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史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生兆欣 编  页数:216  

内容概要

  《二十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史》在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视野下,整理分析了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和学术发展的百余年文献,全面展现了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图景,深刻剖析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对这种发展变迁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二十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史》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以时间为线索,分四个历史时期概括了中国比较教育学在整个20世纪的学术制度发展和研究成果的阶段特征;第二部分(第二、三章)以研究专题为线索,分别对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教学以及比较教育学科本体问题四方面的百余年发展进行了历史梳理与评析;第三部分(第四章)以学科发展的要素为线索,对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实践环境、实践主体、实践性质及实践结果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作为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二十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史》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比较教育研究增添了新的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比较教育学科研究领域的空白。

作者简介

  生兆欣,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教育学科理论、比较教育政策。200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历史发展概述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比较教育学(1901-1949)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中国比较教育学(1949-1965)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中国比较教育学(1966-1977)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比较教育学(1978-2004)第二章 比较教育的三大研究领域第一节 20世纪外国教育思想的引入与传播第二节 20世纪外国教育制度的引介与参照第三节 20世纪课程教学的西方译介与本土改造第三章 比较教育的学科本体问题第一节 对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探求第二节 对比较教育研究目的的认识第三节 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讨论第四节 对比较教育学科性质的争议第四章 历史实践省思第一节 实践环境第二节 实践主体第三节 实践性质第四节 实践结果主要参考文献图表清单后记

章节摘录

  专门研究者的出现以及教育研究机构、比较教育组织、学术交流途径的制度化,标志着比较教育学术共同体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初步形成。  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若干重要的结构性变化,他们作为一个阶层开始职业化和专业化①,从事教育比较研究的专门学者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首先,传统的科举考试在清末被废黜,新型的教育与选拔体制取而代之,为知识分子的职业化铺平了道路。在清末民初之前,由于“学而优则仕”、“学在官府”的传统,专门的学者相当少见,常常是官员与学者集于一身。此时,我国从事教育比较的人员也多是官员、文人政治家,写成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外国教育的著作《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的清末官员薛福成便是一例。出身于江苏无锡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薛福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后在曾国藩、李鸿章门下为事的经历使他的才能得到了发展与彰显,遂于1889年被委派为出使英、法、意、比大臣。在随后的几年岁月里,他走访了欧洲许多国家,并将所闻所思详尽地作了记录并据以编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其中记有“西洋教民之法”、“贫孩院”等西方教育见闻。恰如曾子所说的“君子思不出其位”,官员、文人政治家由于受其所处社会位置、所扮演社会角色的限制,他们的比较教育活动也会受到政治规则的束缚,缺乏应有的学术自主性。这一状况在清末得以改善。1905年,在中国教育史上持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制退出了历史舞台,教育选拔体制的改变使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受到挑战,知识分子受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仅仅为了做官,他们越来越处于政治权力的主流之外,专门以生产和传授知识为业。我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者庄泽宣就不为民国政府的高官厚禄所动,选择留在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其次,派出的留学生与学成归国人员数量剧增,为比较教育学者的出现做了较为充分的人力准备。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学术话语是学科发展的标志性符号。本书从比较教育的学术话语及其所处的社会语境出发,疏理了我国一百多年来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科学地展示了我国比较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的发展过程,使读者了解了比较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及其使命,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顾明远 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该著作对20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就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及课程和教学等三大领域的比较研究以及比较教育学科本体问题研究做了细致评析,并对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关键要素进行了理论探讨。论著视野开阔,文献资料丰富翔实,引证规范、理论分析深入透彻,是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王英杰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比较教育学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前沿性作用。学科建设是比较教育学的核心问题。中国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科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宝贵的思想与经验。本书作者对一百余年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做了多视角的独到而深刻的分析,勾勒出其发展的历史轮廓,揭示出其发展轨迹。这种对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系统探索尚属首次,作者完成的是一项基础性研究,该研究成果对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实践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王长纯 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二十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