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导论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曾繁仁  页数:491  
Tag标签:无  

前言

  曾有学者询问我们:生态美学到底在哪些方面有新的突破?我们的回答是,生态美学的产生不仅是一种时代与现实的需要而且还是当代美学学科全方位的突破,具有崭新的革命意义。大体说来我们将这种突破概括为六个方面:  首先是美学的哲学基础的突破。由传统认识论过渡到唯物实践存在论,并由人类中心主义过渡到生态整体主义。众所周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哲学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美学界在这个基本的哲学问题上一直还处于前马克思主义哲学阶段,也就是传统认识论阶段。我国实践美学的倡导者力主“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问题”,所谓美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①等等。其实马克思早在1844年至1845年间就已经突破了这种传统认识论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观,而力主从人的感性的实践的角度去理解事物并从“内在尺度”与“种的尺度”相统一的角度来阐释美的规律。

内容概要

  是国内首部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综合中西古今资源,全面论述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美学理论形态的论著,全书论述了生态美学的产生、理论指导、中西资源、理论内函以及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

  曾繁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美学与文艺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著有《西方美学论纲》、《走向21世纪的审美教育》、《美学之思》、《当代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转型期的中国美学》等论著。

书籍目录

导言: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一 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二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三 代表性论著四 今后生态美学的建设与发展五 研究方法第一编 生态美学的产生第一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一 人类已经走在交叉路口上——人类由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觉醒的开始二 《增长的极限》——人类应该选择另一种发展模式三 人与自然的崭新关系——从“祛魅”到部分“复魅”四 我们已处于后工业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五 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的现实紧迫性第二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哲学与文化背景一 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的转型二 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提出——由传统认识论到当代存在论的转型第三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文学背景一 现代生态批评产生的文学基础二 文学生态批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三 生态批评的原则与主要特征四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第二编 生态美学的理论指导一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实践存在论的生态理论二 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中有关生态文明的三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生态理论建设中的基本贡献第三编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一 西方18世纪以来的生态美学资源三 西方20世纪兴起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四 生态神学与对《圣经》的生态美学解读第四编 生态美学的中国资源第六章 《周易》与儒家的生态审美智慧一 孔子与其他儒家代表人物的古典生态智慧与二 《周易》中“生生为易”的生态审美智慧第七章 道家与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一 道家的生态审美智慧二 佛家的生态审美智慧第八章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生态审美智慧一 “国画”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二 “国画”在绘画的透视上运用一种特有的异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焦点透视”的“散点透视法”三 “国画”的“气韵生动”的重要美学原则是将大自然作为有生命的灵性之物加以描绘四 “国画”特有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来源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的思想五 “国画”所追求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目标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六 “国画”的“意在笔先,寄兴于景”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第五编 生态美学的内涵第九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上):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一 马克思实践存在论哲学的指导二 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内涵三 中国古代的生态存在论审美智慧四 生态存在论视野中的环境美学第十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中):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系统的审美二 生态美学研究的生态现象学方法第十一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下):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一 生态审美本性论二 “诗意地栖居”三 四方游戏说四 家园意识五 场所意识六 参与美学七 生态文艺学八 生态审美的两种形态:阴柔的安康之美与阳刚的自强之美九 生态审美教育第六编 生态美学的文学作品解读第十二章 生态美学的中国作品解读一 《诗经》的生态美学解读二 回望家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美学解读第十三章 生态美学的外国文学作品解读一 英国《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美学解读二 《白鲸》的生态美学解读第七编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一 关于生态美学的学科建设的反思二 必须将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牢牢地奠定在生态存在论哲学观之上三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四 生态美学的今后发展五 关于生态美学建设的中国化之路主要参考书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提出问题、进行反思,但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反现代化、反工业化、反生产力、反科技”的错误思潮,甚至有人提出倒退到中世纪,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也是不现实和行不通的。有些人夸大其辞地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好程度不见得比英国中世纪的农民好,这是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的呓语。其实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生活一直是非常艰苦的,直到近年来才有所改善,更不要说回到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中世纪了。因此,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还是应该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提出发展和环境同步、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反比的思路,这就是德国学者胡伯(Huber)提出的“生态现代化”的理论。所谓生态现代化指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一种互利耦合,是全世界现代化的生态转型。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大体做到了这一点,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环境压力的增长。  第三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生态现代化之路。我们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时也要走生态现代化之路。也就是说,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之外,再加一个“生态现代化”,即五个现代化。计划到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这一目标,使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完全脱钩,人居环境完全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态美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