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百年论争

出版时间:2004-0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李连科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回顾和总结了20世纪中国诞生和有留下来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以哲学思维的视角做这一工作的。本书渉及的思想约从戍戌变法至1984年,在写法上不以分析、评判为主,而是主要让读者直接的对各哲学流派的论点,言简意赅。 	
社会历史如奔腾的大河,一泻千里不回头。然而人们要不断前进,便须不断回顾。而社会能留存下来的,只是那些思想及其载体:物质文化成果。而哲学则是思想文化成果的最高概括。既然各种思想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这里也一定会看到社会存在的影子。我们要奔向21世纪,就须考察20世纪的状况。中国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但20世纪这一百年来,是变动最剧烈、最丰富多姿、最令人回味的一百年: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一下子崩溃了;在世界上只有一百多年生命史的社会主义思想,一下子在非资本主义的中国实现了。这是两个翻天覆地。这样的大变革,古人是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就是现代人,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也难以置信。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世世代代都过着最贫穷生活的中国的绝大多数人,正要奔向小康社会并立志在下一个世纪赶上世界发达国家。这样一段历史,实在是太值得回味了!
  20世纪这一近百年来的社会历史已经过去,但它留存下来的大量的思想文化成果,足够让我们品评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去反省这令人难忘的20世纪。但从哲学视角去观察,更有特殊意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是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中,“再加工”而得到的。哲学思维抽象、艰深,但同时也更深沉、稳定,更容易理出头绪来。如果说社会潮流在各个思想文化中都留有痕迹,那么哲学思维的痕迹,则更容易找出“轨”来。本书便试图从中国近百年来哲学思维的轨迹中,去回顾中国20世纪社会历史的真蕴。
  写哲学史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本书想采取一个新方法:不是把所有哲学流派都无例外地包含进去,而只着眼于最主要的哲学论争;不是更多的分析和描述,而是主要让读者同各哲学流派的论点直接见面。我并不是说这种研究方法一定就优于其他方法,但这至少是一个新试探。任何学术都离不开论争,但哲学,由于其“玄”的特点,更是争论不休,甚至主要是靠论争存在和发展的。因此,我便以哲学论争为本书的线索。我之所以少分析多引述,是出于这样几点考虑:一是这样可避免“穿靴带帽贴标签”这一哲学史研究的通病,让读者更多地自己去思索;二是20世纪哲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同读者几乎处于同一时代水准,至少是很接近,不须别人更多地去解释;三是给读者节省点时间,给出版者节省点纸张,给学术界提供一个新尝试。当然,以论争为线索,并不只讲直接论争,也有间接论争;少分析多引述,并不表明作者没有见解。本书采取什么框架体系、选择什么样的争论双方、立什么样的标题,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至于本书是否反映了作者的初衷,则只好由读者去审评了。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新旧思想的论战
第一章 初试锋芒
第一节 维新与守旧
1.变法派的维新思想
①康有为的进化论与人性论
(一)变法的理论根据
(二)“变易之义”的进化论”
(三)自然人性论
②谭嗣同的“通论”与人性论
(一)“仁”的思想中的“通”论
(二)“以太即性”的人性论’
(三)“民本君末”的激进思想
③严复反对先验论,主张唯物论
(一)批判先验论
(二)唯物主义自然观
④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和进化论
(一)“新民”思想
(二)进化论的历史观
(三)史学研究的新方法
2.《翼教丛编》的守旧思想
①反对民权平等
②反对学习西方
③反对个性解放
第二节 革命、改良与
1.革命派的先进思想
①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一)如何估价人民群众
(二)如何理解进化论
(三)如何对待天命论
②章太炎的唯物论和进化论
(一)唯物主义宇宙观
(二)俱分进化论
(三)唯物主义认识论
(四)反功利唯意志的道德观
③孙中山的唯物论和进化论
(一)进化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知行观
(三)进化论的历史观
(四)“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2、改良派的落后思想
①康有为的唯心论和有神论
(一)“以元为本”的唯心主义自然观
(二)庸俗进化论
(三)《诸天讲》的神学世界观
②谭嗣同的唯心论和相对主义
(一)“仁”或“以太”的唯心主义性质
(二)唯心主义认识论
(三)佛学相对主义
③严复崇旧学倡不可知论
(一)与旧学妥协
(二)不可知论
④梁启超的唯心论和先验论
(一)尊孔保皇论
(二)唯心主义世界观
(三)先验论的认识论
3、复辟派的反动思想
①尊孔复古逆流
②宣传定孔教为国教
③宣扬“国体虽更而纲常未变”
第三节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1、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
①李大钊传播唯物史观
(一)关于社会基本矛盾
(二)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
(三)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②陈独秀传播唯物史观
(一)宣传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二)批判对唯物史观的歪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哲学百年论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