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评论(第4辑)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朱竑  页数:11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第六届中国人文地理学学术沙龙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人文地理学的方方面面。从文化地理学到网络地理学;从人文一地理的空间研究,到文化冲突和环境变迁中的心理研究;从快速城市化下的乡村衰退,到环境变迁下的生态健康;从中国崛起给人文地理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和全球化。此外,还涉及区域研究的走向、转型经济地理研究、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问题,等等。朱竑主编的《地理学评论》便是第4辑,是第六届人文地理学沙龙纪实的汇总。

作者简介

朱竑,文化地理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书籍目录

前言
开幕式
第一部分 人文地理学的机遇与挑战
1.China and the Re-imagining of Anglophone Cultural
Geography
特邀评议
自由讨论
2.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特邀评议
自由讨j仑
3.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反思
特邀评议
自由讨论
4.阶段总结评述
5.人文地理学的空间研究传统
特邀评议
自由讨论
6.人文地理学空间思维的几次重大转折
特邀评议
自由讨论
7.环境的变迁和变故对心理的影响
特邀评议
自由讨论
8.阶段总结评述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统与创新
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退研究
特邀评议
自由讨论
2.生态健康观——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特邀评议
自由讨论
3.全球本土化语境下的中国城市研究
特邀评议
自由讨论
4.破坏性创新抑或维持性创新?——互联网地理学的兴起与研究进展
特邀评议
自由词‘论
5.总结评述
第三部分 人文地理学的未来与学者的责任
1.区域发展研究方向探讨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问题、基础、展望
3.中国转型经济地理研究
4.评议与讨论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私有企业并没有像新自由主义所预想的那样成为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最高的经济实体,我们国家的私有化并不是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相反,是受制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这种关系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存在意味着什么?这对现行的新自由主义提出了挑战。 挑战三:城市景观。我们学过城市地理、人文地理,教科书里都讲典型的城市景观呈现由市中心到郊外随距离而衰减的一个规律。这个图表示一个典型的城市景观,在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是这样,市中心高楼大厦,朝向郊区有一个随距离递减的情况。 我们国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根据吴缚龙和叶嘉安的研究,我们国家的城市走的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双轨制,上面代表计划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下面代表的是市场经济。根据吴缚龙和叶嘉安的研究,我们的城市景观是相互叠加的城市景观。 这个图是我跟UBC的何宝山教授对广州所做的研究。一个城市的景观理论应该怎么概括?显然西方的理论是不完善的,这是第三个挑战。 挑战四: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跟人的社会身份的构建和转变的关系。英文叫做identity,是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传统的理论认为我们人的空间活动,甚至我们的聚落的选择和安排都是由我们的身份决定的,中国人到国外住在什么地方?中国人到温哥华,往往住在唐人街,意大利人到纽约住在Little Italy。Identity决定你的Mobility,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Spatial Mobility在不断增加,像我,拿的是加拿大护照,又是中山大学的毕业生,我又是潮州人,也是香港的永久居留公民。我碰到香港人说我是香港人,我碰到李嘉诚说我们是潮州人,碰到保继刚教授说我们在中山大学是师兄弟。由于Mobility增加,使得我们不停地改变我们的Identity。我很高兴看到朱竑校长带着他的研究团队,对城市外来人口的地方感和对地方的认同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所做的研究。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挑战五:中国的政治生态学。社会越来越不稳定,因为土地开发、城市发展带来了社会不安,这种现象的政治和社会根源究竟是什么?现有的理论多数都把它归纳成产权的不明确,但是我觉得我们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应该着重在社会和政治的根源方面进行探索。 挑战六:城市的社会地理学。城市的内部空间有什么分化? 挑战七:语言文化地理学。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我们讲到文化不外乎两个,一个是语言,我们从小学习如何做人,从跟父母学,到幼儿园人家教我们,大家都是用语言教,所以语言地理学在文化地理学中是最根本的;当然还有一个是宗教地理学。 挑战八:空间不平等地理学和非均衡区域发展地理学。区域不平衡,它的原因、结果跟尺度间存在什么关系?

编辑推荐

《地理学评论(第4辑):第6届人文地理学沙龙纪实》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理学评论(第4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读的时候能激发联想,有的观点并不一定同意。有观点的碰撞。Lily Kong说我们的沙龙就像西方的学术会议。真正的学术会议应当有评论员,可见我们的学术会议有多水啊!
  •   跟前三本一样,很是醍醐灌顶啊
  •   这期的内容还行,看了有些收获
  •   在中文世界,只有这样的书才算有点思想的交锋。
  •   能听到大家的声音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