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文学史论

出版时间:2008-12-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方铭  页数:59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战国时代,正像历史上对它的称名,是一个列国争雄,战乱频仍的时代。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新旧交替的一个大变革时代。夏、商、西周以来的旧制度、旧传统,已不可挽回地趋于瓦解。“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杀人盈野, 整个社会陷入到大的危难动乱之中。社会需要新生,危机促人思考。自春秋后期,随着“私学”兴起而造就出来的大批士人,因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而壮大,他们“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或在各国统治者的罗致下,走上政治、外交、军事舞台;或到处游说,聚徒讲学,大都围绕着当时迫切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各种家派,互相交锋,彼此论战。这就出现了战国时代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文学史论》对战国时代社会思潮、作家作品的存佚情况、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作了详细而具体而不乏深度的论述。论述既持之有故,言之亦自然成理,论点均可供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方铭,1964年生,甘肃省庆阳市人。1980年起,先后在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学习,文学博士。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与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南通大学客座教授,江苏淮海工学院兼职教授等。出版有《战国文学史》、《期待与坠落:秦汉文人心态史》、《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秦汉吏治监察举劾知见录》(韩国)、《人天眼目(释译)》(台湾)、《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中国儒学文化大观》、《诗骚分类选讲》等著作或编著。

书籍目录

引论:战国文学史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作为时代概念的“战国”一词的出现  二、战国文学史研究的时间范围  三、战国文学史的学科内涵  四、从欧洲文学的发展认识文学的历史性特征  五、战国文学史的研究对象  六、战国文学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战国巨变与战国文学家人文环境的改变  第一节 秩序与道德的崩溃与重构   一、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精神价值的崩溃   二、春秋至战国的蜕变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   一、七国的变革措施   二、对七国变革措施的评价  第三节 战国士人向文人的转变   一、战国士人来源的开放性特点   二、士人向文人的转变及士人学文的动力   三、战国土人的新士风   四、士人的人格尊严和独立性   五、士人的重要性及尊士的社会氛围  第四节 战国士人的理性精神   一、对天地原始问题的思考   二、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   三、赞扬禅让制度倡导社会公正   四、反古与标新立异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战国文人的怪诞与神秘   一、文人的诡诞现象   二、楚人及战国诸侯对神的崇拜 第二章 战国文人的著述风气及著述的繁荣  第一节 战国时期文人的著述风气   一、私人著述开始于战国   二、战国时私人著述的大量出现  第二节 自觉的创作意识与体裁流派的多样化   一、自觉的创作意识及现实使命感   二、战国时期主要的文学体裁及流派  第三节 现存战国主要论说体文学著作   一、《六艺略》所载战国论说体文学著作举要   二、战国儒家著作举要   三、战国黄老道家著作举要   四、战国庄子学派著作举要   五、战国其他诸子著作举要  第四节 现存战国主要叙事体及抒情体文学著作   一、《左传》的作者与传承   二、《国语》及《战国策》的作者与成书   三、战国抒情体文学及赋文学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想  第一节 孔门弟子记述的孔子文学观   一、孔子强调对文及文学的重视   二、孔予强调文学对个人及社会的积极作用   三、孔子强调文学内容和形式之间的本末和谐   四、作为文学终极追求的尽善尽美理想  第二节 《札记•乐记》与孔子的礼乐理论   一、批评礼乐文化以僭越为标志的衰亡   二、对郑卫新乐的批判   三、《乐记》各篇主要观点辨析  第三节 孟子、荀子及《吕氏春秋》的文学观   一、孟子的主要文学主张   二、荀子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   三、《吕氏春秋》的文学观  第四节 战国的文学否定论   一、道家文学观   二、法家文学观   三、墨家文学观 第四章 战国论说体文学研究  第一节 《论语》与《易传》的主要内容   一、《论语》阐述的仁政思想   二、《论语》关于君子人格建设的思想   三、《易传》关于君子人格建设的思想  第二节 《孟子》与《荀子》   一、《孟子》的主要内容   二、《荀子》及《晏子春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从《黄帝四经》到《道德经》   一、《黄帝四经》的主要内容   二、《文子》、《鹗冠子》与《管子》   三、《老子》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从杨朱到《庄子》   一、杨朱的主要观点   二、《庄子》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从《法经》到《韩非子》   一、早期法家著作的内容   二、《韩非子》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阴阳名墨纵横诸家著作的内容   一、阴阳家的主要主张   二、名家的主要观点   三、《墨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四、《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   五、纵横、农、小说诸家的主要思想  第七节 战国诸子文学的文章风格   一、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形象性表达   二、以寓言为媒介的形象化叙述   三、人物个性的形神彰显   四、辞达而已矣   五、情感的同一性和风格的多样性 第五章 战国叙事体文学  第一节 战国史传文学的主题   一、《左传》的主题   二、《国语》的主题   三、《战国策》的主题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艺术   一、以小说笔法实现完整叙事   二、以情节及细节的叙述完成人物性格的描写   三、娴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节 《国语》的叙事特点   一、驾驭长篇故事的杰出能力   二、《国语》的语言风格  第四节 《战国策》的叙事风格   一、铺张扬厉的结构方式   二、精心安排的语言环境  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第六章 屈原及战国抒情体文学 第七章 宋玉及战国赋体文学 结语:战国文学主流及其历史地位 余论:对战国文学的再认识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一、人名索引 二、书名索引 第一版跋 新版后记

章节摘录

《史记?六国年表》以周元王元年为战国七雄历史的起点,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5年。习惯上,我们常常把这一年看作是战国的开始。战国经二百余年的风云变幻,至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建立秦王朝,而宣告结束。战国文学就是产生在这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顾名思义,战国文学史论就是研究战国时代文学发展历史的著作,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对“战国”这个时代名称以及战国时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阐释,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建立在尽可能科学的基础上。所以,在进入战国文学史的本题研究之前,我们对战国文学史研究对象及方法的说明,就显得很有必要。“战国”一词,本来不是一个时代名称,而是指战争时代处于战争状态的诸侯国。如《管子?霸言》云: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强国众,而言王势者,愚人之智也;强国少,而施霸道者,败事之谋也。夫神圣视天下之形,知动静之时,视先后之称,知祸福之门。强国众,先举者危,后举者利;强国少,先举者王,后举者亡。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后记

这本小书是我1991年至1994年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撰写的博士论文,原名叫《战国文学研究》。1994年后,我到北京语言大学担任教职,主要教授来华短期进修之高级班学生的“中国文化”等课程,每周课时约在16节以上,而且暑假、寒假都有教学任务。时间的不足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当时我的《战国文学研究》在毕业答辩的时候虽然有电子文本,但是计算机对于我来说还是奢侈品,无由接触,所以,修订《战国文学研究》,就无疑意味着我要重抄30多万字的手稿,对于我这样一个懒惰的人来说,肯定是没有勇气面对的。所以,1995年初,计划在武汉出版社出版我的博士论文的时候,我竟然没有时间来对我的论文进行修改,这一直是我所深为遗憾之事。1995年前后,武汉出版社正在计划出版一套中国古代文学史系列著作,包括断代文学史,分体文学史等,为了能够纳入武汉出版社的出版计划,方便出版,根据责任编辑刘昌钊先生的建议,我把博士论文更名为《战国文学史》。后来,尽管有朋友认为这本书还是叫《战国文学研究》较好,但是,更多的同道已经认同《战国文学史》这个名称,所以,此次修订,结合二者,名《战国文学史论》,以区别于原版。

编辑推荐

《战国文化史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战国文学史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值得精读细学的一本好书
  •   这是专业书,商务印书馆的书,没有错的。
  •   很厚,耐心看吧。
  •   还好,慢慢学习。
  •   看完以后,真得觉得一点收获都没有,没有新的创获,泛泛而论,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