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解释学导论

出版时间:2009-0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加拿大]让·格朗丹  页数:329  译者:何卫平  
Tag标签:无  

前言

千禧年之际,我曾有出版两套丛书的计划,一套是介绍当前国际上关于解释学(或诠释学)研究的优秀著作,另一套是我国国人有关解释学解释的论著。后一套丛书曾以“诠释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名称由上海译文出版社自2001年出版,现已出版了8本。前一套丛书由于翻译和版权诸问题,直至今日才得以由商务印书馆问世。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被引人中国,然而其生命力之旺盛,却在短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它本来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因而在我国固有浓厚基础的经典诠释传统中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以致西方解释学与中国经典解释传统的结合在我国形成一个学术浪潮。许多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希望借西方解释学的方法来开展对中国思想史的新研究,而许多西方解释学研究者则想借中国经典诠释的漫长传统和经验而得以发展解释学基本理论。但是在这种相互补充的学术进展中也出现了问题:西方解释学概念是否就是指中国经典解释中的解释?显然西方解释学在其早期,即施莱尔马赫及其以前时期,乃是一种如何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的技艺学,但当解释学发展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时期。

内容概要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被引人中国,然而其生命力之旺盛,却在短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它本来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因而在我国固有浓厚基础的经典诠释传统中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以致西方解释学与中国经典解释传统的结合在我国形成一个学术浪潮。许多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希望借西方解释学的方法来开展对中国思想史的新研究,而许多西方解释学研究者则想借中国经典诠释的漫长传统和经验而得以发展解释学基本理论。但是在这种相互补充的学术进展中也出现了问题:西方解释学概念是否就是指中国经典解释中的解释?显然西方解释学在其早期,即施莱尔马赫及其以前时期,乃是一种如何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的技艺学,但当解释学发展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时期。

作者简介

作者:(加拿大)让·格朗丹 译者:何卫平

书籍目录

伽达默尔序作者自序导言第一章 关于解释学的史前史 第一节  语言的界定 第二节  语义场 第三节  神话的寓意解释 第四节  斐洛:寓意的普遍性 第五节  奥利金:预象的普遍性 第六节  奥古斯丁:内在逻各斯的普遍性 第七节  路德:唯有圣经? 第八节  梅兰希顿:修辞的普遍性 第九节  弗拉西乌斯:语法的普遍性第二章 在语法和批判之间的解释学 第一节  丹豪尔:解释学的真和事情本身的真 第二节  克拉登尼乌斯:教育的普遍性 第三节  迈耶尔:符号的普遍性 第四节  虔信派:情感的普遍性第三章 浪漫主义解释学与施莱尔马赫 第一节  从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的后康德的过渡:阿斯特和施莱格尔 第二节  施莱尔马赫的误解的普遍化 第三节  将解释学限定在心理学吗? 第四节  解释学的辩证法基础第四章 历史主义的问题 第一节  伯克和历史意识的开端 第二节  德罗伊森的普遍的历史学:作为道德世界研究的理解 第三节  狄尔泰:走向解释学的途中第五章  海德格尔:作为生存解释的解释学 第一节 前理解之“前” 第二节  前理解在解释中的透明 第三节  事实性的哲学解释学的观念 第四节  陈述的派生地位? 第五节  转向后的解释学第六章 伽达默尔与解释学的世界 第一节  回到精神科学 第二节  克服历史主义的解释学 第三节  作为原则的效果历史 第四节  作为提问和应用的理解 第五节  作为对话的语言 第六节  解释学世界的普遍性第七章 对话中的解释学 第一节  贝蒂从认识论上回到内在精神 第二节  哈贝马斯以相互理解的名义批判相互理解 第三节  解构论对解释学的挑战后记参考文献索引关于解释学的普遍性的深刻沉思——读让·格朗丹的《哲学解释学导论》(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关于解释学的史前史第一节 语言的界定对解释学清晰反思的发展打上了现代性的烙印。正如前面提到尼采和哈贝马斯时所指出的那样,现代世界图景的特征是它的视角的意识。一旦这一点显而易见,即世界观不是对现实本身的复制,而是包含在我们语言世界中的实用主义的解释,那么解释学就获得了成功。只有随着现代性的出现,解释学才获得成功。因此,“hermeneutica”这个拉丁词首次出现在17世纪并不是偶然的。但是现代的洞察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这个世界(Komos)远不是现在通常所表达的那样单调,除了理性主义的埃利亚学派和柏拉图学派外,还有许多相对主义的智者派,他们非常熟悉有条件限制和视角限制的人的标准,所以,这里仍有一个问题:解释学史应当追溯到多远。对它的回答当然要取决于一个人如何定义解释学。因此,为了划定我们的论题范围,我们需要一些语言学上的路标。在现代用法中,“Hermeneutik”这个词的涵义很不确定(正如大多数其他哲学问题的情况那样),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解释它为什么盛行。

后记

德里达与伽达默尔之争至少澄清了一件事:对普遍真理和理解的探讨的指责是普遍的视角主义(Perspektivismus),正如尼采将其铭刻在哲学的意识中那样。当一切都是视角的(perspektiv-istisch)并且是历史地有条件的时候,追求理解的关键是什么呢?自从伽达默尔写下我们并不是理解得更好,而只是不同的话以来,他常常被看作是历史相对主义的代言人,谈论理解的不同的普遍性,其意思是什么呢?最终,它不是取消了整个真理的观念吗?情形与之相反,将理解的不同与虚无主义的相对主义画等号是一个历史的错误,因为理解只是从外表上看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将对一个特定的文本的所有解释都视为是历时的,都在历史的次序中.那么也许理解永远和到处都是不同的理解。然而,如果l 4根据我们此时此地完全陷入其中的内部视野来看的话,这只在一个有限的程度上是对的。当然,我们可以承认,我们今天认为是真的东西也许明天会看法非常不同,所以,甚至我们自己的理解也会是局部的,是多种可能性中的一种。然而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追求和达到理解的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每一个试图去理解的人都是要努力发现某个真实的东西,这首先可以从这样一个否定的事实中得到说明:每一个人都知道说谎和虚伪是什么,犯错误就是忽视真理,说谎就是歪曲真理。

编辑推荐

《哲学解释学导论》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哲学解释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哲学解释学导论》,很棒的书。最近读gadamer《哲学解释学》,读着头大,于是找某一老师询问可有《导论》之类的书。国内学者是有著作,不过并不习惯看。那老师一听,可是欣喜地告诉我有一本,并且再三推荐我买此书,而说Harold.G.schonberg《伟大作曲家的生活》可以不必要买。
  •   格朗丹是国际解释学研究的权威专家,曾亲身受教于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
    本书是一本解释学通史类的严肃著作,绝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书。因此,它既是一本很好的解释学入门书,也是一本很扎实的研究著作。
  •   就是导论,伽达默尔的原著需要它来指导阅读,才能读的明白
  •   本专业的学生,还是应该系统的好好学习一下。
  •   这本书质量还可以,希望能坚持看完。
  •   何老師翻譯的書,支持一下!

    格朗丹是Gadamer的弟子,何老師強烈推薦的。
  •   最好的梳理和解读
  •   送货快!正版!
  •   商务印书馆的书,翻译得很认真
  •   正在阅读哲学解释学,所以,必须看看这本书。
  •   希望这类译作能多一些
  •   内容还不错,在慢慢看
  •   买重了,但不后悔。
  •   这是解释学,具体算不算哲学不好说。当你想要研究西方哲学史,这本书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可以准确的了解这门学科的框架,是一部很好的导论著作。
  •   书的印刷质量很好,内页看起来不费眼睛。内容对我来说比较难懂,专业需要,只有继续努力了。
  •   语言流畅,讲得非常通透。
  •   解释学经典书目,非常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