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通史(上)

出版时间:1997-1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纳忠  页数:6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阿拉伯通史》(上卷)以较多的篇幅阐述阿拉伯民族从游牧部落发展到强大的民族国家,建立了东起中国边外、西迄大西洋、横跨三大洲的阿拉伯-伊斯兰大帝国的全过程。除介绍历史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的发展外,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一般阿拉伯史书涉及不多的许多重大课题。重点放在古代和中代(从公元前后到1517年),近现代部分仅从阿拉伯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的角度简略叙述。《阿拉伯通史》(上卷)最后一部分,扼要介绍了16世纪以后的400余年内,阿拉伯各国在土耳其帝国和西方殖民主义轮番统治以及阿拉伯人艰苦斗争的错综复杂的过程,最后终于赢得了独立,进入民族复兴光明的时代。总之,《阿拉伯通史》(上卷)有益于专业研究,也宜于一般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纳忠,原名纳寿恩,字子嘉,回族。1910年生于通海县纳家营,现年93岁。中国当代阿拉伯文化泰斗、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我国著名的阿拉伯历史学家、教育家,世界阿拉伯文化界的诺贝尔奖——"沙迦阿拉伯文化奖"的获得者。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半岛第一章 地理形势与部落分布阿拉伯半岛的地理形势阿拉伯部落的分布第二章 半岛南部也门地区的古代国家马因王国赛伯邑王国希木叶尔王国埃塞俄比亚两次攻占也门象战波斯人攻占也门第三章 也门的经济马里卜大水坝农民逃离土地商业经济进出口商品赛伯邑驼队与赛伯邑商人海上贸易罗马控制红海希腊、罗马和波斯争夺海上商道盖尔哈港第四章 半岛北部的古代国家公元前阿拉伯部落向北方的流动奈伯特王国台德木尔王国巴尔米拉第五章 公元-世纪南方部落向北大迁移大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大迁移后波斯边境的希拉王国女迁移后拜占廷边境建立的加萨尼王国大迁移后半岛北方建立的肯德王国第六章 波斯人、拜占廷人同阿拉伯人的关系两帝国争夺交通要道拜占廷利用基督教传教士波斯帝国的扩张波、拜两帝国扶持边区附庸国阿拉伯部落与波斯人的争斗波斯同拜占廷在西亚的争斗波斯人久占巴林俄波拉海港拜占廷对阿拉伯半岛的侵略第七章 汉志三城市麦加塔伊夫叶斯里伯麦地那第八章 麦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第二篇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哈里发政府的建立前言—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背景第九章 穆罕默德与麦地那伊斯兰政权第十章 麦地那伊斯兰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章节摘录

  1  伊斯兰教的兴起,实际上是一种宗教、政治和社会的变革;是阿拉伯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因为伊斯兰教反对多神崇拜,信仰唯一的安拉,主张一个政体,实现民族统一。当然,宗教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变革,都必须经过充分准备,经过若干发展阶段。这一切变革,在伊斯兰教兴起前很长的时期,就已经逐渐发生了。  伊斯兰教兴起前200多年,阿拉伯人已经出现抛弃“旧典型”,追求“新典型”,的种种倾向,这预示阿拉伯社会将出现重大的变革①:  阿拉伯人游牧为主,远离城市,很少从事工业,也不熟悉工业。伊斯兰教兴起以前,阿拉伯人所所使用的工艺品,全是来自遥远的波斯、叙利亚和埃及。但是大扩张后,阿拉伯人移到上述地区定居后,很快就以“工艺精巧”见称于世。例如摩苏尔人制造的纤巧精细的手工艺术品,驰名遐迩。巴士拉也是这样,当时曾有“库法人的言辞,巴士拉人的工艺”这样的谚语。①  公元10—1l世纪(伊斯兰纪元4世纪),被认为是“阿拉伯埃及建立后的历史大转折的时期”,即埃及已经转变为一个纯粹的阿拉伯国家;换言之,埃及已经“阿拉伯—伊斯兰化”。阿拉伯语已经在埃及全国城乡普及.甚至在埃及城乡的基督教堂举行礼拜和宣教时,也完全使用阿拉伯语,这是埃及文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公元lO—11纪,埃及历史已进入第三个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古埃及文化时期,第二个历史时期,是希腊、罗马文化时期(科普特文化时期),第三个历史时期,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时期,10世纪末是这个新时期的开始。这个时期,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语已经在埃及城乡普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埃及开放出艳丽的花朵,开罗已经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三大中心之一,而且是当时最兴盛的中心。  阿拉伯人对建筑艺术有许多发明,倭马亚王朝时代的建筑大都是卵形或椭圆的屋顶,半圆形的弓架结构,螺形的尖塔,锯齿形的雉堞、瓷砖结构的墙壁、金属版盖的屋顶。这些式样,后来继续成为阿拔斯王朝建筑艺术的特点。阿拉伯人爱美、爱装饰。他们发明了环拱,发明了两脚规。在圆顶、天花板和花木架上,处处表现出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  书摘2  三、大迁移后拜占廷边境建立的加萨尼王国  加萨尼人来自也门,他们在叙利亚建立王国同赖赫米人在希拉建立王国的情形相似。其权力曾达到豪兰及巴尔加①等地。加萨尼王国似乎没有固定的国都,各家诗词里,有的说在大马士革南的查比叶②,有时又说在大马士革附近的吉里格。  (——)加萨尼首任国王——哈利思·迦卜拉  加萨尼王国中,最重要的而且为历史学家所证实的第一个国王为哈利思·迦卜拉。公元529年拜占廷皇帝查斯丁尼任命他为叙利亚的阿拉伯各部落的首领,并赠他一等封号。这种封号仅次于皇帝。他是信奉雅各教派的基督教徒,是雅各教派教堂的保护者。他在位的时期,差不多把时间全消磨在和希拉国王孟迪尔三世的战争中。公元554年6月,他在肯奈斯里④大败孟迪尔。这次战争被阿拉伯人称为“哈里玛⑤之役”。后来“哈里玛之役并非秘密的”这句谚语,在阿拉伯文学里面,便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和典故了。公元563年,哈利思赴君士坦丁堡朝见拜占廷皇帝,商量与希拉的战争问题,以及自己的继承人选问题,后卒于公元569或570  年。  哈利思死后,他的儿子孟迪尔继承王位,仍不断地进攻希拉;曾于“阿尼伍巴之役”大获全胜。然而拜占廷皇帝查斯丁尼二世不信任他,常想加以谋害,但没有成功。孟迪尔看破拜占廷皇帝的阴谋,便宣布独立,不再拥护拜占廷。彼此相持3年。这却给希拉人以进袭拜占廷边疆的机会。查斯丁尼二世死后,新皇泰比里厄斯二世继位,并于580年又和孟迪尔重修旧好。孟迪尔携其二子往朝新皇,到君士坦丁时,不仅受到很热烈的欢迎,并得新皇亲手为之加冕;后来因种种原因,彼此的关系又日趋恶化。  (二)加萨尼末代国王——迦卜拉·艾伊海姆  波斯人进攻拜占廷后,占领了耶路撒冷及大马士革(公元613—614年)。从此加萨尼王国便渐渐地衰弱下去。阿拉伯的历史记载:加萨尼的末代国王是迦卜拉-艾伊海姆。伊斯兰教初兴,正是他在位之时。伊斯兰教人征服叙利亚后,迦卜拉·艾伊海姆便信奉了伊斯兰教。随后他赴麦地那朝圣。到达麦加时,受到麦地那人热烈欢迎,连妇女们都由帘子里伸出头来看他。哈里发欧麦尔款待备至。后来,有一次他在街上行走的时候,有一个费萨尔族的人,无意中踏着他垂在地上的衣缘,他便举手掴之。那个人去向欧麦尔控诉,要求欧麦尔主持公道,欧氏允许了他……。迦卜拉只好逃奔拜占廷。后来居住在君士坦丁堡,卒于伊斯兰纪元20年(公元640  年)①。  (三)加萨尼王国的文化  加萨尼人因为常和希腊、罗马文化接触,故其文化比希拉人高。阿拉伯诗人常往加萨尼旅行,很受欢迎。据说,纳比艾、艾尔沙。穆兰克西和艾尔格穆……等大诗人,都曾先后到过加萨尼。  阿拉伯文学中,关于加萨尼的历史、故事、典故等,非常丰富,如伊斯兰教以前的大诗人伊姆鲁·盖斯和塞马奥里的故事,便是很好的例子:相传诗人伊姆鲁·盖斯在去朝见拜占廷皇帝之前,把所有的100件甲胄寄存在塞马奥里处。后来伊姆鲁·盖斯久去不归。加萨尼的一个国王差人向塞马奥里索取甲胄,塞马奥里为保全信用,不肯交出;国乇引兵来逼,掳去塞马奥里的儿子。塞马奥里宁愿自己的儿子被杀,也不愿毁坏信约。国王不遂所欲,终杀其子以泄忿。阿拉伯文学中像这一类的故事,不胜枚举。  艾布·法拉吉的《诗歌集》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人邀请诗人汉萨·撒比特赴宴,汉萨在席上听到了两个歌女的歌唱,回家后说道:“这两个歌女使我回想起过去我们在蒙昧时代的情形,我那时随侍加萨尼国王迦卜拉·艾伊海姆,他每夜必宴饮通宵。那时的曲调歌声极为动听,以后就从未再听到过。那时我看见有10个歌女:5个鲁姆①姑娘,弹着琵琶,唱着拜占廷的歌曲;5个希拉姑娘,唱着希拉歌曲。迦卜拉·艾伊海姆在座开怀畅饮。他的脚下,遍撤着桃金娘、素馨花及各样的鲜花芳草。金盆银盏里燃着龙涎香和麝香。冬天的时候,燃的是湿润的沉香术。国王和他的近臣,夏着葛衫,冬衣轻裘,与众有别。我每次陪侍他时,他必把当日所穿的衣服,脱下来赏给我和我旁边的人。国王谦恭下士,即使对卑微的人,也是和颜悦色、温言细语地去亲近,绝没有言语轻薄,性情乖张的地方。那时我们都还信奉着多神教。”②这个故事若是真的,则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当时加萨尼的文化生活情况。  加萨尼与拜占廷属地叙利亚毗连,他们的文化较希拉人的文化更高。在加萨尼人和罗马人统治的初期,仿佛有一种由阿拉伯、叙利亚和希腊诸文化混合而成的特殊文化。沿叙利亚东方边界,有用岩石建筑起来的房屋群、宫殿、凯旋门、公共澡堂、水道、剧院和礼拜堂,今日只有些荒废的古迹存在了。豪兰的东坡和南坡,本来保存了3∞多个城市和乡村的遗址,现在也已荡然无存。四、大迁移后半岛北方建立的肯德王国南方移民不全都是艾兹德部族的人,也有其他许多部落。可以说,公元3—5世纪,乃半岛各部落大迁移、大动乱、大变化的时代。在大流动中,部分也门部落力图和其他部落建立联盟关系,甚至建立“王国”。影响最为深远者莫如肯德王国。肯德部落从也门边区北迁到内几德。当时内几德地区原在“希拉王国”的势力范围之内。到了5世纪,希拉和附近其他部落日趋衰落。肯德部落便联合中部各部落成立了“肯德王国”。希拉王国给以支持,使之成为希拉的屏障。正如希拉王国自己成为波斯萨珊王朝的屏障一样。事实上等于肯德王国与希拉构成了一个更大的“部落联盟”。  关于肯德族的史料很少,仅有一些零散的传说,散见于文学、历史、谱录……书中,但历史家认为这些传说多半是虚构的。简单地说,首先建立肯德王国者名胡吉尔·本·哈利思·本·阿慕尔。据说胡吉尔出现于也门诸王之后,以阿克勒·木拉尔之名著称。意思是“吃蒺藜的人”。国王易怒,吃了苦味的蒺藜后,因发怒而不觉其苦。又说他口吃,吃了苦味的蒺藜后紧闭口唇,一言不发。  肯德王国曾强大了一个时期。胡吉尔统治时期约在公元5世纪30年代。肯德王国统治了半岛大部分地区:南至也门,北达伊拉克、叙利亚边境,是伊斯兰教前半岛北部第一个强大的阿拉伯王国。有关肯德人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4世纪,大约是在这个时候肯德人向北迁移。胡吉尔死后,阿慕尔·马格苏尔即位,王国的版图已大大缩小了。北方诸部落急欲脱离他的统治,并成功地组织了一些部落,把它们统一起来,以库来卜·瓦伊勒为国王,并联合南方也门的希木叶尔同肯德人作战。于是出现了南方也门部落与北方部落联盟联姻的局面,从而导致北方部落向南进军,侵入也门,并战胜了也门部落。这一战役,对半岛形势影响很大,北方语言进一步在也门流行。由于政治上的胜利,北方语言也得到了推广。  胡查兹战役时期,阿拉伯北方产生了著名的诗人阿定·才德,是库来卜·瓦伊勒之弟。他是第一个以北方阿拉伯语作诗的诗人。为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的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简短的说明  本书阐述阿拉伯人从氏族社会时代的游牧部落发展到封建社会时代的民族、国家,再发展成为今日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历程。重点放在古代和中代(从公元前后到1517年),近现代部分仅从阿拉伯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的角度简略叙述。  古今阿拉伯国家的历史,都贯穿着民族矛盾、民族混合与民族交融的复杂问题。不熟悉阿拉伯古代历史,对其近现代的许多问题是不易弄清楚的。因此,本书以较多的章节阐述古代一些极为重要的课题。如: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部落关系,拜占廷和波斯与阿拉伯人的战与和,5世纪“汉志商道”的兴起,6—7世纪麦加商业经济的飞跃。又如阿拉伯人三次向岛外大迁移,特别是7—8世纪大迁移的前因后果;封建土地制的发展;“新穆斯林’’(马瓦里)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重大贡献等。这些重大问题,都同阿拉伯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本书在撰写中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院系领导的关怀与支持;阿拉伯语系史希同副教授对部分打印槁详细校阅,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商务印书馆对本书大力支持,无条件予以出版;我对他们衷心感谢。本书难免错误,希望得到各方同志的指正,十分感谢。  纳 忠  1996年6月

编辑推荐

  《阿拉伯通史》(上卷)阐述阿拉伯人从氏族社会时代的游牧部落发展到封建社会时代的民族、国家,再发展成为今日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历程。阿拉伯国家今天在国际舞台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它们的过去如何呢?知道了过去,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今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阿拉伯通史(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正版不错,非常喜欢,价廉物美呵呵。。。
  •   对老一辈的学者表示敬仰
  •   看看中国的阿拉伯史专家写的通史
  •   强力推荐《阿拉伯通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