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书仪语言研究

出版时间:2007年06月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张小艳  页数:44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细致地研究敦煌文献中古人关于典礼仪注和书札体式的范本——书仪,以一百多件敦煌书仪写本为主要材料,首次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

书籍目录

序凡  例第一章  緒  論第一節  “書儀”概述一  “書儀”的性質——兼有“書”“儀”的著作品目二  “書儀”的内容——“範本”“儀注”两者兼具三  “書儀”的形式——書面、口頭兼具的參考文字第二節  敦煌書儀及其研究概況一  敦煌書儀寫卷簡介二  敦煌書儀研究概況第三節  敦煌書儀語言研究的方法一  審形辨音二  同義類聚三  語境還原四  縱横考探五  背景考察第二章  敦煌書儀語言研究的價值第一節  書儀的語料價值一  語料時代的可靠性二  語料内容的真實性三  書儀用語的特殊性四  儀注說明的準確性第二節  書儀語言研究與書儀整一  祛除疑惑二  匡正謬誤三  補充漏校第三節  書儀語言研究與辭書編一  增補失收的詞目二  添加遗漏的義項三  糾正錯誤的釋義四  提供恰當的例證第三章  敦煌書儀的文本特徵第一節  紛繁的俗寫訛字一  俗字二  訛字第二節  特殊的抄寫符號一  敬空符二  删除符三  重文符四  乙字符五  章節符六  點讀符第三節  眾多的别本異文一  異文的類型二  異文的價值第四章  敦煌書儀的内容特色第一節  書儀的文體特色一  序例說明,正文夾注二  駢散兼行,以駢為主三  格式謹嚴,自成一體第二節  書儀的用語特色一  構成豐富,雅俗並重二  格式套語,減省縮略三  尊卑差異,等級森嚴第三節  書儀的時代特色一  反映唐五代時期現實生活的語彙二  反映唐五代時期特有的用字習慣第五章  敦煌書儀新詞新義研究第一節  書儀新詞新義的概貌一  語體風格的典雅性二  語彙構成的系統性三  語義表達的形象性四  語詞運用的地域性第二節  書儀新詞的產生途徑一  同義複合二  語用構詞三  隱喻構詞四  化用古語五  縮略成詞六  類比構詞第三節  書儀新義的衍生機制一  聯想生義二  相因生義三  歧解生義四  轉换生義第六章  敦煌書儀同義詞研究第一節  同義詞產生的語境——書儀的固定格式一  吉書儀格式二  凶書儀格式第二節  書儀同義詞例釋一  “書信”類同義詞二  “禮物”類同義詞第三節  書儀同義詞的“級差”一  問候用語二  結尾套語第七章  敦煌書儀語彙的形成與流變第一節  敦煌書儀語彙的形成一  書儀語彙對魏晋書帖用語的繼承二  書儀語彙對魏晋書帖用語的革新第二節  敦煌書儀語彙的流變一  書儀語彙對宋元尺牘用語的影響二  宋元尺牘用語對書儀語彙的改造結  語徵引文獻主要參考文獻語詞索引後  記專家評審意見專家評審意見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这是我的第一部著作,她是在我的博士论文《敦煌书仪语言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当她即将出版的时候,涌动在我心中的是期待,是忐忑,更是感激!  吾生也不敏,而此身也何幸!我并不是一个天资聪慧、意志坚强的人,然而我却是那麽幸运,在我求学的道路上碰到许许多多的好老师、好朋友。  1996年秋季,我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後,考入贵州大学,师从王鍈先生学习近代汉语。在王先生的教导下,我对近代汉语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这为我後来的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先生曾告诫我,“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我把它理解为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学,都要有一颗平淡而执著的心。正是王先生的引领,我算是跨人了近代汉语研究的门槛。  1999年夏天,因为仰慕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硕土研究生毕业後,我选择了到湖州师范学院任教。但继续求学的念头仍不断在我的心中萦绕,於是2001年秋天,我又考入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张涌泉老师研习敦煌学。此前,我从未接触过敦煌文献,面对千年前的敦煌写卷,心中充满了崇敬和向往。然而翻开写卷,其中文字大多似曾相识,仔细辨认?却不知其为何字。学习之初,常常会为认“宇”而苦恼。老师针对我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让我广泛地浏览写卷,从感性上熟悉它;另一方面,又指导我阅读相关的研究论著,了解当前的学术动态。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慢慢地悟出了一些“道道”。阅读敦煌写卷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仪的语言比较特别,便打算把“敦煌书仪语言研究”作为学位论文来做。老师首肯後,我便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料的搜集整理上。搜集语料时,心中时常泛起各种想法。将这些想法整理成文後,老师总是细心地批改,大到基本观点的偏差,小至标点符号的错误,都被一一指出。惭愧之余,心中满是感激。  本书的撰写,也是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凝聚着先生的心血。想当初,都已是2004年3月份了,其他同学都已定稿了,我还沈浸在写作中,“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经常写得满脸通红,心跳加快,时时兴奋不已。直到月底我才慢条斯理地将初稿交给老师审阅。说实话,那根本谈不上初稿,连毛坯都算不上,因为其中慨没“头”(绪论)也没“尾”(结论),只有“骨架”和“躯体”,而且“躯体”都还不完整;引文也没核对,可谓“满目疮痍”。更何况,我交给老师的还是电子稿。我很难想象老师当时是怎样看完那只有我自己才看得懂的论文的。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很快就看完了论文。对我不成熟的文稿,老师显示出了最大的宽容和百倍的耐心,从文章语句的表达到每章标题的拟定,以及框架、结构的安排(比如每章前加一段简明扼要的话语总括全章内容,并在全文前面附一个凡例,还有全文最後附—-语词索引)等等,事无巨细,都提出了详尽的修改意见。而且,文中的某些观点、话语都直接源於老师的思想和笔端。在电脑旁,老师与我一起修改论文,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哪一句话应当怎麽表达才比较稳妥,哪部分放在哪里才最合适。後来,老师又一再审读了我的修改稿,凡有待进一步斟酌的地方,老师都将其抹成了红色,丹笔粲然的电子稿中,浸透了老师的汗水和心血。然而资质愚钝的我每每不能领会老师的指导意见,虽经数次修改,仍不能尽如人意,实在有负先生的期望。先生不仅是一位严师,更似一位慈父,对学生关心爱护,无微不至。先生为学与为人的精神和品格,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就这样,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三易其稿,论文总算大致写定了。但老师还是不放心,又叮嘱我把文稿寄请王鍈先生和我硕士期间的另一业师袁本良先生审定。学生不敏,自己的功课,还要麻烦两位已经(或即将)退休的老师来修改,说来真是惭愧不已。尤其是王先生,由於视力不太好,审读拙稿花了他十几天的时间,论文的天头地脚都写满了批语,个别词条的释义还提供了例证。先生们的恩情,学生此生此世都报答不尽。  论文定稿後,由所裹寄请项楚、蒋绍愚、曹广顺、蒋冀骋等先生匿名评审,他们都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论文答辩时,又得到祝鸿熹、蒋绍愚、汪维辉、王云路诸位先生的教正。尤其是蒋绍愚先生,当年他曾千里迢迢到贵州主持我的硕士论文答辩,这次又承蒙他来主持我的博土论文答辩,吾何其幸欤!蒋先生谬称拙文“是一篇有功力,有深度,有创新的优秀论文”;他还把文中有待进一步斟酌的地方一一打印出来,以供我修改时参考。前辈学者对後学的鼓励和提携,令人感动不已。  此外,我的师兄史光辉博士也通读了全文,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文中引用的日文材料,皆蒙日本学者荒见泰史博士一一审正。论文写作过程中,资料室的秦佳慧老师为我提供了许多方便。论文修改的最後关头,为核对原文,秦老师常常牺牲她宝贵的休息时间,专程从家裹赶来为我开放资料室。另外;北京理工大学的趟和平教授一直关注着论文的写作,曾多次提供书仪研究的资料。谨此一并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承蒙王鍈师和汪维辉教授的推荐,拙稿有幸人围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根据商务印书馆约请的匿名评审专家项楚先生、吴福祥先生以及该馆语言学出版基金各位评议委员的意见,我又对书稿做了进一步的修改。这次修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从原来的简体字排版改成了繁体字排版,其中许多字句又重新核对了原文;二是内容上作了一些增删和补充,删去了一些与“敦煌书仪”无关的文献材料,在第二章第二节“书仪语言研究与书仪整理”中,剪除了“其他书仪的校理”这部分内容。为加强词义历时演变的研究,书中又新增第七章来讨论“敦煌书仪语汇的形成与流变”,借此窥探敦煌书仪对魏晋书帖的继承以及它对宋元尺牍的影响。此外,对一些词目的释义及原文表达有欠稳妥的地方也作了修订。  感谢商务印书馆的周洪波、谢仁友以及本书的责任编辑宿娟三位先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劳,他们的鼓励也是我敢於斗胆申报该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的重要推力。  读博期间,我有幸聆听了王云路、束景南、崔富章、龚延明、方建新、许建平等多位先生的教诲,在此谨向他们表达我衷心的感谢。  湖州师范学院的领导对我的学业也很关心,尤其是人文学院的领导和同仁,一直以来,为我的学业和进修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对此,我是非常感激的!  在生活和学习上,史光辉、李锺美、景盛轩、吴波、高列过、叶贵良,朱大星、杜朝晖、韩小荆、窦怀永、李玲玲、黄海等都曾给我许多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从博土论文的撰写到此书的最後定稿,我得到了许多师长和友人的帮助和支持。这襄只能挂一漏万地深表谢意。  最後,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才使我能坚持下来完成学业。尤其是我的孩子,为了我的学业,为了这篇论文,我欠他很多很多!  今年是我的而立之年,我愿意把本书作为献给三十年来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心血的师长、朋友及亲人的一份薄礼,尽管她是那样地稚嫩和微不足道!但她是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印记,我将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张小艳  2005年6月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敦煌学研究室    序  小艳同志的博士论文《敦煌书仪语言研究》即将问世,而且是由全国一流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件令人高兴、值得庆贺的事。  书仪是敦煌文献中比较特殊的部分,是古人关於典礼仪注和书札体式的范本,口语程度较高;,遣词造句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语言研究价值。从文献学的角度,探索书仪的历史文化内涵,学界前辈周一良先生已导夫先路,趟和平等中年学者继踵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迄今为止,这部分珍贵资料尚未引起语言学界尤其是近代汉语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相关论著罕见。小艳的论文《敦煌书仪语言研究》以现存一百余件敦煌书仪写本为主要材料,从语言的角度对这部分珍贵文献作了全方位的系统深入的研究,选题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作者详细论述了这种特殊文体的语言研究价值、文本特徵、内容特色,并著重探讨了其中的俗别字和新词新义,以及某些具有特色的同义聚合。分析与结论大都翔实可信,往往能发前人之所未发,纠正语文辞书和古籍整理著作的未尽未确之处。作者对书仪中俗别字的辨认和词语的考释,都很见功力,不少被误认的俗别字和被误解的俗语词,都经过作者的研究而获得正确的解读。这样的解读并不是凭空臆测,或只从单例孤证出发的以偏概全,而是有理有据,从敦煌文书和其他传世文献中找到大量佐证,因而可信度很高。能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肯下死功夫,熟悉敦煌文书和其他古籍;其次要细心?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能发现有用的材料并加以汇集;另外还要有科学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才能透过表面看本质,得到正确的答案。作者把自己研究敦煌书仪所采用的方法加以归纳,提出“审音辨形””同义类聚”“语境还原”“纵横考探”“背景考察”几条,其中後四条特别适宜于敦煌书仪语言的研究。这些方法既继承和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又有作者自己的独创性,对於其他古籍的宇词考释也非常有用。  俗别字和俗语词的考释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但奉书的价值不止於此。其中“书仪新词的产生途径”“书仪新义的衍生机制”“书仪同义词的级差”等部分也研究得比较深入,富有新意。这说明作者不仅有训诂学的功底,而且能从理论层面考虑词汇问题,这也是值得肯定的。因此,本书的公开出版,不仅对古籍整理和辞书修订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对近代汉字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也很有启发。  本书初稿作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在答辩时曾获得与会同行专家的热情肯定。蒋绍愚先生称之为“敦煌文献语言研究的优秀之作”。项楚先生则认为,“由语言角度(对书仪)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当首推本文”。别的专家也认为“多所创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在答辩之後,作者又根据与会同行专家提出的意见,作了进一步的打磨修改。虽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书仪语言历时变化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等,但这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只能俟之异日。  本书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导师张涌泉教授指导有方;二是靠作者自身的努力。作为作者硕士阶段的指导教师,我在这裏不妨对作者攻读硕士学位前後的一些情况略加介绍。作者出生在贵州边远山区农村,原就读于遵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时以前三名的优异成绩保送到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插班生,完成本科学业。随即考入贵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成绩为历届省内考生之最。入学後学习一贯踏实刻苦,各科成绩优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由於出身农村,家境贫寒,她每逢假期都要回家帮助父母干农活,有时还要挑菜到县城出售。这是现在一般女孩子难於做到的。古人说:文如其人。又说:为学即为人。这种为人与为学为文的辩证关系在作者身上得到再一次的生动体现。    王 鍈  2005年7月6日  於花溪河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敦煌书仪语言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