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绝响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岳南  页数:402  
Tag标签:无  

前言

往事如昨忆犹今    春夏之交,岳南先生把刚刚完成的书稿《旷世绝响——擂鼓墩曾侯乙墓发掘记》寄来,嘱我阅后提些意见,顺便写一篇简单的序言。我作为湖北省博物馆的一名文物考古工作者,有幸主持了曾侯乙墓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目睹了一批珍贵文物面世,对当年的人与事及发掘过程较为了解,此前又看过岳南先生与友人合著的以考古发现为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风雪定陵》等书,并认为以这样的文学形式反映古代文化遗产的发现与发掘,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于是便愉快地答应下来。    屈指算来,曾侯乙墓从发现到发掘工作全部完成,至今有31年。若按湖北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共同为发掘者庆功授奖的1979年3月26日为这一事件全部结束的标志,则正好是30周年。30个春秋一晃而过,发掘时还算年轻的我渐入老境。有人说往事如烟,但有些往事并非如烟,也并未全部付之红尘,它仍存活于事件本身和一代代人心中,并随记录者、研究者不断发现、发掘、研究、传播,而长久留存于人们的记忆里。翻看岳南先生的书稿,我的感觉正是如此,面对一页页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那难忘的日日夜夜以及曾侯乙墓出土的稀世珍宝,再度浮现在我的眼前。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从十年“文革”浩劫中渐趋苏醒,进入了一个大变革时代。1978年,武汉空军驻随县部队于营区山冈平地建造厂房时,意外发现了一座有明显盗洞的大型古墓。经报请省、中央批准,湖北省博物馆与襄阳地区、随县的考古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进入现场进行抢救性大规模考古发掘。这便是后来轰动中外的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此项发掘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被誉为20世纪中国境内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曾侯乙墓位于随县西郊一个山冈上,坑口呈不规则多边形,规模宏大壮观,棺椁与随葬品匿藏于13米深的山冈底部。木椁面积达两百多平方米,如此规模的木椁墓,为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发掘后,发现棺椁如初,彩绘清新亮丽,如同刚下葬一般。虽有盗洞深入墓穴深处,但因下面积水深达三米,盗墓贼下手极其困难,因而从发掘情况看,对整个墓室干扰不大,墓内共出土珍贵文物一万五千多件。这些文物种类繁多,世所罕见,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日用器具、丧葬用品、工艺装饰品等等,应有尽有。虽墓内椁室积水颇深,并有部分淤泥塞于椁底,但随葬器物大多排列有序,没有移位,这为考古人员研究古代葬制、礼仪等创造了条件。器物出土后,经过清洗,光亮如新,灿烂生辉。器形设计之巧,制作之精,规格之高,令人叫绝,许多种类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是首次发现。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确认,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达143件(套),其中国宝级9件(套)。一个墓内出土国家一级和国宝级文物如此之多,在湖北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没有几处可与之匹敌。最令人瞩目的是一架青铜编钟,由大小65件组成、重达2.5吨,出土时仍保持下葬时的姿态,整套钟有序地悬挂在一副铜木结构的彩绘梁架上,不但完好无损,且能发出纯正、优美的乐音。经专家测试,全套编钟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至今仍能演奏古今乐曲。埋藏两千多年的编钟重新出土奏响,被誉为世界罕见的奇迹。    除了精美珍贵的文物,这座古墓深受世人关注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出土文字资料相当丰富,堪称是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著名的《汲冢书》发现之后,近一千七百年来一座墓葬中出土文字资料最多的一次。正因为有了如此丰富的古代文字出土,才使许多湮没日久的历史谜团得以破解。通过对出土器物和文字对比考释,擂鼓墩一号墓墓主是古代江汉地区曾国一位名叫乙的男性国君,生活于战国时期,下葬具体年代约在公元前433年或稍晚,距今已两千四百多年。墓主身份之高、入葬年代确切、随葬器物又如此丰富的古墓葬,在湖北省属首次发现,整个中国同类墓葬也为数不多。另外,曾侯乙墓恰好位于荆楚大地通向中原大地的随枣走廊,这是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南方荆楚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交流荟萃之区,其文化内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可以说,曾侯乙墓的发现与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一项重大的考古收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人对公元前5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学科的认识。或许,正是有了这诸多的“奇迹”和非同凡响的伟大创举,才促使作家岳南先生产生了采写的欲望与冲动,并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将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奉献于读者面前。    记得前年这个时候,岳南通过我的好朋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世民先生引介,自北京来到湖北省博物馆找我,就我在曾侯乙墓发掘中所知道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采访、记录。此前他已去过襄樊市博物馆,和当年的发掘人员李祖才等进行过交流,其后又赴随县擂鼓墩现场考察,找相关人士访问,对当年这座古墓发现的前因后果,甚至发掘中一些人事纠葛都进行了详细了解。两年后,有了这部专著的完成。就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来说,这部作品的问世,无疑是一件十分有纪念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在发掘30年的历史时刻,它不啻为考古事业献上了一份厚礼,作为当年参与其事的一员,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我仔细阅读着这部书稿,被文中那引人入胜的描述所吸引而不忍释卷,几个日夜过去,当我翻毕最后一页,涌上心头的第一个感觉是,这确实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通篇以曾侯乙墓的考古发现和发掘材料为依据,以墓主与大批珍宝的面世及有关事件为主轴,从中展开富有节奏起伏的叙述,发掘中发生的故事,以文学叙事的形式和手法娓娓道来,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悬念迭出,奇思妙想频生,既真实生动又亲切感人,特别是对一些细节描述上,更是令人出乎意料,禁不住感叹击节。书稿之所以达到这样的一个文学和艺术高度,除了作者的功力与才华,我想大多与岳南先生采访工作的扎实深入有极大的关系。就我所知,在来鄂采访的日子里,他往返于武汉、襄阳、随县之间找当事人了解情况,核对细节,并就某些历史往事多次深入农村,克服困难,查找当年知情者的下落,寻其真情。一路风尘仆仆,费尽心力,可谓大不易矣!如果没有这样的辛勤劳动和为此流下的汗水,就无法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而细节是文学艺术的灵魂,如果缺失这个灵魂,将不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当然,除了实地采访调查,从这部书稿中,我还清晰地看到并感觉到,作者在文字材料的收集和历史研究上也是颇下了一番苦功的。如对古代葬制的研究、古代盗墓史的研究、楚国历史的研究、曾与楚历史关系的研究,甚至在包括随枣走廊历年出土的与曾国有关的青铜器考古材料的搜集与研究上,都费了很多力气与心血。而有了这番心血的渗入,才使整部作品在结构上达到了历史与现实合理搭配,叙述手法上做到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才能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卷帙浩繁、情节曲折、意境深邃、画面优美的长轴画卷,刻画出一幅别开生面的具有历史、科技、文化艺术的壮丽图景。如果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具有科学依据、文学艺术价值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我想是不为过的。    据我所知,岳南先生在考古文学创作这个领域里己跋涉了二十个年头,经过这么多年的采访与写作,己有十几部考古纪实文学作品问世,深受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品又翻译成不同文字出版,受到海外大批读者与研究者的喜爱,这是岳南个人的幸事,也是中国考古事业繁荣、发展、进步的一个侧影。我相信,《旷世绝响》的出版问世,无疑在芳香四溢的考古文学园地里又增添一朵奇葩并放出新的光彩,它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简介】谭维四,1930年生于湖南长沙,1949年毕业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从1952年开始长期从事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工作,历任湖北省文化局文物处处长,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队长、副馆长、馆长、研究馆员。曾主持江陵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与沙冢楚墓、江陵凤凰山泰汉墓、随州曾侯乙墓等重大考古发掘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独立著作有~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曾侯乙墓》、《乐工之王——曾侯乙墓考古大发现》、《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曾侯乙墓》等。1992年退休,现仍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内容概要

  如同世界上许多重大考古发现都肇始于野外修路造房、挖坑筑坝一样,曾侯乙墓的面世,正是源于当地驻军的一次偶然性施工:一个神秘国家的王侯将相们延续长达二十几个世纪的埋葬之所与无数宝藏就此揭开。
  曾侯乙墓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内出土大量随葬品,其中不乏青铜编钟这样的国宝级珍贵文物,令人瞩目,举世轰动。《旷世绝响》以纪实手法和文学形式,首次详尽描写了曾侯乙墓发现、勘察、发掘的全过程,对古代的丧葬制度、盗洞的形成年代、盗墓贼进洞后的奇特遭遇、历史上的曾国与楚国的关系,以及曾国灭亡的大体时间和历史事件,做了尽可能的追寻探索。

作者简介

  1962年生,山东诸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与重大考古事件,有《陈寅恪与傅斯年》、《南渡北归》三部曲等作品问世,同时创作出版有《风雪定陵》(合著)、《复活的军团》、《天赐王国》等考古文学系列作品十余部。其中数部作品被译为日、韩、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销量达两百余万册。现为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驻校作家。

书籍目录

序 往事如昨忆犹今(谭维四)
序章 惊喜中的期待
第一章 发现与困惑
东团坡风水之谜
山冈突现青铜器
荒唐的现场勘察
第二章 探铲下的古墓
考古钻探
盗墓贼的传家宝
发现盗洞
第三章 从随县到北京
梦想与光荣
紧急上报发掘
云集擂鼓墩
第四章 墓穴·水窟
椁盖板初现人间
直升机飞临墓坑上方
盗墓贼进入墓穴时间推断
第五章 水中潜伏的隐秘
盗贼如狐
盗墓高手的五字秘诀
一条黑影突出水面
无头小鸭浮水而来
第六章 珍宝初现
三具棺材飞身立起
编钟横空出世
擂鼓墩观墓狂潮
第七章 去米两无踪
盗洞下发现人头
盗墓现场复原
棺下珍宝下落不明
揭开狗头之谜
第八章 墓室大清理
开棺验尸
王冶秋:大家不要捅乱子
文物必须先运到省里去
如何才能撞响古钟
持棒乌人的启示
第九章 历史的印痕
曾国之谜
弑杀周幽王的千古悬案
楚随交锋
楚随博弈后的历史格局
楚庄王称霸
第十章 楚国沉浮
伍子胥的家世情仇
楚昭王奔随
吴师在郢都的淫乱生活
昭王复国
第十一章 穿越历史的迷雾
铸钟透露的历史隐秘
墓主死亡密码
曾侯乙归葬
青铜礼器入葬之谜
郭沫若的失误
千古之谜,今可解矣
青铜来源何处
第十二章 豪华的地下乐宫
琴声飞扬的年代
绝响
脸上涂着血污的人
12位女人之死
曾侯乙的归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吊车停止了拉动,杨定爱等急忙上前查看,发现椁盖板被盗洞淤泥中的一块石头卡住。石块很大,卡得很牢,遂决定先将石块取出。经过一番去淤扒泥的清理,杨定爱又指挥司机小宋开始起吊,很快将石块移出椁室,紧接着,第一块椁板被轻而易举地吊出坑外,试吊成功了。当第二块断裂的椁板被吊出时,场内一片欢腾,若再这样操作下去,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可看到墓坑内的情形了,坑内到底有宝还是没宝,今晚可见分晓。令众人大夫所望的是,当第三块椁板起吊时,起重机发出一阵嗡嗡的不祥声响,伸出的吊臂无力地垂下,司机小宋从驾驶室跳出,向杨定爱宣布:“机械出了故障,需开回单位修理。”正处于兴头上盼望宝藏尽快出土的观众,听罢此言,嘴里发出“咦——!呀——!”的声响,不住地摇头叹息,恋恋不舍地四散而去。 看热闹的人群走了,考古人员却留了下来,大家心情沉郁,默默地查看盜洞底部和已吊出坑外的两块椁盖板。灯光照耀下,洞内满是浑浊的泥水,望去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感觉很杂乱,内中情形仍然无法弄清。杨定爱来到吊出的两块椁盖板前,测知板厚五十厘米,从外部残留的印痕推断,当时坑内积水已淹及椁盖板。杨定爱详细查看了椁盖板断裂的原因,认为是盗墓贼用斧头、凿子之类的锐器劈凿所致。从断痕推断,盜墓贼进入墓坑的时间当在隋唐之前。既然椁板已被劈开,盗墓贼就可以进入椁室,一旦进入椁室,里面随葬的宝物就可能被洗劫一空。不过从洞口的形状看,只能容一人进出,若墓内有大件器物被劫取,除非砸碎,否则无法运出洞外。因其他椁盖板未能吊出,盗墓贼出现的时间和墓内情形等等还只能靠猜测,无法坐实。故当天负责发掘记录的程欣人对杨定爱的推断没有全部录入,只是谨慎地写道:“第11号椁盖板陷入椁内的一大截(长3.87米,重一吨),此截椁盖板的东端断面有凿痕,痕宽五公分许,无锯痕,不像自然折断,应是人凿断,而且凿痕长旧。”正郁闷间,沉沉的黑夜突然响起一声炸雷,紧接着整个擂鼓墩上空电闪雷鸣,风云激荡,大雨倾盆而下。

后记

在本书采访和写作中,得到了湖北省博物馆、襄樊市(现襄阳市)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随州擂鼓墩文物管理处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并提供相关图片,在此表示谢意。特别向以上单位与相关专家谭维四、潘炳元、杨定爱、郭德维、张翔、李祖才、刘柄、熊存旭、周永清、余义明、程彦召、黄建勋、王新成、张华、王家贵、王永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世民先生表示感谢。因水平有限,错误与不足在所难免,请各位方家给予指正,具体指教内容可发至新浪网岳南博客中,也可发至岳南电子信箱:yuenan 999@yahoo.com.cn。    岳南    2009年6月15日

编辑推荐

《旷世绝响:擂鼓墩曾侯乙墓发掘记》编辑推荐: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墓内出土的15000余件随葬品和9件(套)国宝级珍贵文物,令人瞩目,举世震动,特别是65件总重量2.5吨的青铜编钟,完好无损,音色纯正优美,仍能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旷世绝响:擂鼓墩曾侯乙墓发掘记》以纪实手法和文学形式,详尽描写了曾侯乙墓发现、勘察、发掘的全过程,对古代的丧葬制度、盗洞的形成年代、盗墓贼进入洞后的奇特遭遇、历史上的曾国与楚国的关系以及曾国灭亡的大体时间和历史事件作了尽可能的追寻探索。通篇文笔灿然,故事起伏跌荡,波澜壮阔,堪称当代中国最为优秀的考古文学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岳南擅长以文学的笔法描述考古发掘过程,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发掘报告,也有别于传统的纪实文学,被誉为“中国举证文学第一人”。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和富有条理的写作手法,将考古发掘过程与史海钩沉尽遣笔端,为读者重现了古代中国文明,使考古过程成为了大众阅读的对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旷世绝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为中国战国初期曾(随)国国君乙的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 年发掘。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南北16.5 米,东西21米。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外有的类似窗户的图案,那是因为当时的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会在墓中生活,故他们也要通风。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
  •   岳南的考古纪实系列买全了,很好
  •   历史、考古、文学知识内容丰富真实,一气呵成,令人爱不释手。
  •   岳南先生的关于考古的书我见一本买一本,从未让我失望。《复活的军团》我先后买过新世界出版社版、浙江出版社版两个版本。我还买过至少5本送朋友。向岳南先生致敬!
  •   一直都很喜欢岳南先生的考古系列的书籍,通俗易懂,内容深入简出。。。
  •   曾侯乙的故事
  •   这是对湖北省所发掘出的世界上少有的青铜编钟的很好的描述,是本非常好的书
  •   最早是在北京中关村书店买的岳南写的《风雪定陵》第一版*现在将岳南写的11册书买齐了*
  •   岳南的这个系列收集全了 读起来扣人心弦
  •   岳南老师的书可以充分放心
  •   给别人买的,是正品。快递很快。好评!
  •   如身临其境,一本值得一看一定要看的好书。
  •   书的质量上乘,内容展现精彩
  •   跟以前一样的经典。
  •   喜欢这个类型的书据说很好
  •   这些书还不错,比较喜欢。
  •   岳南的《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11册已阅读,很喜欢。希望第12册《青铜王国》早日面世。
  •   注释过多,影响了阅读感受。值得一看。
  •   作者新近创作,写作手法比较之前的作品更加娴熟,纪实与文学并重,值得一读。
  •   看专业考古和相关文字是很枯燥的事,读岳南的考古纪实却完全没这种感觉啊!像看纪实小说一样,一气读完啊。。。
  •   系列读物好书。。。。。。
  •   内容很好,书皮掉色。
  •   去博物馆看过那套编钟,感叹啊~~~~本来想买千古学案的,结果发现这套书不错,然后加起来一看,折上折,所有的才300多块,赶紧下手,慢慢看~~~
  •   已经打开看了,还不错,作者是站在采访人的身份写的
  •   总体还是不错,但有些地方写得太冗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