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惹是非,怎么办?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李特朗,《哈佛商业评论》编辑组  页数:175  译者:李特朗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精英惹是非,怎么办?》一书的主题是:当一个优秀员工惹出很多是非时,作为他的领导,你该怎么办?  ◆不堪重压的高级副总裁大发脾气,在餐厅愤怒地朝同事扔盘子……  ◆使公司起死回生、不断铸就辉煌的首席执行官绯闻不断……  ◆公司最杰出的营销人员恃强凌弱、咄咄逼人,打击同事的自信心,而其主管无法与之沟通……  ◆研发部经理能自己不断推出新产品,却不懂管理,使下属怨声载道,团队气氛紧张,士气低落……  ◆绩效一流的工程师是个独行侠,且行为诡异,造成同事们的恐慌……  ◆薪酬秘密被离职员工曝光了,公司上下对薪酬的不公平性议论纷纷……

作者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编辑团队:
  朱利娅·柯比(Julia Kirby):《哈佛商业评论》高级编辑。
  尼克·G.卡尔(Nick G.Carr):《哈佛商业评论》前执行主编。
  苏茜·韦劳佛(Suzy Wetlaufer):《哈佛商业评论》前总编辑。
  萨拉·克利夫(Sarah Cliffe):《哈佛商业评论》执行主编。
  戈登·阿德勒(Gordon Adler):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国际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资深撰稿人,也是小说家兼沟通顾问,同时还管理着一家国际学院。
  艾琳·罗奇(Eileen Roche):《哈佛商业评论》副主编。
  约翰·凯斯(John Case):《开放式管理》(Open-book Management)及《开放式体验》(Open-book Experience)等书的作者。《哈佛商业评论》1997年3—4月刊刊登了他的一篇名为“公开报表”(Opening the Books)的文章。

书籍目录

引言 朱利娅·柯比案例一 火冒三丈的高管 尼克·G.卡尔案例二 绯闻不断的总裁 苏茜·韦劳佛案例三 咄咄逼人的骨干 萨拉·克利夫案例四 不懂管理的经理 戈登·阿德勒案例五 令人恐惧的怪才 艾琳·罗奇案例六 被人曝光的薪酬 约翰·凯斯案例的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创刊于1922年的《哈佛商业评论》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八十多年来, 《哈佛商业评论》始终致力于挖掘和传播管理领域中最前沿的管理思想、观点和方法,被普遍认为是国际管理领域中“最具权威性、最有思想性、最有价值和最为独特”的期刊之一。“案例研究”作为该杂志历史最悠久的专栏,更始终致力于帮助管理者不断更新理念、开阔视野、适应变化、与时俱进。   挑战经理人系列荟萃了《哈佛商业评论》 “案例研究”专栏中的精华,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内容简洁,结构一目了然,能够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些精彩的案例,设计了各种不同的、棘手的管理困境,并有多位资深专家为此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理由充分,分析深入。读后会使人有茅塞顿开、相见恨晚之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精英惹是非,怎么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知道本书是在2006年,当时我已经在职场打拼9年。虽然没什么成就,但自认为积累了一堆经验,想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尤其是职场与面试方面。找了个编辑讨论可行性,编辑看了我写的东西,说:“你还是看看《精英惹是非怎么办》,看了就知道案例怎么写了。”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看(后来我还是出版了《程序员羊皮卷》等4本书),今年当当做活动看到本书,买回家3小时读完。

    说了以上这么多,其实是表示下后悔,确实应该早看。这个哈佛小开本儿(才100多页)用的是绝佳的案例写法,先抛出个问题,然后每个问题后面找四个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看了之后让人感觉收获不小,因为案例精彩,专家点评也比较到位。早看这书,估计我的写作水平能提高的更快些。

    说的书的内容,6个案例有个统一特点——精神人物(有的是公司的灵魂)。他们分别是:压力过大情绪完全失控的销售总监、跟公司同事有闹绯闻的CEO、不全别人留任地的研发经理、不愿意与任何人合作的销售明星、感觉随时可能跳出来拿枪打同事的员工(最后一个是薪酬曝光,讲的不是人而是事儿,跟书的体例不合)。

    出了问题,管理层应该怎么办?

    有放任的声音,大概意思是:他们只要有能力,能完成公司业绩,不用管太多了吧!多几个女友怎么了,不合群儿又怎么了,他又没真拿枪出来打你。只要工作好,别的不用看了!有能力,可以坏规矩。很遗憾,书里有些专家也是抱这种态度的。

    我不同意以上看法。原因很简单,规矩就是立了来执行的,不是给人看的。如果谁有能耐就可以坏规矩,那队伍不用带了。谁都会认为自己很有能力。如此一来,很快人心就散了。很多公司倒就是因为这个。

    支持的人有投鼠忌器的想法,万一这个精英走了,公司业绩不行了,那怎么办?请务必记住了,如果公司只靠一两个人来支持,那还是尽快倒比较好,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和资源。老板不配合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尽早去给“精英”打工,老实地去赚份工钱。

    今年是我走进职场的第15年,见过太多持才自傲的人。其中一些自认为有能力就开始威胁公司,无论是带走客户还是带走技术,至少在我看来这种人从来没有得逞过。根源在于,“精英”其实是在公司这个平台上,平台就是个板凳,离了它可能还真就拿不到东西,真不能成事儿。

    “精英”可能反驳我说:“此处不留,爷自有去处。”我想说的是:“过河就想拆桥的货,怕是走到哪都不会被容得下。不是地方小,是你小心太大(浮)!”

    父母教不会我们的,社会负责教会我们!努力工作之外,还应该拥有平和的心态!
  •   买了700多块钱的书 平邮到了邮局 还需要自己去取货 书也有压褶的情况
  •   是几个哈佛教学案例
  •   文章缺乏深度,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时有大量的删减,或者真的时翻译来的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