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佛教与神祇信仰

出版时间:2010-04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义江彰夫  页数:188  译者:陆晚霞  
Tag标签:无  

前言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日本尚未进入世界大多数国家人们的眼界,中国史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就予以记载,不特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而且也是研究日本古代史唯一的文字资料。其时,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国文明光耀世界,领袖东亚。古代日本举国一致,倾力学习中国,引进中国的文字、宗教及典章制度等,曾几何时,便为一文明国家,故谓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流并非过言。中世纪时日本仍旧关注中国,继续吸取中国文明,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却很少学习、研究日本,及至江户幕府,日本行闭关锁国之策,中国和日本的交流几至中断。千余年来,两国的交流与相互研究的这种不均衡,固然与中国为东亚文明中心,而日本处于边缘的位置有关,但也和两国朝代更迭,对外政策变化频繁不无关系,此可为前车之鉴。19世纪以降,西力东渐,近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传到亚洲,日本得风气之先,仿效西方,断行明治维新,一举成为东亚最初的近代化国家。同时吸收西方近代文明,参以本土文化,成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日本文化。

内容概要

本书是“日本学术文库”之一,全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阐述了“神佛结合”的一种结果,具体内容包括渴望成佛的诸神、从杂密密教到大乘密教、冤魂信仰的含义、凶秽忌避观念和净土信仰、本地垂迹理论和中世日本纪。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作者:(日)义江彰夫

书籍目录

导读序  巫女的神谕——是谁给平将门授予了皇位第一章  渴望成佛的诸神  1  伊势·多度大神的求告  2  神宫寺的成立过程  3  探求社会时代背景  4  律令制国家神社编制的僵化第二章  从杂密密教到大乘密教  1  空海带来了什么  2  接受佛教和密教的体系重建  3  向地方社会的扩展  4  王权势力的说辞和大寺院的回应第三章  冤魂信仰的含义  1  什么是御灵会  2  围绕道真冤魂的各种传说  3  从反王权的象征到王权守护神的转变  4  产生冤魂信仰的社会背景第四章  凶秽忌避观念和净土信仰  1  王权神话告诉我们——  2  凶秽忌避观念的肥大化和“物忌”  3  日本的净土信仰和《往生要集》  4  希求极乐往生的人们第五章  本地垂迹理论和中世日本纪  1  被佛教理论吸收整合了的神灵  2  王权神话的转读和创作  3  在王朝国家的危机中结语  普遍宗教与基层信仰的关系附章  异文化体验中的发现——从日本研究的角度

章节摘录

像这样,通过横向联系的平行比较来求证不同个体之间的异同固然非常重要,这也是本书令人刮目的一个长处。但是由此便过分地强调一地文化的独特性,忽视不同地域在宗教复合史上的影响关系则不得不说是著者在论及日本的神祗信仰和佛教关系中的缺憾。比如,在日本神佛信仰结合的最初阶段,各地神灵纷纷要求脱离神身皈依佛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著者着眼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认为神灵的愿望其实代表了统治地方社会的豪族们的愿望,脱离神身的运动或许是地方豪族们的一手策划。但事实上这里恰恰反映了中国的神佛结合思想对日本的影响。《梁高僧传》等文献中的“安世高传”足以为证。记载中讲安世高曾经路过庐山郏亭湖庙,碰到供奉在该庙的郏亭湖神求告。湖神说自己“以嗔恚故堕此神报”,希望高僧安世高“为我立塔,营法使生善处”。等到佛法济度之后,发现郯亭湖神原来是一条大蟒蛇。其实日本有关神佛的不少传说中也流传着神社之神的原形是蛇或猿猴等说法。两相对照不难看出,奈良时代(710~794)日本各地的神灵要求脱离神身皈依佛教的现象显然是受了《梁高僧传》等佛教典籍内容启发的。关于这一点,最近已经有研究者注目,并在论文中从多个角度考证了在神佛结合思想形成中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情况,正好弥补了本书的不足。反过来,本书对中国的宗教复合情况把握得过于简略也可以看成是日本神佛结合思想研究的阶段局限性。

编辑推荐

《日本的佛教与神祗信仰》:日本学术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日本的佛教与神祇信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关于日本思想的一本好书,可以从侧面看看日本文化的兼容性。
  •   了解了才能找准。。。。。
  •   正版书,质量不错,买书还是当当比较划算。
  •   虽薄 却有质感 其中的文字彰显作者高深的造诣 值得细品。
  •   相当好,很有收获
  •   书很好,翻译也很棒,正是我要找的那一类
  •   佛教,在传入日本后,与神祇信仰融合。不免让人想到佛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后,跟本土宗教的关系。书的装帧很好,但作者行文,免不了日本造句特有的絮叨。不知道是翻译的缘故,或是本身作品的缘故。
  •   日本文化中的偶像崇拜。有关日本的书总是太少,勿忘这个邻居阿
  •   已去过日本两次了,感触颇深,深深感到没必要仇恨,应该静下心,仔细研究日本,如同他们当年派“遣唐使”认真学习我们一样,日本后来的“脱亚入欧”在战略上也是非常正确的。
  •   观点比较特别,专业参考价值较高,值得一读。
  •   还算比较专业,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