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

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孙卫国  页数:49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日后在东北亚史的领域中必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从《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一书的学术价值来看,卫国无疑是朝着这个目标在迈进的。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一书综合了明清史、韩国史、中韩关系史和思想史各方面的论述,可谓议论恢弘。本书的主要论点全部是建立在中韩文原始文献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广泛征用了英文和日文的资料,对具体事件做了详尽的分析。我可以有把握地说,能够运用四种不同语文的材料做研究,在年轻一代的史学工作者当中至今还很少有人做得到。谈到本书的深度,我想特别提醒读者注意本书对待所谓二手资料[即其他学者的著作]的态度。如今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历史研究早已经告别了“闭门造车”的时代。所谓“闭门造车”,就是只顾及原始文献,而不理会二手资料的存在,甚至以为所有的脚注都是原始材料才堪称好书。可是这样一来,作者和读者往往都不了解其他学者在做同一课题时都说过些什么,不但有可能重复其他学者早已经陈述过的观点,而且还失去了一个学术对话的机会。因为只有通过学者之间不断地讨论,才能把大家对某一个课题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开始重视二手资料的重要性了。不过,我们在《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一书中不难看到,在对待二手材料方面一,就其耐心和细致的程度而言,卫国在青年学者中是走在前列的;他在讨论每一个问题时,首先都会分析其他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哪些论述,并对这些论述的是非功过做出清楚的交待。    本书的重点,是讨论在“尊周”意识形态的左右之下,朝鲜君臣对明王朝的崇敬和忠诚。明朝覆亡之后,朝鲜王朝虽然表面上不得不和满清虚与委蛇,向满洲政权朝贡,但内心却始终以明朝为中华正统,把满清视为夷狄。朝鲜君臣在很多场合仍然奉行明朝正朔,并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甚至在明朝灭亡60年后,还着手建立大报坛,以表达对明朝在壬辰年间出兵击败侵朝日军的感激。关于大报坛等坛庙的建造,至今还很少有人做过系统的论述。卫国在研究了大量韩文资料之后,把大报坛、万东庙和大统庙的建立,以及这些建筑物的政治、文化含义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朝鲜王朝对明朝的忠诚不但有文献可寻,而且又有坚实的“物质文化”出来做证了。朝鲜君臣在明朝之倾覆已无可挽回的情况下,仍然知其不可而强为之,坚持反清复明和反清思明。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中华正统观对朝鲜政界和学界长期影响的结果。《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一书对中华正统观的起源,李朝如何把儒学定为国家意识形态,以及中华正统观日后又如何影响明清之际的中韩关系,都有细致和独到的论述。

书籍目录

序序二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本书主旨  三、史料与方法第一章 朝鲜王朝对明清的基本文化心态  第一节  朝鲜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慕华事大:朝鲜对明朝的基本文化心态    一、朝鲜王朝的慕华观    二、朝鲜王朝的事大观  第三节  明清交替时期朝鲜文化心态之变动    一、萨尔浒战前朝鲜与建州之往来    二、光海君通“虏”与仁祖反正    三、清两征朝鲜与朝鲜之对抗  第四节  尊周攘夷:朝鲜对清朝之文化心态    一、尊周思想与朝鲜的对明情感  二、攘夷观念与孝宗北伐第二章 尊周思明与大报坛崇祀  第一节  朝鲜崇祀明朝东征将士之祠庙    一、崇祀石星、李如松之武烈祠    二、崇祀杨镐、邢玠的宣武祠    三、朝鲜的关王庙及其相关问题  第二节  肃宗思明与大报坛之创设    一、大报坛创设之原因    二、大报坛创设之经过    三、大报坛的构造与崇祀礼节  第三节  英祖感皇恩与大报坛的变化    一、英祖的思明情感    二、大报坛由独祀神宗到三皇并祀   三、大报坛之扩建    四、余论  第三章 朝鲜儒林与华阳洞万东庙  第一节  宋时烈与万东庙之创立    一、宋时烈其人其事    二、宋时烈尊明贬清的尊周观    三、华阳洞万东庙之创立    第二节  万东庙之建制与崇祀    一、万东庙之建制    二、万东庙之祭祀……第四章 明遗民与朝宗岩大统庙第五章 从正朔看朝鲜王朝的正统意识第六章 从史书编撰看朝鲜尊周思明观第七章 清对朝鲜思明之感知与对应结语:尊周思明与清代中朝关系后记附表目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花了一天多点的时间看完,总体感觉作者梳理的很流畅,似乎是论文改编而来的?如果是的话那会是个很好的范例。
      
      李氏朝鲜深受朱子学说影响,将中国春秋以来的华夷观作为其与中国交往的一种指导原则,从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对于明朝,朝鲜历来秉承恭谨的“事大”态度,是中国最为恭顺的藩国。在李成桂立国以来朱子学说成为立国准则,中华正统观念广为流传,慕华思想为人所接受的朝鲜,认为自己是“小华”,而作为宗主国的明是“大华”。
      
      光海君”通虏“被废与仁祖反正正说明了这种儒家正统观念对朝鲜是如何影响深重。
      
      1592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明神宗出兵击败日军。使得朝鲜的“番邦”得以“再造”,而后又有明毅宗在崇祯十年的”出师救援“之恩。这使得朝鲜历代朝野对明有一种难以报答的感恩情感。日后孝宗创立大报坛,英祖将孝宗所立的大报坛由独祭神宗扩大到三皇并祀,宋时烈创立华阳洞万东庙等都是基于这个情感。
      
      因此明亡之后朝鲜虽然在现实上臣服于由边陲而最终入主中原满清,但内心仍然以明为正统,认为满清是膻腥、胡、虏。私人文书中使用明朝正朔,祭祀使用清赐谥号都体现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李氏朝鲜在明朝灭亡后,因为自身是明朝说册封,正统性来源于明朝,因此在谋求正统的心理下,加上历代所尊崇的朱子学说华夷观的影响和感恩求报心里之下,打出大明旗号,并用自身的小中华意识来对抗臣服于“胡人”的满清之事实。这都是在华夷正统观的影响下谋求正统的心理体现。
      
      而近年来韩国日益发展的民族意识,也与谋求自身的正统有关。在原本的作为华的中华比自身落后,与自己经济政治文化日益发展之间。原本的小中华意识已经不足以政府在国民中争取支持了。独立的民族意识因此蓬勃发展。“汉城”的改名,与发掘弘扬朝鲜独特的民族文化都是体现。
      
      这也是必然之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