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 附校勘记 上下册

出版时间:1980-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阮元 编  页数:全二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十三经言简意赅,历代经学家对它作出不少有价值的注疏,注疏和经文受到同等重视,不可偏废。因此,清代集中优秀人才,历时多年,完成一部《十三经注疏》,这部名著二百多年盛行不衰。凡研读经学者,不经历《十三经注疏》难窥门径。    《十三经注疏》问世,迄今又过了二百年,这二百年间,经学研究不断有新进展,有文字训诂的,有义理阐发的,也有考古发现的新资料。到我们这一代学者,视野拓宽了,有了新的思想方法和科学方法,我们有条件在充分利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个整理本的问世,无疑将为我国经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这个整理本《十三经注疏》,将代替清人编纂的旧本,再流行它一二百年应当不成问题。    十三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作,涵盖哲学、史学、文学以及语言的文字等多种学科,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典籍。但长期以来对这部经典之作未做新的标点、校勘。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学勤先生主编的整理本《十三经注疏》,应当说是古籍整理的一个很大进展,很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是近些年来古籍整理的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生于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一七六四年),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己酉(一八四九年),享寿八十六岁。少年即笃志坟典,廿五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成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790年授翰林院编修。一年后因学识渊博,受高宗赏识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1793年至179 5年,提督山东学政,曾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后历任浙江学政,仁宗嘉庆三年(1798)返京,任户部左侍郎,会试同考官,未几又赴浙江任巡抚,抚浙约十年。在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又纠合浙江文人,编书撰述不辍。嘉庆六年(1801)在杭州建立「诂经精舍」,聘王昶授词章,孙星衍授经义,作育英才。以嘉庆十年丧父,服除,任职兵部,又先后出为湖南、浙江巡抚。此后,又曾先后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在粤期间,建议禁鸦片,对英商采用较严厉的政策。嘉庆廿五年(1820)在粤创立「学海堂书院」。道光六年,迁云贵总督,旋又晋升体仁阁大学士,在道光十八年(1838)致仕,返扬州定居,先后加太子太保、太傅。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 去世,谥“文达”。他毕生仕宦特达,但撰述编纂工作未尝稍辍。他学问渊博,在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著书180余种,编著有《皇清经解》《 经室集》等。值乾嘉文化鼎盛之时,阮元标领文坛数十年,海内尊之为学界泰斗。早岁编集金石书画目录,为《石渠随笔》、《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任浙江学政时邀臧庸兄弟、何元锡、陈鳣等学者编《经籍纂诂》一百一十六卷,于嘉庆五年(1800)刊行,翌年刊刻清初以降浙江诗人作品为《两浙輶轩录》四十卷。又翌年立诂经精舍,刊《诂经精舍文集》十四卷。丧父守制期间,刊《十三经校勘记》,又蒐罗《四库全书》未收书,编为《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目录进呈御览。数年后,撰成《畴人传》五十九卷,为中国历代天文历算家之专门史。道光二十一年(1816)刊刻宋本《十三经注疏》;创立学海堂期间,刊《学海堂丛刻》。阮氏亦重视修志,所修志书著名者有《浙江通志》、《广东通志》、《云南通志》、《扬州图经》等。其中《扬州图经》以图为经,可称创例。阮元的文集,为《揅经室集》五十七卷 所作《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等均是书学史上的重要著述 。阮元砚“自有天然砚,山林景可嘉”,这是以前读过的阮元麻子坑石砚铭文的首句。但未见过此砚。不想那日竟在北京古玩书画城的“藏砚斋”,见到了一方阮元砚,砚椭圆形,素池无纹饰,有铭文。据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载,阮元确曾藏有此砚,“石之出于端州者,概而名之曰端。端非一种,种非一类,只要质理细,发墨易,便是佳砚。其他名色甚多,如鸲鹆眼、黄龙纹、蕉叶白之类,而石质粗笨,不发墨,则亦安用其名色耶?近日阮云台宫保在粤东,又得恩平茶坑石,甚发墨,五色俱有,较端州新坑为优,此前人之所未见。”《恩平县志》上说,恩平茶坑产异石,嘉庆初年的时候就有人掘之,并请砚工制作为砚。其名气不如端砚。不过钱泳对名砚的看法,与阮元正合。阮元的砚铭是这样写的:“此恩平茶坑绿石,质润而坚,有黄龙气,与端溪北石之绿端,枯而无气不同”。文选楼为其藏书处,楼在扬州文选巷。嘉庆十年冬,阮元遵照父亲遗志,在文选巷家庙西边筑建了“文选楼”,楼的下面是私塾,楼的上面祀隋代著名文选学家曹宪,并且以唐代著名文选学家李善等人相配。阮元个人认为曹宪是文选学得以创立的开山者,唐代李善则是文选学得以成为显学的集大成者。阮元的文选因其藏有宋版《文选》,加上楼以“曹李”而闻名,故名“文选楼”。阮元和他同时代的藏书家一样,都喜欢把自己收藏的善本加以刻印,以利传播。他刻的书就取名为《文选楼丛书》。《清史稿》对他的评价是:“元博学淹通,……刊当代名宿著述数十家为《文选楼丛书》。”阮元好藏砚,并以“九十九砚斋”名其室,其作品收入《揅经室集》。《宛委别藏》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巡抚浙江时,留心搜访《四库全书》未收之书,先后求得175种,依《四库全书总目》例,为每书撰写提要,随书奏进。嘉庆帝十分高兴 , 遂据传说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亲笔赐名《宛委别藏》。所收多为世所罕觏之珍本秘笈,或不见于公私着录,如《皇宋通鉴纪事本末》、《钓矶文集》、《招捕总录》等;或在中土久已失传,如《难经集注》、《五行大义》、《文馆词林》等;或可补《四库全书》之缺佚,如《尚书要义》补足四库所缺三卷,《夷坚志》补足四库所缺甲乙丙丁四志,《墨客挥犀》补足四库所缺续编等。同时《宛委别藏》所收各书均据旧本精钞影写,其中源于宋刻的有30余种,源于元刊的有10多种,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书成后原本一直存于宫中,世间并无刊刻流传。80年代台湾商务始将原书重行整理,影印出版。但所收书仅得161种,其余12种不知去向。宛委别藏: 系嘉庆帝在故宫养心殿的藏书总称。《四库全书》修纂结束后,著名学者阮元在南方供职时,发现大量《四库全书》未收的精本善《十三经注疏(套装上下册)(附校勘记)》籍。他除了收集到部分原版书外,又雇人抄录了部分精品,进呈给皇帝。并仿照《四库全书》每书撰写提要一篇附于卷首。嘉庆对这些书籍十分欣赏,遂在养心殿辟一隅藏之,并钤以“嘉庆御赏之宝”,成后世所传之《宛委别藏》。考“宛委”二字源自浙江绍兴(古称会稽)之宛委山。宛委山乃会稽山的支峰,上有石匮,故亦称石匮山。其山势陡峻,耸入云霄,又称天柱。登者需拾级而上。传说禹曾得金笥玉字于此地,所以此山又名玉笥。无论石匮抑或玉笥,均与置放书籍的器物有关,故冠之于藏书。

书籍目录

重刻宋版注疏总目录重宋本士三经注疏后记重校宋本十三经注疏跋一、周易正义  周易音义         二、尚书正义    虞书  商书  夏书  商书  周书        三、毛诗正义  国风    周南    邵南    邺风    鄘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小雅    鹿呜之什    南有嘉鱼之什    鸿雁之什    筛南山之什    谷风之什    甫田之什    鱼藻之什  大雅    文王之什    生民之什    荡之什  周颂    清庙之什    臣工之什    闵予小子之什  鲁颂            四、周礼注疏          五、仪礼注疏          六、礼记正义          七、春秋左传正义    八、春秋公羊传注疏  九、春秋彀梁传注疏  十、论语注疏         十一、孝经注疏          十二、尔雅注疏          十三、孟子注疏

编辑推荐

  十三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作,涵盖哲学、史学、文学以及语言的文字等多种学科,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典籍。但长期以来对这部经典之作未做新的标点、校勘。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学勤先生主编的整理本《十三经注疏》,应当说是古籍整理的一个很大进展,很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是近些年来古籍整理的上乘之作。《十三经注疏》(套装上下册)(附校勘记)是对其的校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十三经注疏 附校勘记 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6条)

 
 

  •   字也很清楚,繁体竖排本,配合叶圣陶编的《十三经索引》可以更好的利用,非常适合参考备查。
  •   这本书非常适合做经学研究
  •   是竖版繁体影印。字虽有点小,但比较清晰,不像某些网友说的需要放大镜才能阅读。由于是影印版且是竖版繁体,所以行距较小,不太适合直接在书上进行批注。但是现在这个社会,很少会有出版社肯不计成本、下大功夫做典籍的校注工作了。即是中华书局,也不过是将以前点校的版本稍加处理加价出售而已。就算是这样,也属难能可贵了。
  •   内容不必多说,买这本书的人自然知道这本书的价值。有人说字太小,我感觉还好,阅读起来还是挺适宜的。
  •   很好的工具书,对于研究古典著作很有裨益。可作为收藏。
  •   学国学必备。但是没有文言文基础或者是对繁体字不了解的初学者建议先不要买,先读诸如《幼学琼林》类书打基础。可惜字小了些,看久累,眼睛疼。
  •   书不错的,内容、包装、性价比都很好。读起来很费劲,都是竖排繁体。
  •   书已经在用
  •   喜欢竖版,繁体,特意购买,非常满意。
  •   中华书局此举功在当代,惠及千秋!
  •   收到了,美死了,爽呆了。就是字有点小,哈哈!!
  •   书很好,当当网很好。下次还会在当当购物。谢了。呵呵
  •   强烈建议。
  •   這本書是古版影印,字雖密一些,但是字體其實還算是比較大的,閱讀和查閱我認為都很好。
  •   确实像一些读者说的字太小了。16开本,每页三栏,注文太小了,很废眼。如果能把原来两页缩印成一页就好了。像上海古籍的说文段注。
  •   好书,字太小,需要放大镜,否则很费力,经典永远是经典,中国古代文化瑰宝
  •   是权威注本。装帧精美,是影印的,字虽清晰,但较小,阅读需要放大镜。此书是广大文史哲者必备的,但需要丰厚的古汉语功底,才可利用。看此书,需有敢坐冷板凳的精神和守静的功夫。日久必益。
  •   书不错,不过字要是再大些或者多分几册就好了
  •   字确实有点小,长时间阅读会很辛苦。
  •   内容是不错,就是字小了点,作为查阅工具比较适合,阅读就痛苦了
  •   书是不错,但就是字太小了,要是分成上、中、下三册是不是字能够大一点?看着很费劲,确实得借助放大镜阅读。
  •   买了两套,一套新的,一套比较旧,还是希望妥善保管待出售的图书。其他都还好
  •   质量还行,封面有点差,给了一耳机
  •   缺点是字体太小。
  •   装帧和内容都堪称上品,但注解的字体太小,不好辨认,读起来很费劲,很累!
  •   方便检索收藏,但有的页面翻印得不太清晰,原书的字体本来就小,阅读起来比较费劲
  •   内容与中华书局版相同封面设计更好看一些而且价格便宜二者相比,选它。
  •   十三经这是最经典的本子,校斟记不但详尽无比,而且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校读古书。十三经是中国文化的底子,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能超过这套书的,可惜的是字太小了,读起来实在不便,连续读上一小时,再看别的东西都是双影了。上古以前根据殿本影印过四书五经部分,大32开平装本,字体稍大一些,看起来也更方便,这套书应该重新影印一套平装本。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校点本也出过一些,但连续性不强,可以买一套这个本子,再挑一些中华的校点本买。
  •   质量总体上讲不如中华书局的。当然,价格上也低于中华书局版。字小点,影印版,装订上也不是那么讲究,但是不影响阅读。没有墨团的情况。我收到的时候扉页是破损的,尤其和外封面已经裂开。我是呵呵先生,也就没有说什么。
  •   介绍此书时,要作说明。刻版印刷,属专业人员研究用书。
  •   此书的缺陷是字体太小了,希望能出大字体的本子,方可便于阅读。为了省纸张而把字体弄得如此之小,当今物资并非匮乏,但是如此出版经典乃此书之不幸亦人之不幸。
  •   收到实物发现这是影印本,繁体字的书,印刷质量不理想,看起来费力。后悔!!!
  •   国学的基础就是此书了,有意学习了解的朋友不可不看了。影印的是清代阮元的本子,可能读的时候要用放大镜了。总得来说,中华书局印的最好,比上海古籍要好多了。这次大概是重印的吧。
  •   注疏模糊,隐约可见 书厚重 装订也不好 只能当字典查 不适合阅读 鸡肋而已
  •   字小就不说了,印刷还不清楚!就像打印机粉墨快用完了一样!
  •   据阮元刻本印制,版本比较权威。字虽有点小,读着有点累,但不到200元的东西,也值了。我一学生,买不起中华书局的本子。上古还是实惠滴。
  •   我有同治十年重刊武英殿十三经电子版,字打精美,可以打印成册。有人要吗?
  •   宝贝不错,发货也还好,总体不错哦,赞一个
  •   没有中华书局的清楚,但一分价钱一分货吧。没办法,谁叫我们专业要用到这本书,而人家中华书局又不出了呢,别的版本又不是影印的。
  •   我二十年前就喜欢上海古籍的书,同中华书局的比起来,优点是古色古香的影印版,而且物美价廉,时至今天,廉价的优势已经不在了,但此书能以这个价格买下来,也算不错了
  •   现在的影印版本质量都很差很差,我家有一套九十年代影印的资治通鉴,全书没有一处模糊。现在的技术难道退步了?
  •   排版和书的封皮的干净程度都还不错。
  •   不愧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品,很好,很精致,印刷也很漂亮,很清楚,很好!
  •   還不錯,就是裝訂稍差,紙張偏薄!
  •   这版现在很少了,而且还有拆扣
  •   很好,就是字有点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