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堇

出版时间:200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孟宪强  页数:4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三色堇:〈哈姆莱特〉解读》用了相当长的篇幅对《哈姆莱特》悲剧类型重新界定的问题进行了近于无可辩驳的论证,并从严肃悲剧这个视角批判地审视四个世纪《哈姆莱特》研究中对我国最有影响的观点,在与种种误读的争辩、质疑和否定的过程中阐释自己的学术见解,揭示《哈姆莱特》不朽的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孟宪强,1937年生,河北蓟县人,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讲授外国文学和莎士比亚研究课程,曾任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莎土比亚协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著有《马克思恩格斯与莎士比亚》《中国莎学简史》,并主编《中国莎士比亚评论》《中国莎学年鉴》,合作主编《莎士比亚的三重戏剧》《莎士比亚在我们的时代》等,发表莎学论文60多篇;曾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参加国际莎学会议。

书籍目录

  绪论  走出种种认知误区,阐释《哈姆莱特》固有的艺术价值  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化积淀  ——《哈姆莱特》文本的独特属性  文艺复兴晚期的“时代的缩影”  ——《哈姆莱特》的时空定位  一代社会人生凝聚而成的严肃悲剧  ——《哈姆莱特》悲剧类型的重新界定  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  ——《哈姆莱特》的戏剧冲突  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  ——《哈姆莱特》的思想内涵  三重元素孕育出来的艺术生命  ——哈姆莱特总论: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英  哈姆莱特与蒙田之比较研究  ——哈姆莱特分论(一):一个学者式的英雄人物  性格多元理论凝结出来的艺术晶体  ——哈姆莱特分论(二):不同性格成分构成的典型  “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  ——哈姆莱特分论(三):道德人性的二元结构  To be,or not to be:一个永恒的普遍的公式  ——论哈姆莱特的理性主义哲学  情感史诗的动人篇章  ——论哈姆莱特的忧郁  普遍心理过程的独特诱因  ——论哈姆莱特的踌躇、延宕及其心理机制  种种假面掩盖着丑恶与罪行  ——《哈姆莱特》人物群像之一  善良无辜者毁灭的轨迹  ——《哈姆莱特》人物群像之二  一个应运而生的历史见证人  ——《哈姆莱特》人物群像之三  “复调艺术”的杰作  ——论《哈姆莱特》的多重情节  独特艺术风格的标本  ——《哈姆莱特》人物个性化语言构成的交响诗篇  台词艺术的典范  ——《哈姆莱特》的语言结构系统  《哈姆莱特》典故注释  附录  中国《哈姆莱特》批评史述要  Table 0f Contents  Abstract  后记

章节摘录

  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化积淀——《哈姆莱特》文本的独特属性  文学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时代文化的影响,而不同时代的文化既有历史的传承性,又有现实的拓展性。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欧洲近代文化是由古希腊罗马文化《圣经》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汇聚而成的。这个时期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大量翻译其作品,张扬其人文精神,形成一股强大的“复兴”古典文化的热潮。这个时期的宗教改革运动将《圣经》从天主教会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被译成欧洲各国的民族文字,使《圣经》文化,主要是古代希伯来文化成为欧洲近代文化的渊源之一。这个时期欧洲各国,尤其是南欧国家,对中世纪长期以口头流传的故事、寓言、诗歌、民谣进行加工整理,传统文化也汇入近代文化的潮流之中,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化就是由上述三种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它成为欧洲近代文化的开端。  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文化构成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巨擘不仅用这种文化凝聚他们的作品,而且使之成为延续这种文化的桥梁,正如古代印度神话传说圣河恒河之水下凡时是从三大神之一湿婆头顶多绺发辫流向大地人间一样,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巨擘的作品承受了时代文化的大潮并将之长久地传向后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色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