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拓殖记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沃特金·坦奇  页数:281  译者:刘秉仁  
Tag标签:无  

前言

《澳洲拓殖记》包含英国人沃特金·坦奇(watkin  Tench)所写的《植物学湾远征亲历记》 两本  书,第一本书初版于1789年,第二本初版于1793年。本次翻  译主要依据由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员蒂姆·弗兰纳里编注、墨尔本的文本出版公司(The Text Publishing(Company)于1996年出版、2003年重印的两书合集本,书名《1788》。这两本书记述了英国向澳大利亚殖民的“第一舰队”航行过程及到达澳大利亚后头4年在悉尼的殖民拓展情况。作者  依据他本人亲历及转引他本人的日记而写成两本书,叙述真实、严谨,现场感很强,叙述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引人人胜。两本书故事连贯,并不重复。

内容概要

这不是一本猎奇的书,这是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我们从澳大利亚的殖民史中学习什么?首先是探险精神。正如作者反复强调,英国人的好奇是他们到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200多年前从英格兰到植物学湾的远征,就像历史学者所说,如同今天送一个人到月球那么轰动。人类探险的工作已经做完了吗?没有。还有无数的领域用得着探险精神。还有无数的事情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需要九死一生的冒险精神。    书中的殖民者因为等不到英国的补给,濒临死亡的绝境,但在绝望中仍心存希望。他们勇于或被迫抛弃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勇敢探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在海上的搏斗,使他们在世界各个角落扎根,地图上曾经到处都是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粉红块”。“日不落帝国”早成历史,帆船时代的探索精神对于我们却仍然是有益的。地球上也许很难找到没被发现的大陆了,但是在大气层外的空间是无限的。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沃特金·坦奇 译者:刘秉仁

书籍目录

植物学湾远征亲历记 1.从囚犯登船到舰队离开英格兰 2.从离境到抵达特内里费岛 3.从舰队抵达特内里费岛到它离开那里前往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4.从特内里费岛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航行 5.从舰队抵达里约热内卢到舰队离开此地开往好望角,及关于巴西的一些评述 6.从巴西到好望角的航程以及舰队在好望角的交易的报告 7.从好望角到植物学湾的航程 8.从舰队抵达植物学湾到撤离该地,对杰克逊港的占领。和土著人的会面,关于植物学湾附近地区的报道 9.杰克逊港的占领,海军陆战队和囚犯的下船 10.委任状的宣读,正式接管定居点,及有关这个地区的法庭及其公开审判程序的报道 11.对新南威尔士土著人的描述,以及我们和他们的交易 12.法国人离开植物学湾,“供给”号从诺福克岛返回以及鲍尔上尉在航行途中的发现 13.杰克逊港1788年4至5月份的事务进展 14.从6月初到舰队出发回欧洲 15.这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它的出产、气候等等 16.殖民工作的进展,捎这本书回英格兰的船出发时各方面的状况 17.关于建立殖民地可能给祖国带来的益处的一些想法 补笔杰克逊港殖民全记录 1.对1788年7月我的前一本书叙述截止时杰克逊港情况的追述 2.从第一舰队于1788年7月返航到当年年终殖民地进展详报 3.1789年年初到3月底殖民地进展详报 4.1789年4月和5月殖民地进展详报 5.截止到1789年末的殖民地的进展详报 ……新南威尔士地方和军队机构名单索引

章节摘录

本人向公众提供这个小小册子,既是想让读者感到愉15悦,也是想向读者提供信息。我所参加的这次远征行动,已经激起无数人的好奇,引起无数人对于这次远征的结果的推测和期待。只要人们还是自由思考的,那他们就会有各不相同的判断。有些人信心十足,满怀希望地预测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这个殖民地将给祖国带来巨大的利益;而有些人却一直认为这个计划不怎么好,是愚蠢的、失策的,甚至会断送国家的前程。谁对谁错,还是让公众去评判吧!然而,我在放手这个话题之前,必须再说上一句:持这两种意见的人同样率真、自由,同样出于一片好心,他们会一起期待有关这场试验的一个公平合理的结果,这场试验,不仅其设计是全新的,而其执行的难度也是极大的。当这本书带着作者的名字公之于众的时候,我相信,书中体现的坦率和真诚一定不会让读者以为作者是在有意误导别人。书中所讲事实完全依照它们发生时的那个样子,偶尔尝试提出的观点,亦是耐心调查得出的结论,或是官方准许的审慎的决定。绝大多数时候,作者是依据真实的观察说话,有时不可避免地采用别人的讲述,他也一定仔细核实了事实的真伪,并尽量抑制这些说法当中的夸张的成分——这些夸张几16乎全是因不了解情况而引发的新奇感所致。

编辑推荐

《澳洲拓殖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澳洲拓殖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挺好的书,很舒服,严谨的欧洲人,值得学习。
  •   殖民地带有掠夺侵占巧取豪夺之意,不过侵略也伴随着先进的东西,被侵占者会愤慨会学习会反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生存产生了相互竞争。
  •   了解一下殖民史
  •   应该不错,自提时间限制不好
  •   喜欢看这一类书籍,了解各国的建立及发展。
  •   200多年前的英国人是厉害的,到处侵略殖民,民族冒险精神强烈的好奇心值得钦佩。当小说看看消遣很不错,也很写实。商务版的书大多值得购买。
  •   带着英国殖民者的优越感,却不失人文关怀。
  •   这是研究澳大利亚殖民历史的经典史料,2008年9月1版1印,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厂承印,纸张、印刷质量上乘。
  •      《澳洲拓殖记》一书是英国殖民时期的殖民地军官沃特金·坦奇的著作,包括《植物学湾远征亲历记》和《杰克逊港殖民全记录》两书,是澳大利亚现代历史的起点之著,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英国人在1787年初到澳大利亚之后,如何靠岸、定居、开垦、与土著打交道、与大不殖颠联系、获得食物……
       在此书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帝国到达殖民地之后是如何开始殖民,美洲太散太大,亚洲历史太久,都不是考察殖民问题的好例子,只有澳大利亚是提供考察殖民问题最佳的标本,因为它基本没有传统文化、是一块很小的“新大陆”,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殖民部队从出发到定居下来,都有着亲身经历者坦奇的记录,再清晰不过了,如果要标本式的研究殖民,这本书是非常好的切入点。从书中我们会看到殖民者踏上殖民地的感觉、第一次见到土著的惊讶、开垦的艰辛、管理的困难……这本书,能够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殖民的“奇点”,实为珍贵。
       我一开始是将这本书当作“自然文学”来读的,其实它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历史之著,也是一本表现了澳大利亚悉尼附近当时的自然概貌、山河风景的自然文学作品,还是一本人类学著作,亦是一本日记。不管是研究澳大利亚历史还是自然文学或人类学,这本书都值得一读,书中无所不在的文化冲突:英国人与原住民之间的冲突,正是石器时代与现代社会冲突的最惨烈现场。
       书中没有交待原来的土著是什么人种。按我所查的资料显示,土著居民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其祖先可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从东南亚迁入,18世纪坦奇他们到来时,约有30万人,分为500多个部落。社会尚处在原始公社制的早期阶段,部落无严密组织,常以地方群体或胞族为活动单位。盛行图腾崇拜。使用石、木、骨制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殖民时代惨遭屠杀人口锐减,幸存者被驱赶至中西部沙漠地带。1972年成立土著居民事务部,承认土著居民对部分土地的所有权。今多保持传统生活,少数人同化于白人社会,在牧场或其他企业工作。
       维基百科显示:第一次欧洲探险家到达澳大利亚是在17世纪早期。1606年,荷兰导航员Willem Janszoon的Duyfken号船第一次在卡奔塔利亚湾航行,约克角半岛在西岸第一次登陆。随后别的欧洲国家探险家(大部分来自荷兰,法国,英国)相继来到澳大利亚。18世纪初,“新荷兰”的西岸和北岸被绘于地图。可是,当时并没有人尝试在这里定居。18世纪中叶,库克船长绕行澳大利亚。1788年,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东南建立第一个殖民地,为本土犯人的流放地。
       直到读完此书,要写读书札记时,我才从晶报汪小玲女士处得知,我认识译者刘秉仁先生,去年十一月份我受邀去深圳参加一个读书节的诗会,《晶报》作东,其总编副总编都在宴会上出现,副总编刘秉仁还与我交换过名片,其人儒雅,其言得体,不是一般媒体人士的嚣张面目,但因为我们研究方面不一样,也是素昧平生,所以没有深谈。前段时间在上海买到此书,阅读的过程中,深感译笔的老辣,做到了信达雅,尤其是一些老派的用词方式让人感觉很亲切。现在中国的翻译基本都是软件过一遍,再人手整理到文从字顺(绝大多数译著连文从字顺都做不到)就算大功告成,同样恶劣的是出版社找几个大学学生,各译一部分,再综合起来就可以了,这样的译法,哪有质量可言,不幸的是我们这些不懂外文的阅读者只能长年累月地阅读这样的垃圾之译著。相比之下,刘秉仁先生的老道、认真的译笔,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颇为感叹。
       若以翻译质量算,此书为今年我所读的译著中,可以排在前三位的。
  •     这本书非常好,虽然初版是在200多年前,但是在澳洲和欧洲却一直不断的在印刷印刷再印刷。
      
      作者本人就是亲历澳洲殖民的第一批人,也是新大陆开拓的见证者。从1788年1月26日进入悉尼湾开始写起,一直记录他们怎么登陆、建造城市、种植作物,怎么与当地的原住民相处。并且完整系统的介绍了当时的地理面貌、原住民的风情文化等等,是澳大利亚开国史的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完全没有殖民者的心态,所以叙述便显得更加真实和公正。
      
      我读到的不仅仅是澳洲拓殖风貌,更是200年前大英帝国的彪悍,从欧洲西部一隅的一个小岛,竟然不惜耗费国力,不断派遣货船、用耗时一年的旅程,远涉重洋用去开辟这么一个难以驯化的荒岛。这与500年前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竞相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的掠夺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步骤明确,计划详细:向澳洲不惜血力的殖民,只是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而已。
      
      当时的清朝正直乾隆盛世,国民仍醉迷于天朝大国世界中心的愚昧之中。其实中国人的海外探险一点都不比其他民族晚,从2000年以前的秦国开始,一直到明朝的天宝太监,比比皆是。可惜目的不是寻仙问道就是宣扬国威,一点占有和征服的野心都没有。若不然,今日之南北美、澳洲将尽是华人也!固然,若果如此,不知尽是华人的美国会不会独立,尽是华人的澳大利亚会不会独立?我想答案应该是不会!
  •   真是越看外国的书越发现翻译的重要性了
  •   你真的不想读《根》吗?真的很好看,无论对时代、人物的把握还是风物的描写
  •   啊,不止是少,简直就是没有
    我一直留意历史方面的简体书籍,除了很粗糙的日本、韩国、美国等这些常见国家的历史之外,其他国家基本是很少涉足。
    甚至连如越南这样渊源这么深的历史介绍的书籍也没有
    100多年前,为了开启民智,还有那么多先人为我们介绍当时的西方各国,而现在到没有了。
    可能还是读书的和出书的人人都太浮躁吧。比起那些一堆一堆的什么快餐书来说,这种东西读的人确实不多。
  •   我们是农耕文明,人家是海洋文明,思维方式差别关系很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