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杰里米·芒迪  页数:3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是翻译学的入门教材,广获欧美高等院校采用。全书综览现当代重要的翻译学说,加以阐释和评议,更辅以逾八种语言的文本为解说。每章专述一个翻译学议题,各章又互相参照,层次分明,包括: 主要观点及术语表 小结 剖析与讨论 研讨要点 个案研究 中文版另附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及补充读物 本书各章均由任教于各高等院校的翻译学教授及博士译成,译文准确忠实,并照顾到中文读者的研习需要,适量保留外文原文,俾便查考。    芒迪的著作为[翻译研究]这门发展迅速的学科拍了快照,清楚而精辟,形象鲜明,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研习翻译学的师生都极具价值。

作者简介

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译员。现任教于英国利兹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并翻译有现代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小说。

书籍目录

鸣谢缩略语表序言第一章 翻译学的主要方面  1.1 翻译的概念  1.2 翻译学是什么?  1.3 翻译学发展简史  1.4 霍姆斯/图里的“翻译学结构图”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  1.6 本书的目的及各章概览第二章 20世纪前的翻译理论  2.0 引言  2.1 “字对字”还是“意对意”  2.2 马丁·路德  2.3 忠实、灵魂与真理  2.4 早期为创建系统的翻译理论而做的努力:德莱顿、多雷与泰特勒  2.5 施莱尔马赫与对异质的尊重  2.6 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英国翻译理论  2.7 走向当代翻译理论第三章 对等和对等效应  3.0 引言  3.1 雅各布森:语言意义与对等的本质  3.2 奈达和“翻译科学”  3.3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3.4 科勒:对应(Korrespondenz)与对等(Aquivalenz)  3.5 对等的近期发展第四章 翻译转换模式  4.0 引言  4.1 维奈和达贝尔内的模式  4.2 卡特福德与翻译“转换”  4.3 捷克关于翻译转换的著作  4.4 范·勒文-兹瓦特的翻译转换的比较—描述模式第五章 功能翻译理论  5.0 引言  5.1 文本类型  5.2 翻译行为  5.3 目的论  5.4 面向译文的文本分析第六章 话语分析和语域分析方法  6.0 引言  6.1 韩礼德的语言和话语分析模式  6.2 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6.3 贝克的篇章和语用层面分析:一本为翻译人员而写的读本  6.4 哈蒂姆和梅森:语境和语篇的意符层次  6.5 对翻译采取话语分析和语域分析的批评第七章 系统论  7.0 引言  7.1 多元系统论  7.2 图里与描述性翻译研究  7.3 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  7.4 其他描述性翻译研究模式:兰伯特、范·戈普以及操控学派第八章 文化研究的多样化  8.0 引言  8.1 作为“重写”的翻译  8.2 翻译与性别  8.3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8.4 理论家们的意识形态第九章 翻译异质性:翻译的隐(显)形  9.0 引言  9.1 韦努蒂:翻译的文化及政治目标  9.2 译者关于自己工作的叙述  9.3 出版行业的权力网络  9.4 关于韦努蒂理论的讨论  9.5 翻译的接受和评论第十章 翻译的哲学理论  10.0 引言  10.1 斯坦纳的阐释步骤  10.2 庞德与语言的能量  10.3 译者的任务:本雅明  10.4 解构主义第十一章 跨学科的翻译学  11.0 引言  11.1 学科、跨学科还是分支学科(次学科)?  11.2 斯内尔-霍恩比的“综合法”  11.3 跨学科方法  11.4 展望未来:合作抑或分裂附录:相关网站注释参考书目英汉词汇对照表索引译后记译者简介

章节摘录

  得出拙著《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获译成中文出版,本人深感荣幸,并非常乐意为中译本写此序言。该书于2001年4月由卢特里奇出版社初版。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至那时为止散落于不同出版社、以不同语言发表的主要翻译理论汇集到一本书中,并逐一对之清楚地加以总结和批评。该书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取得成功,表明我的目标已经达到,令人满意。  本书的成功,使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因为要筛选及评估这样庞杂的文献,其过程可谓充满陷阱;许多本该收录的作者却不得不放弃,这也是无可避免的。另外,本书要涉及诸多领域的文献,并对之进行提炼,极可能会把有关理论简单化,使得介绍流于表面;而在有关细节上也极可能出错,从而受到在翻译学某些领域造诣极深的学者的批评。另外某些学者也会提出批评,觉得他们更有资格写这样一本书。在此,我也想指出,本书成书过程中得到了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鼎力相助,在整个写作的不同阶段,他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仔细阅读书稿,并提供修改意见。  我力求为截止20世纪末翻译学的各主要思潮作出不偏不倚的评价。像其他在多语领域工作的研究者一样,我发现自己受到语言的限制,因为我只有几种最熟悉的语言。我的母语是英语,主要的外语为西班牙语和法语,但我也可以阅读其他罗曼语言(加泰罗尼亚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以及德语和相关的语言(如荷兰语),只是不如西、法两语那么熟谙。对本书的一个合理批评就是,书中未能给某些语言文化极其丰富的翻译传统以应有的位置,汉语和阿拉伯语就是两个最明显的例子。直到近来,翻译学一直主要只是欧洲的一门学科。当然,正如本书第八章所述,自20世纪90年代起,斯皮瓦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和尼南贾纳(Tejaswini Niranjana)等学者的后殖民主义和语境理论成了翻译学研究的一个新焦点。近期出版的有关中文翻译传统及其他非欧洲语言的论文集也更加丰富了翻译学研究。以后若修订《翻译学导论》,肯定会吸纳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从2001年本书出版至今,已有五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翻译学还取得了其他一些重大发展。其中最显著的包括影视翻译(配音和字幕翻译)、翻译技术(从机助翻译工具到借用单语语料库语言学技术),以及与诸如创意写作和文体学等相关领域的交叉。创意写作和文体学等领域直到近来还几乎只关注单语研究。我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是描述性翻译研究观照下的文体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另外还有语篇分析的应用以及意识形态与翻译学研究。  我要为自己不懂中文而致歉。时间和机会总是有限的,但我殷切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学习足够的中文,可以在我的研究中纳入相关的、极有见地的中文翻译实例。我目前从事的关于文学翻译家的身份研究,涉及到杰出的翻译家兼汉学家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的生平。他或许是20世纪最富才华的翻译家,在将中国和日本古典作品译成英文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过去20年,汉语在英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英国有好几个研究生翻译课程都提供汉语与其他语言互译的训练。这包括我从2000年任教至今的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以及我2006年9月即将履新的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用利兹大学的地址与我联系。  最后,我想在此感谢参加本书翻译的全部译者,特别是译者兼编者李德凤教授,感谢他们为翻译《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所作的努力。希望中文版会对中国的师生有所裨益,并培养人们对翻译的兴趣,激发更多人来研究翻译学——这一具有无穷魅力的学科。    杰里米·芒迪  2006年7月  (李德凤 李丽 译)    有文字记载的翻译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翻译研究摆脱寄人篱下的命运,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却是在20世纪后半叶才开始的。特别是70年代以来,形形色色的翻译理论层出不穷,让人(尤其是初学翻译者)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卢特里奇公司2001年出版了《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一书,作者杰里米·芒迪对纷繁杂呈的翻译论争焦点和理论流派进行归纳、概括,上溯远古,下及当代,远至未来,既有历时的梳理,亦不乏共时的探讨,展现了西方翻译研究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概貌。  近些年翻译研究在中国也取得了长足进展,进一步推动了翻译培训的发展。以内地为例,继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94年成立内地首个高级翻译学院之后,许多高校先后成立了翻译系,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于1997年就成立了第一个翻译系;近年,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年4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4月)、西安外国语大学(2005年5月)等高校又相继成立了高级翻译学院。不仅如此,像西安翻译学院、大连翻译学院等民办翻译学院也不断出现。2004年内地首个翻译学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设立。2006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设立翻译本科专业后,200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以及浙江师范大学再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在香港,亚洲地区第一个翻译系于197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由政府资助的香港八所高校中,香港中文大学和岭南大学设有翻译系,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四所院校开设了翻译科目。上述六所高校均招收翻译学硕士、博士。另外香港中文大学和浸会大学还分别设有翻译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lation)和翻译中心(The Center for Translation)。在澳门,澳门大学和澳门理工学院等两所公立大学均开设了翻译方面的课程。  翻译培训的蓬勃发展,也让我们意识到翻译教材建设的迫切性。就翻译理论而言,直接阅读英语原著对于初学翻译者或对翻译理论涉猎未深的人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终究不如使用母语学习起来得心应手,收效显著。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从众多的翻译理论著作中,挑选了杰里米·芒迪的《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一书,将它译成中文,献给有志学习翻译和从事翻译研究的读者。  本次翻译活动具有如下两大特色:  其一,译者阵容强大,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参加翻译的十多位译者,全部来自内地和港澳高校,主要由翻译学博士或教授组成。每位译者均在所翻译的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为译文的准确性和忠实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其二,贯彻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以读者为本是原书的一大重要特色,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始终铭记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语言力求通俗易懂。理论著作常难免晦涩艰深之诟病,而芒迪的这本著作却以朴实清晰的语言,揭开了各色翻译理论背后神秘的面纱。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也力求在语言上首先不要把读者拒于千里之外,尤其是对于那些尚在翻译学门外徘徊的人士,抑或是刚刚踏入翻译学大门的读者。  适当保留英语原文。为方便读者在学完本书内容后可以对一些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继续深入研究,阅读相关文献,每章的“主要文献”部分、文中的文献出处和书末的参考文献(bibliography)部分等都保留或提供了英语原文。  此外,我们还特意编辑了《英汉词汇对照表》,附于书后,以方便读者查找和理解。  最后我们还想谈一谈作为编者及译者的一点感受。这次翻译,也让我们又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一名之立,旬月踌躇”之艰难,体会到在“忠”与“美”之间“戴着镣铐起舞”的无奈,体会到在成功解决一个个翻译难题的“山重水复”之后,面临“柳暗花明”的极喜。而编辑工作,也同样具有挑战性。在翻译筹划之初,我们就清醒地意识到由于众多译者的参与,会给后期的编辑工作带来无数的艰辛和困难。但为了汲取众译家之所长,我们还是毅然为之。众译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译风,我们在统稿时,尽量做到前后一致,但又努力避免消藏译者自己的声音。  翻译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尽力在“可为”与“不可为”之间找到一种和谐,我们希望我们的努力和尝试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能够吸纳更多人士来关注、投身翻译学这门新兴的“朝阳”学科。同时我们也诚恳期待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参与本书翻译的各位译者,感谢他们对本次翻译活动的支持与合作。也要感谢原书作者杰里米·芒迪欣然为中文版撰写序言。感谢北京商务印书馆的侯玲女士促成此书出版。    译者  2006年5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  芒迪的著作为[翻译研究]这门发展迅速的学科拍了快照,清楚而精辟,形象鲜明,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研习翻译学的师生都极具价值。    巴兹尔·哈蒂姆,英国赫里奥特—瓦特大学

编辑推荐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每章专述一个翻译学议题,各章又互相参照,层次分明,包括:  主要观点及术语表  小结  剖析与讨论  研讨要点  个案研究  中文版另附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及补充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9条)

 
 

  •   帮同学买的,据说是考上外的翻译的备考用书,推荐度蛮高的。。内容不错,英文版,适合备考翻译用。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是翻译学的入门教材,广获欧美高等院校采用。全书综览现当代重要的翻译学说,加以阐释和评议,更辅以逾八种语言的文本为解说。每章专述一个翻译学议题,各章又互相参照,层次分明,包括: 主要观点及术语表 小结 剖析与讨论 研讨要点 个案研究 中文版另附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及补充读物 本书各章均由任教于各高等院校的翻译学教授及博士译成,译文准确忠实,并照顾到中文读者的研习需要,适量保留外文原文,俾便查考。
    芒迪的著作为[翻译研究]这门发展迅速的学科拍了快照,清楚而精辟,形象鲜明,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研习翻译学的师生都极具价值。
    鸣谢
    缩略语表
    序言
    第一章 翻译学的主要方面
    1.1 翻译的概念
    1.2 翻译学是什么?
    1.3 翻译学发展简史
    1.4 霍姆斯/图里的“翻译学结构图”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
    1.6 本书的目的及各章概览
    第二章 20世纪前的翻译理论
    2.0 引言
    2.1 “字对字”还是“意对意”
    2.2 马丁·路德
    2.3 忠实、灵魂与真理
    2.4 早期为创建系统的翻译理论而做的努力:德莱顿、多雷与泰特勒
    2.5 施莱尔马赫与对异质的尊重
    2.6 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英国翻译理论
    2.7 走向当代翻译理论
    第三章 对等和对等效应
  •   在老师的指导下买的,读了之后才发现里面讲的都是翻译学的东西,不太适合初级学习翻译使用。理论研究价值较高。
  •   开始准备考研 初步定的翻译学 学姐推荐的书 理论性很强 対掌握翻译理论知识 很有帮助
  •   书不错,可以配合着上外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翻译研究入门一起看,对于致力于翻译学习的童鞋来说还是一本不错的翻译理论入门教材的。
  •   书是老师推荐的翻译专业的入门书籍,里面对于翻译理论的论述给了初设翻译理论的学生一个基本的认识。
    书的质量很好,发货超级快,非常满意
  •   译著蛮好的,很清晰易懂。作为翻译理论入门教材首推此书!商务印书馆的书,看起来也是很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   很好呢,老师推荐的书,翻译理论基本上都有了,并且很系统,很适合翻译专业的学生入门学习;送货时间也很快,赞一个~
  •   全部有教授博士精心打造的上品翻译,对教学和学习帮助很大!
  •   是导论中文版的正品。
  •   翻译理论入门的好书
  •   比起国内的翻译理论入门书,强何止千百倍。盖因国内学术书籍多为垃圾,而域外学术体制健康,所出成果固然可信。
  •   翻译研究必备的一本入门书
  •   理论性很强 学翻译的同学可以买着看看 是中文版的
  •   让你了解一些翻译的基本,入门必读
  •   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如果你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专业,至少读三遍。翻译理论知识之必备,受益匪浅。
  •   除了书皮有点点手指印和其它污渍质量还不错。
    至于内容嘛,教翻译评论的老师让买的,对毕业论文有帮助。
    整体来说很满意啦
  •   看过原版的,觉得挺系统的。
    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对照中文来看,很不错
  •   因为喜欢翻译,所以喜欢这本书
  •   首先纸质绝好的书,其内容有待研读,挺喜欢的,尤其对翻译很有帮助。
  •   适合翻译专业和方向的研究生阅读。是一本归纳很好的书。
  •   纸张质量挺好的 内容不错,译的很好,翻译专业的经典啦
  •   专业必备书。完整地翻译了英文原版!
  •   这是中文版的,考研用的,很不错的。
  •   涉及语言学词汇学等方面知识,适合语言专业人员看,内容较全,但不深
  •   最初看的原版,现在看中文版确实能更加精确地把握原作者的原意!有参考价值!
  •   是中文的,我还怀疑了小小下,不过是对的~~考研用的,加油啦
  •   很好的一本书,纸张也很好,主要介绍了翻译史!!
  •   这本是真的是很好,专业性很强,不过全本都是理论读起来稍微晦涩一点,但知识很系统很有结构,不愧是上外考研复试书目,真的值得一读
  •   上外的指定考研教材,内容介绍到了方方面面,也是非常不错的。
  •   上外的指定教材,很不错
  •   导师要求的教材,当当发货快,包装好。
  •   准备从这本书开始看
  •   质量不错,,还没阅读,发货速度也挺快的
  •   专业的内容,收着慢慢看。
  •   it's a very good book which is worth learning
  •   内容很全很细,挺好的!
  •   我对这次买书很满意
  •   通俗易懂,内容详实
  •   导师推荐了,不错,而且比较之后当当最便宜
  •   不错 老师推荐的。。。
  •   考研用书,就买下了~~总的来说,很不错~~
  •   考研指定用书,很好
  •   纸质不错,看着挺好的
  •   配合着英文版的看很好
    减轻了看英文版的压力
  •   帮同学买的,她很满意,是正版的~
  •   考研用书,急用啊,还好买到了,还不错,质量也还行。
  •   帮老师买的,还好当当上有,价格也比较合算啦。
  •   导师让看的书,质量挺好啦。一向都在当当买书,多的就不说了
  •   最近忙,收到书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应该好吧
  •   好Z`1
  •   书的质量很好,考研究生的必备资料,一看就是好书,快递人员态度很好,物流也挺快
  •   嗯。老师让买的指导书,纸质还可以。
  •   内容很全,觉得还不错,就是这快递实在太慢了
  •   对翻译学有帮助
  •   这是本很好的学术性书籍。但与众不同点在于它的指导性。对于实践的指导性是我们阅读此书的根本目的。
    建议从事外文翻译工作的学者都要读些翻译理论书籍,不应该只图文字上的直译而忽略了文学本身的基本属性 - 阅读性。直译很快,但这类译文之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没有文学价值。
  •   因为这本书据说是上外翻译考研的参考书目 所以买来看看
    作者是英国人 并不懂中文 引用的都是英法英德或者其他语种的翻译 虽说理论是共通的 不过个人感觉如果是想要学习英汉方面的 并不是最理想的
    不过话说回来 翻译理论这种东西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 大致看看也就好了
  •   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教材非常好,和原文对照读效果更好
  •   内容翻译水平不太好,有些地方需要参考英语原文
  •   不错的一本书,给翻译理论入门必备
  •   该书是西方翻译理论入门之作,读后能对西方翻译理论有较全面的了解,更适合适合初学者。与原版结合看,效果更好。
  •   这本的原著成书于E.Gentzler(1993)之后约8年,所以介绍起来(原书名中的introducing)当然不可同日而语。除了先天的优势外,作者写的很有体系,把按时间、流派分类结合起来了,同时在其中嵌入代表理论家的述评,其次评论也比较中肯,基本上每一理论(流派)的批评都是尊重其理论前提,另外细节处理的很好,比如把理论模式的图式整理呈现出来。
    再说这个译本,译者很多,但是各章节之间风格保持得还是一致的,译文的语言也很自然。
  •   一本很值得推荐的翻译理论纲要,有很详细的参考书和中肯的评价.只是纸张感觉不是很好!
  •   英文版的太难懂,这本中文版的对照着看就好很多了!
  •   中文版有助于快速掌握概念要义,推荐
  •   以为是英文书,结果买回来是中文的,不知道是买错了,还是它就是中文的。晕了
  •   书是挺好的 只是没想到是中文的、、
  •   书还是有点难度如果不喜欢理论的建议不要买
  •   还可以,至少对学科的介绍还行,有点领悟。
  •   真的很快,昨天下午才定的,今天中午就收到了。
    不过看到书的第一感觉是:不像正版的。感觉纸张比较薄,质量好像不是很好。但是大致看了一下好像里面没有明显的缺页破损页之类的,加上这本书真的是很难买到,所以,这么快的送货质量,也觉得挺满意的^^
  •   书买来不多久,看了一些,觉得很不错。
  •   正版 书很不错 要是发货再快些就更好了
  •   用来学习的 不错
  •   还没怎么看呢,希望能持之以恒把买的书都看完
  •   还行 导师推荐
  •   上课老师用英文版讲课。此书可帮助理解
  •   正品,纸张好,质量过硬。
  •   还不错,准备仔细读读看
  •   及时雨,解惑!
  •   是李德凤他们翻译过来的、
  •   就这本是我最中意的,哈哈
  •   考研用书,全书对英语翻译考研也没什么用处
  •   参考书,还没看,不知道好玩不╮(╯▽╰)╭
  •   纸质都挺好
  •   质量不错,送货员态度也好。只是不知道该书有没有英文的当初其实还想要英文版的。内容嘛,看过后再作评论
  •   指定书目 很好
  •   收获不大,感觉一般
  •   但是书的质量很好,很正!
  •   很好的书,包装也还行,就是有点压皱了,不妨碍使用。。
  •   印刷很多错误!!
    很多页数漏掉了,有很多又重复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