及相互转换
3.1.1 进位计数制
3.1.2 不同进位计数制间的转换
3.2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2.1 数值数据
3.2.2 字符
3.2.3 多媒体
思考题
第四章 操作系统基础
4.1 操作系统概述
4.1.1 什么是操作系统
4.1.2 操作系统的分类
4.1.3 常用操作系统简介
4.2 Windows基础
4.2.1 Windows的发展历史
4.2.2 桌面及其设置
4.2.3 用户管理
4.2.4 剪贴板
4.2.5 帮助系统
4.2.6 控制面板
4.3 程序管理
4.3.1 程序文件
4.3.2 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4.3.3 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
4.3.4 任务管理器
4.3.5 安装或删除应用程序
4.4 文件管理
4.4.1 文件
4.4.2 文件夹
4.4.3 “我的电脑”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
4.4.4 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4.5 磁盘管理
4.5.1 磁盘分区与创建逻辑驱动器
4.5.2 磁盘格式化
4.5.3 磁盘碎片整理
4.5.4 磁盘清理
4.6 设备管理
思考题
第五章 办公软件
5.1 字处理软件
5.1.1 字处理概述
5.1.2 文档的输入
5.1.3 文档的编辑
5.1.4 文档的排版
5.1.5 表格
5.1.6 图文混排
5.1.7 高效排版
5.2 电子表格软件
5.2.1 电子表格概述
5.2.2 工作表基本操作
5.2.3 数据的图表化
5.2.4 数据管理
5.3 演示文稿软件
5.3.1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5.3.2 在幻灯片上添加对象
5.3.3 设置幻灯片外观
5.3.4 设置幻灯片放映
思考题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6.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6.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6.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6.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2 局域网
6.2.1 局域网组建案例
6.2.2 局域网的组成
6.2.3 局域网关键技术
6.2.4 常用局域网简介
6.3 Internet基础
6.3.1 Internet
6.3.2 Internet接入技术
6.3.3 IP地址
6.3.4 Internet的基本服务
6.4 网页制作
6.4.1 HTML和XHTML
6.4.2 Dreamweaver概述
6.4.3 Dreamweaver网页制作
6.4.4 网页发布
思考题
第七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7.1 数据库系统概述
7.1.1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7.1.2 常用术语
7.1.3 数据模型
7.1.4 数据库系统及其开发技术
7.2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7.2.1 数据库的组成
7.2.2 数据库的建立
7.2.3 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
7.2.4 表达式
7.2.5 SQL的数据更新语句
7.3 数据库查询
7.3.1 SELECT语句
7.3.2 创建查询
7.4 窗体和报表
7.4.1 创建窗体
7.4.2 创建报表
思考题
第八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8.1 多媒体技术概述
8.1.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8.1.2 多媒体基本概念
8.1.3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
8.1.4 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
8.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8.2.1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
8.2.2 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
8.2.3 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
8.3 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和压缩技术
8.3.1 数字音频及处理
8.3.2 数字图像及处理
8.3.3 数字视频及处理
8.3.4 数据压缩技术
8.4 Flash动画制作
8.4.1 Flash动画概述
8.4.2 基本动画制作
8.4.3 综合应用和发布
思考题
第九章 信息安全
9.1 概述
9.2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9.2.1 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
9.2.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9.3 网络安全
9.3.1 黑客攻防
9.3.2 防火墙的应用
9.4 信息安全技术
9.4.1 数据加密技术
9.4.2 数字签名技术
9.4.3 数字证书
思考题
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插图:2.3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是指程序、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要的文档的集合。计算机软件极为丰富,要对软件进行恰当的分类是相当困难的。一种通常的分类方法是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实际上,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有些软件既可以认为是系统软件,也可以认为是应用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2.3.1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一类软件。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用户才能运行各种应用软件。系统软件通常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和各种实用程序。1.操作系统为了使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就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这种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出现是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大转折。一般而言,引入操作系统有以下两个目的。首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将裸机改造成一台功能更强、服务质量更高、用户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更加安全可靠的虚拟机,使用户无需了解许多有关硬件和软件的细节就能使用计算机,从而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其次,是为了合理地使用系统内包含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提高整个系统的使用效率。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现代计算机必配的软件。操作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编辑推荐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5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教学成果奖配套教材,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买来写教案的,数的内容对我很有帮助,也很有启发
  •   这本书很好,质量不错,物流很周到
  •   给学生选教材的时候参看的 还行
  •   值得推荐的文化基础课教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