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族新考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余太山  页数:27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古族新考》主要内容包括:再版绪说、绪说、大夏溯源、有虞氏的迁徙、允姓之戎考、渠搜、義渠、昆吾等。

书籍目录

再版绪说
绪说
总论
上卷
下卷
徽引文献
索引
后记
再版后记
余太山主要出版物目录

章节摘录

  以下是西域大夏迁自晋南的一些情况证明。  1.西域大夏印吐火罗的信息是张骞首次西使获得的。张骞这次西使的目的地原是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国,由于大月氏西迁,跟踪而至阿姆河流域,纔得知有大夏国。张骞在大夏地逗留了一年多,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说有了较充分的了解。因此,他采用“大夏”这一古称命名一个由吐火罗人建立的、当时业已臣服大月氏的国家,显然不会仅仅出于为Tochari找一确切音译的考虑。他称呼大夏国所临阿姆河(该河时名Vakhshu即Wakshu)为“妫水”,考虑到晋南有一条妫水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妈水在河东虞乡县历山西。”虞乡,如前所述,相传有夏虚郎大夏之虚。张骞采用“大夏”这一名称时,也许想到了晋南乃至虞乡的大夏。  2.张骞首次西使旨在联合月氏共同抵抗匈奴,虽因形势变化,这一具体目的未能实现,然张骞此行往返一十三年,备历艰辛,终于使西域诸国与西汉开始了双向的交往,印史迁所谓“凿空”,可以说厥功甚伟。但是,《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在叙及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时,提到的仅仅是“使绝域大夏”,只字未及使大月氏、大宛、康居之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在论说张骞首次西使时,同样突出大夏,不及其余)。足见时人评价张骞西使是如何偏重大夏的发现!《汉书·叙传下》竟用“博望杖节,收功大夏”八字总结张骞的一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又据《史记,西南夷列传》,张骞归国,“区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闲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从此,西汉开始大规模经营西南夷,并自元鼎六年(前111年)至元封二年(前109年)先后设置了牂舸、越篱、沈黎、汶山、武都、益州等郡;据同书“大宛列传”,置郡的目的主要在于“欲地接以前通大夏”,而武帝确曾遣使十余辈,企图“出此初郡抵大夏”,终因昆明阻挠而未果。武帝不顾当时客观条件,大事西南夷,正是张骞“盛言”的结果,可见张骞有关大夏的报告必有能深深打动武帝的地方。  嗣后,据《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乃说武帝通使乌孙,其辞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果以为然,命骞使乌孙。据同傅,“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宝、扦栗及诸旁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族新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古族新考》,本书讲述:吐火罗文书的发现和对吐火罗语以及有关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既是比较历史语言学界的大事,也是中亚学界的大事。再版有所修訂,對我來說,學術性較強,很是喜欢,值得购买!
  •   也许有人会说这本书的观点过于新颖——或者媚外,因为根据作者的考据,则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少昊、陶唐、有虞就都是说印欧语的欧罗巴人种部落,在公元前三千年开始从波斯西部向东亚迁徙,经过了四川(留下了三星堆文化)后向中原挺近,再西迁。这种观点毫无疑问是不容于中国正统观点的,且缺乏有力的证明,但我要说请读一读余先生在《绪说》里的最后一段话:“何为考据?一言以蔽之曰:摆可能性。”余先生本书主要研究的便是“吐火罗问题”,他根据中西史书的记载已经语音学的流变,对一直备受关注、争论不断的“吐火罗”提出了自己全新的看法:它是个部落联盟,由上古史书中的陶唐氏、允姓之戎和有虞氏在先后被逐出东亚向中亚、西亚的过程中联合而成,是他们灭亡了中亚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起了大夏国,后来又被月氏击败。而月氏其实是有虞氏的另一支、乌孙则是允姓之戎的另一支。本书最好能和余先生《嚈哒史研究》和《塞种史研究》一起看,则体系化矣!不得不说,余先生考证十分精研,力赞力荐!
  •   使我对一些知识增加了了解,非常不错
  •   说真话,我已忘记此书内容了!
  •   12年6月1版1印,279页,繁体横排。6折,比以前贵不少。
  •   在当下,写一部专业著作显得太难了!读它更难!
  •   书还没有细看,简单翻了一下,内容还是很全的。
  •   作者好像是位民族沙文主义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