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8-0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F. W. J. 谢林  页数:177  译者:邓安庆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由于作者在《思辨物理学杂志》中首次对其体系作过一般描述,之后对其作进一步描述的工作可惜被一些外在的事务中断了作者自己单纯地局限于自然哲学的探讨上。此后,在《哲学与宗教》这一著作中又有了一个开端,不过由于阐述上的欠缺,这个开端仍旧是不明确的。眼下的这篇论文是作者第一次以完全的确定性展示其哲学观念论(ideellen)部分的概念,所以,如果前面所说的首次描述肯定也有过一些重要性的话,作者首先必须把它现现在这篇论文加以比照,按对象的本性,本论文对于体系的整体必定要比所有较为局部性的阐述包含着更深刻的启发。  尽管作者对于在本论文中所表达出来的主要观点,对于意志自由、善与恶、人格等等,迄今为止还未在任何别的地方作过说明(《哲学与宗教》这唯一的著作除外),但这并未阻止有人任意地把一些固定的,甚至与本论文的内容完全不适合的意见附加给它,看来,这篇论文完全没有受到重视。也有一些不招即来的所谓追随者,喜欢主观臆断地根据作者的一些原理,对于这些事情,也像对于别的事情一样,说出了一些颠三倒四的东西。    这就显示出,真正意义上的追随者只有等有了一个完成了的的封闭的体系时,才能出现。作者直到现在也从未提出过这样一个体系,而只是指出过这种体系的一些个别方面(而且,这些方面常常也只是在个别关系中,例如在论战中指示出来),因此,把他的论著阐释为一个整体的片段,并且洞察出这些片段之间的联系,这要求具有一种比在缠人的后继者那里更加细致的觉察力,和比在敌手那里通常所见的更为善良的意志。由于尚未完成对他体系的唯一科学的描述,所以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按照这个体系的真正趋势来理解它。这些片段的东西一经出版,一方面就开始了毁谤和歪曲,另一方面也开始了解说、加工和翻译,其中将其译为一种误以为更加天才的语言,曾是最糟糕的一种类型(因为与此同时一种完全不成体统的诗意的迷狂征服过一些人的头脑)。现在,一个更为健康的时代显得又将来临。人们又在寻求忠诚、勤奋和真挚。人们似乎已经开始普遍地认识到,那些用新哲学的格言警句自我吹嘘的人,就像法国戏子的装腔作势或者像走钢丝的演员那样故作疯癫,其实这正是他们空虚的表现。同时另一些人,像是要把各种从市场上捕掠来的新东西弄到手摇风琴里叫唱,也终于招致如此普遍的厌恶,以至不久将再也找不到观众了。尤其是,当那些并无恶意的评论家们对于那些莫名其妙的狂想曲,只是在其中罗列某位知名作家的一些表达套路,而说不出它是按照这位作家的哪些原则写成的,就更是如此。从根本上说,每人终归是想宁可把每一这样的作品作为原作来对待,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处理方式也要合理得多。    因此,真希望这篇论文能服务于挫败一方的某些偏见和另一方的某些轻浮无据的流言。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F.W.J.谢林 译者:邓安庆

书籍目录

德文版编者霍尔斯特.福尔曼斯的导论前言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福尔曼斯德文版注释译后记

章节摘录

出身于古老的符腾堡普发尔家族(.Pfarrersgeschlecht),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于1775年元月27日诞生于离斯图加特不远的莱昂贝格。为了让他学习传统的神学,父亲1790年就把这个当时还不满16岁的早熟的儿子送往图宾根,让他在那里学习神学直到1795年。按照该公国的习俗,谢林住进了当地的教会学校,在那里马上在第一个学期就与黑格尔和荷尔德林有着频繁的交往(这两个人都比谢林大5岁,在1793年秋季便已通过了他们的神学考试并离开了图宾根)。这所神学院实行修道院式的严格管理,陈旧保守的精神决定着一切。这种保守的精神也禁锢了该校教授们的思想及其神学,他们有意识地按照君主的意愿封锁那含苞待放的启蒙精神,保持图宾根传统的正统神学。

后记

海德格尔曾经连用三个“最”字概括谢林这部小书的重要地位:“它是谢林最大的成绩,它同时是德国哲学最深刻的著作之一,因而也是西方哲学最深刻的著作之一。”(参见海德格尔:《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薛华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有海德格尔对这部书的令人振奋的详细解读,有福尔曼斯的长篇“导论”和引申过多的“注释”,我再说什么就完全是多余的了。因此,我在此就只剩下一件事情可做,那就是交待此书的翻译过程和对在此过程中对我提供这种或那种帮助的人表达感谢。最早阅读此书,是在1989—1992年,那时我在武汉大学杨祖陶先生的门下攻读博士学位,我的博士论文做的就是谢林哲学,因此我对谢林著作的阅读和理解从一开始就浸润着恩师祖陶先生的心血。不过当时只是因为做博士论文而读谢林的这部著作,并没有翻译此书的打算。后来由于刘小枫教授在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持《历代基督教思想学术文库》的翻译,把谢林这部名称上与基督教无关、实质上深含神智学背景和基督教精神的著作列入到丛书之中,我便欣然开始了翻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谢林的这篇论文是改变哲学世界的著名文章,就连黑格尔也得让他三分!顶,不是学哲学的还是别买了,因为实在是太深奥了,烧脑壳的书!
  •   尽管自由感在每个人的内心直接地打下了烙印,但自由的事实,绝不能如此停留于表面,似乎只不过也是为了在嘴上说说而已,而竟可以不比这种感觉通常的纯真和深沉要求更多的东西。
  •   分析人及哲学的基础问题。本书只是答案中的一种。
  •   内如就不用说了,对谢林有所了解的人想必都知道这部小巧精致的作品的重要性,想来是不亚于《先验唯心体系》的;
    而书本身的质量也不错,字体清晰,大小合适,里面还附有大量的详细的注释,可以作为参考。
  •   说好是因为谢林的书在国内不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   读起来还是很吃力的,古典哲学就是不能放下,放下了拾起来比较困难
  •   不错,书包装很好。内容不多说,知道是什么才买的
  •   生命在于追求自由!
  •   没有比较,但是翻译的流畅易懂,很喜欢
  •   很喜欢,过去看过,还想再看,亦要收藏。推荐。
  •   启迪人们的智慧
  •   第一,书的质量很好。第二,价格合理,打折优惠。第三,货物送递快捷,为消费者节省时间。
  •   内容经典,翻译也算流畅,经典之作。。。。。。
  •   推荐阅读,有启发。
  •   谢林的书,是我喜欢的,这是买的第二本了。
  •   送货速度快,服务态度好,超赞
  •   浪漫時代的典型觀念,應該和黑格爾之後的著述連續讀
  •   译文非常漂亮
  •   商务印书馆的品质值得信赖
  •   生时盛名,身后寂寞。谢林的名字已渐渐为人淡忘,直到海德格尔的称誉、沃格林的揄扬、以及后现代们的追根溯源,才使他重回圣者的行列。如今,谢林最受追捧的作品之中,就有这本书名奇长、语言晦涩、篇幅短小的大作。本着对海德格尔的迷信、沃格林的热情以及无以名状的疯狂,我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看完了它。似有所获,又一头雾水。当然是我能力不行,可我又疑心译文不好。我开始看的是薛华译本(新万有文库本),于是又买了这商务新译本。两厢对照,互相参考,希望能参透一二、小有收获。
  •   有许多新观点,值得看,书的质量没问题
  •   老书了,质量不错,很高兴重印了
  •   卓越网太不地道了!本来很喜欢这本书,在卓越上买了一本,但是卓越却给了一本被老鼠啃过的书!书的一角都没有了!
  •   谢林夹在康德和黑格尔这两座大山之间,也算悲剧了
  •   谢林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无非就是儒家所说之“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