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风土记校注

出版时间:2000-4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周达觀  字数:18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真腊风土记》为周达观于13世纪末奉使真腊(今柬埔寨),归国后写成的。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柬埔寨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辉煌的吴哥文化有详细记载。校注者在过去中外学者研究该书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校注,是研究柬埔寨历史和中柬关系史的必备读物。《西游录》记述了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至中亚的各地见闻,为13世纪初中国与中亚交通的重要史料。《异域志》是周致中根据元以前资料著录了210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风俗、物产情况,文字虽然简略,但其中有不少已佚书的材料。

书籍目录

校注者序言校勘凡例注释凡例真腊风士记校注(正文) (一)城郭 (二)宫室 (三)服饰 (四)官屬 (五)三教 (六)人物 (七)产妇 (八)室女 (九)奴婢 (十)语言 (十一)野人 (十二)文字 (十三)正朔时序 (十四)争讼 (十五)病癞 (十六)死亡 (十七)耕种 (十八)山川 (十九)出产 (二十)贸易 (二十一)欲得唐货 (二十二)草木 (二十三)飞鸟 (二十四)走兽 (二十五)蔬菜 (二十六)鱼龙 (二十七)醖釀 (二十八)盐醋酱 (二十九)蚕桑 (三十)器用 (三十一)车轿 (三十二)舟楫 (三十三)屬郡 (三十四)村落 (三十五)取膽 (三十六)異事 (三十七)澡浴 (三十八)流寓 (三十九)军马 (四十)国主出入附录一 有关周达观之诗文附录二 有关《真腊风土记》之提要与题跋附录三 《真腊同风土记》版本考附录四 本书中柬埔寨语诠释索引(地名除外)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真腊风土记校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4条)

 
 

  •   去柬埔寨一定要通读《真腊风土记》,在暹罗回金边的快艇上,又翻读了《真腊风土记》,回味吴哥的辉煌,灿烂,那真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   对于了解柬埔寨的历史,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不过里面用的是古文,所以理解起来有些费力
  •   为柬埔寨之行做准备
  •   书的版式干净,原文字体大,可惜考校部分字体稍小。原文比较容易读。考校部分很详细,对纯粹是读来散心的人,有些未免详细到啰嗦。却又因为这样的啰嗦变得很有趣味。不错的书。
  •   我最主要关注的是《真腊风土记校注》,对了解当时的柬埔寨很有帮助,事前阅读、了解,看着吴哥的现在,脑中想象书中片段,其实真的很不错。
  •   内容很吸引我,为去吴哥做功课真是好教材!合上书卷就可相像出当年盛世的吴哥是如何辉煌。
  •     《真腊风土记校注》中有趣之处的摘录
       kikio
      62 服饰:布有等级。
      78 轿子有等级;伞皆用中国红绢为之,其群直拖地。
      81 儒释道三教。 道教的像 中国社 中之石耳,亦不知其何所祖也。
      88 国王的妻子、嫔婢,自分等级,未尝轻出户。“余每一入内,见番主比与正妻同出。乃坐正室金窗中,诸宫人皆次第列于两廊窗下。。。。凡人家有女美貌者,必召入内。”
      “二形人常有招徕唐人之意,反有厚馈,可丑可恶。”??
      元 汪大渊《岛夷志略》
      婚嫁:“命僧道去其童身,名曰阵毯。”“但不容唐人见之,所以莫知其的。”
      98 国中语言,自成音声,虽近而占城、暹人,皆不通话说。
      104 语言:用一等粉,如中国白垩之类,搓为小条子,其名为梭。拈于手中,就皮书以成字,永不脱落。
      108 也用十二生肖,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120 死亡:今亦渐有焚者,往往皆是唐人之遗种也。
      123 唐人到彼,皆不与之言及粪垄之事,恐为所鄙。。。。见唐人登厕,用纸揩拭者皆笑之,甚至不欲其登门。
      132 国人交易皆妇人能之,所以唐人到彼,必先纳一妇人者,兼亦利其能买卖故也。。。纳官司货地钱:小交关则用米谷及唐货。
      133 “往年土人最朴,见唐人颇加敬畏,呼之为佛,见则伏地顶礼。近亦有脱骗欺负唐人者矣,由去人之多故也。”
      134 欲得唐货:以唐人金银为第一,五色轻缣帛次之。
      140 走兽类:“在先无鹅,近有舟人自中国携去,故得其种。”
      151 器用:盛饭用中国瓦片或铜盘
       夜多蚊子,亦用布罩,国主内中,以销金缣帛为之,皆舶商所馈也。
      158 属郡九十余,曰真蒲,查南,巴涧,莫良,八薛,蒲买,雉棍,木津波,赖敢坑,八厮里。其余不能悉记。
      160 因屡与暹人交兵,遂至皆成旷地。
      163 取胆:前此于八月内取胆,盖占城主每年来索人胆一瓮,可千余枚。。。。独不取唐人之胆,盖因一年取唐人一胆杂于其中,遂致瓮中之胆俱臭腐而不可用故也。
      但《明史》中记载,“置众胆于器,华人胆辄居上,故尤贵之。” 为何对唐人之胆的态度变化如此之大??
      164 异事:东门之里,有蛮人淫其妹者,皮肉相粘不开,历三日不食而俱死。余乡人薛氏,居番三十五年矣,渠谓两见此时。盖其国圣佛之灵,所以如此。??
      165 澡浴:“不分男女,皆裸体入池。惟父母尊年者在池,则子女卑幼不敢入。或卑幼先在池,则尊年者亦须回避之。如行辈则无拘也,但以左手遮其牝门入水而已。”
      “或三四日,城中妇女三三五五咸至城外河中澡洗,至河边脱去所缠之布而入水。会聚于河者,动以千数,虽府第妇女亦预焉,略不以为耻。自踵至顶,皆可得而见之。城外大河,五日无之。唐人暇日颇以此为游览之乐。”
      166 流寓:“唐人之为水手者,利其国中不着衣裳,且米粮易求,妇女易得,屋室易办,器用易足,买卖易为,往往皆逃逸于彼。”
      173 有关周达观之诗文: 异域闻周化,奇观及壮年。 汉界逾铜柱,蛮邦近越裳。
      17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真腊风土记》:自《隋书》始见于外国传,唐、宋二史并皆记录,而朝贡不常至。。。元成宗元贞元年乙未出发,至大德元年丁酉乃归。。。。文义颇为赅赡,惟第三十六则内记渎伦神谴一事,不以为天道人常,而归功于佛。则所见殊陋。
      
  •      提起柬埔寨,你会想到什么,贫穷、红色高棉、西哈努克?在我脑海中的只有吴哥寺。
        
         如今有关吴哥文字记载的是元代周达观所著的《真腊(现今柬埔寨)风土记》。周达观于1295年奉命随使访问真腊,其中逗留了一年,回国后写就“真腊风土记”,真实描写了当时各个方面的风土人情。后来真腊王朝迁都金边,都城吴哥逐渐没落,五百余年过去,吴哥被茂密的热带雨林湮没陷入沉睡。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为了寻找热带动植物,无意中发现了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从此隐没已久的“吴哥文明”再度重现于世人眼中。很难想象当时亨利.穆奥那一刻的心情,震惊、兴奋、激动还是茫然,真想体会一下。
        
         自从决定柬埔寨旅行,就不停地找资料做功课,我太想知道吴哥到底经历了什么,尤其是千百年前吴哥鼎盛时期是什么样子?找到这本书也是比较偶然,先是到手了大名鼎鼎的《柬埔寨五月盛放》和走遍全球系列的《柬埔寨和吴哥寺》,之后根据前辈的游记,聆听了了蒋勋先生的讲座《吴哥窟之美》,收获非常多,蒋勋先生经常提起这本《真腊风土记》。
        
         起初很怀疑自己读不下这本文言文,但还是想知道七百年前鼎盛的吴哥时代到底是什么样子,最终费尽心思拿到了这本《真腊风土记校注》。虽然有注解,但其实注解也是文言文,且全书都是繁体字。就是那种急于了解的渴望才督促我读下了这本书,我是利用每天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来阅读,而且中间还穿插了蒋勋先生的讲座和上面介绍的两本游记,这样历史和现实两者结合,不仅没有枯燥晦涩,还非常有意思。
        
         譬如在“澡浴”一篇中,介绍了由于气候炎热,真腊的妇女每几日就会一起到河边洗澡。对于从北方封建国家来的周达观自然是没见过成千上百妇女赤身裸体的情景,大为震惊,觉得羞耻。但他也写到使节团的人也把这当成游乐的项目,还发现有偷偷混进去洗澡的人。
        
         我是打算带着这本书去吴哥,想想惬意地坐在吴哥的大石块上,翻看着七百年前关于这里的介绍,岂不是很有意思。总之有心了解柬埔寨和吴哥的人们,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
  •     周达观的书从旅行者的角度来看,就是一部超级详细的元代版柬埔寨攻略,内容包括城郭、宫室、官属、三教、人物、产妇、室女、奴婢、语言、野人、文字、正朔时序、争讼、病癞、死亡、耕种、山川、出产、贸易、欲得唐货、草木、飞鸟、走兽、蔬菜、鱼龙、酝酿、盐醋酱、蚕桑、器用、车轿、舟楫、属郡、村落、取胆、异事、澡浴、流寓、军马和国主出入等四十则。要想在吴哥来个深度游,且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此书必不可少。校注者夏鼐先生,民国时期已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专家,曾任史语所代理所长,后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是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由夏先生做的这本校注,应该是国内最流行、且最好的读本,目前卓越、当当等网站普遍缺货,俺是在孔夫子旧书网找到的,而且这本不是旧书,而是十品的新书,孔网卖这本书的卖家也不少。对于不喜欢看古文的朋友来说,看此书会有点头疼,因为不论原文还是校注都用的是文言文。市面上、网上都没有用白话文翻译的《真腊风土记》,估计是阅读者比较少吧。
      
  •     这本书的作者比较八卦,除了记载社会风俗、山川自然诸方面之外,还记下了许多传闻,比如九头蛇精,比如和尚、异事。中间描写澡浴一节,一度错觉为是在写日本,罪过。所列简单,但涉及的方面比较全,算是元时的wiki小百科了。看完之后,不觉想起我们所谓的华夷之辨来:“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我们没有传教之说,但是传播儒家的文化和礼仪。华夏、夷狄,主要以文化、礼仪来论,而且是可变的。如今,我们丢了很多东西,所以有时候被周边的国家鄙视,也不是没有原因——大概他们并不想把我们当“华夏”吧。又,这本书最后写的一句是,“以此观之,则虽蛮貊之邦,未尝不知有君也”,作者骨子里的优越感挥之不去;比较讽刺的是,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日本人说的)的元朝,这华夷之辨,呜呼呀。
  •     本来不喜欢读古书因为很讨厌古文的语法
      但是发现其实元代的白话文已经令人很容易看懂了
      也很少有非常难认的字儿
      
      更重要的是
      想要了解13-14世纪东南亚印度文化圈的建筑、环境、风俗的话
      这本书是一定要读的
      想要去柬埔寨旅行的朋友们也可以找来读一读
      里面的一些自然景观至今仍然没变
      很多建筑仍然能够找到遗存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从柬埔寨回来
      有一种时空旅行的感觉
      
      而且边看边笑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     为了准备柬埔寨之行,到处找书做功课,先是拿到了著名的《柬埔寨五月盛放》,然后知道了促使其作者去柬埔寨的《雨林中的国度》,读这两本的时候,已经听闻《真腊风土记》的大名,但是我只有自找英语书读的历史,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主动去看文言文。还好,一念之差,我还是没有抵挡住吴哥王朝鼎盛时期真实游记的诱惑,买了这本《真腊风土记校注》,花了几个晚上慢慢读完,真是庆幸自己买书的一时冲动,它绝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晦涩,堪称最早最经典,有心了解柬埔寨的同学们,千万不要害怕,不要错过,它会让你愈读愈轻松愈真实愈亲切愈受益。
      
      公元1296年,而立之年的元朝人周达观奉皇命在时称真腊的柬埔寨游历一年,写下了8500字的《真腊风土记》;1980年新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完成校注。这校注真是太细致了,如此才能把几千字的原文配出数万字的校注来。虽然有许多字、音、起源等考证对我们来说无甚意义,但是读来真是长知识啊。比如,原文第二段就写“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我也就能看出是他的航行是以温州为起点的,后面那四个字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是啥,看了夏老的注才明白,原来当时罗盘上的方向是以干支标称,方位即针位,丁未针是南22度30分西的方向。若无夏老用整整一页篇幅加上一页航行路线图来解释这四个字,基本上我就抓瞎了。2008年出版的旅游书上是越南柬埔寨泰国云云,1980年夏老的书上是占城真腊暹国七洲洋交趾洋昆仑洋云云,读来觉得自己横跨的又岂止是这二十多年的距离,好像穿越的是七百年岁月……
      
      曾经听人评论中国的史书少见生活史,即我们鲜有渠道了解当年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在下读书甚少,不敢轻易附议,但是《真腊风土记》的确是真正展现700年前柬埔寨人生活的游记,也许就是游记的定位让它摆脱了修史的禁锢,老老实实地做了一面镜子,以描述纪实为主,仅偶尔参有寥寥数语的小评论小感想。这个“人形小而色黑”的国度,想来在当年也不会让“唐人”如何好感,许多风俗也的确是非常前卫的。周同学既进宫拜见过,又homestay过,可谓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旅游到位了。当然,他在按实描述完“国中多有二形人,每日以十数成群,行于墟场间”后,不免发出“可醜可恶”的评价,也情有可原。当时的柬人,为僧者可以“皆茹鱼肉,惟不饮酒”,曾受斩趾型人却和狗一样不得入城门;其小儿“皆先就僧家教习,既长而还俗”,却对某现代社会仍持保守态度之事“既不以为耻,亦不以为怪也”;其女子可以坦荡荡地说“我非是鬼,如何孤眠”,其奴婢却也不得不“呼主人为巴驼,主母为米”(巴驼者父也,米者母也)。有人说观念这东西就是改来改去的,其实当年的真腊就是在他们自己这片土地上自然而然地结出了宗教艺术以及各种风俗的果子,所谓观念他们未必有过什么思考,生来如此,全民如此,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只是在我们后人看来,几百几千年间,才有观念的起落和风俗的更迭。
      
      最后,2002年第2期的《世界历史》上有段立生撰写的《<真腊风土记校注>之补注》,作者在泰国生活了6年又多次去吴哥实地考察,其中的一些信息也值得参考。该文网上应该可以找到。
  •      为柬埔寨的旅行,找了如下的书读:
      
       LP的《柬埔寨》
       《印度神话》
       《永恒的轮回——印度神话》
       《摩呵婆罗多的故事》
       《The Monuments of The Angkor Wat》
       还有这本《真腊风土记》。
      
       谈到古代高棉人的生活,就无法抛开浓郁的印度文化影响。即便是柬埔寨人最引以为豪的吴哥寺群,都是印度教庙宇(就算最倾向于大乘佛教的Jayavarman VII,他所信尊奉的观自在菩萨也有着浓厚的印度文化气息)。如今的柬埔寨,饮食抑或房屋,都与泰国、越南文化相交融,难辨其踪了。在我上述所读过的书中,真正重现了高棉人生活与文化的,还是这本《真腊风土记》。尽管在LP的《柬埔寨》中对它的介绍比较简略,但伯希和的评价才更凸显了这本书的价值,他认为没有这本书,今天的人们对于古代的柬埔寨几乎一无所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诸多史学家对其一注再注,连伯希和本人,都注过不止一次。
      
       这个版本是夏鼐用繁体做的注。除去注释所占的篇章,数十篇短文,占不去几页纸张。但用词之精、之简、之准,让读者既不觉冗长,又不嫌单薄。风俗所及,相当地广泛。既有地理物产,也有着装语言,既有国郡制度,也有民间习俗。篇与篇之间,结构清晰明了,不得不赞。
      
       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细节之准,也正因为此,许多至今仍有疑惑之处,我个人仍倾向于相信周之记述。比如周记吴哥王城南门前的桥梁,乃是九头蛇(Naga)。如今去已是七头。夏鼐本人也怀疑周有误记,但偏后文又提及九头蛇,所以不下判断。但我本人在浏览贴子时,看到网上有在柬埔寨工作的英国人游览密林中的古桥(Spean),时间为2000年之后,有与桥头为九头蛇(Naga)的合影。因此并非桥头不曾有九头蛇的例证。王朝几经变换交替,蛇饰变换难说。但很可能周所见蛇,确为九头。至于五、七、九头蛇有何区别,到当地游览时,我问导游所获得答案也并不满意。所问之人只说九头蛇一般为神佛驾下(在巴戎有破损的佛像身下,确有蛇身,但头的个数已经看不到了,所以也不知真假)。
      
       还有一例,我与导游讨教过当今高棉语数数的发音,确与周的记述相同。只是父母君王之类,完全变音不同了。
      
       此书中,还有些无可考的异闻。尤其是《室女》一节,其中以僧去童的方式,简直匪夷所思。今日柬埔寨当然早已无存,但大概也因太过异闻,周更为谨慎地加长叙述。尤其在阐述所知后,注明了身为外国人所不允许被知的部分。综合来讲,也未必没有可能性。
      
       我相当喜爱的一节,乃是讲柬埔寨妇人很有贸易头脑的部分。写得相当有趣。说是唐人(中国人)到当地做贸易,常需得当地妇人之助。这种细节,居然也不曾被周漏下。搞到我看自己的女导游,都忍不住想想是否她很有生意头脑。也许古代柬埔寨妇女的生活还算自由,王宫中服侍的宫女,也包含已婚妇女,允许出入宫廷。
      
       还有一节生动的。就是叙述高棉人所蓄的土著家奴——萨雷。由于并非吴哥高棉族,是山中土著,文化落后,也就被抓来为奴。其生活之悲惨,廖廖数语,跃然纸上。同情之余,也让我对班迭萨雷(Banteay Samre),也叫野人堡心生向往。可惜种种原因,不得成行。
      
       LP《柬埔寨》关于庙宇的介绍,相当粗糙。有些让读者莫名其妙。但在《真腊风土记》的校注中,即有更明确的说法。于此处不想多言,今后在游记中再述。
      
       此书于我而言,也有两大谜团。其一是周称Angkor Wat(小吴哥)为鲁班墓,以他的译法,可知这里并非国王之墓。很可能是庙宇建筑祭司的坟墓。但这与许多说法相左,也无处可循证据了。另一便是柬埔寨的国名了。夏鼐列举了相当多的说法,我个人更相信是本地一种植物的古高棉语名。(很可能是藤黄的古高棉语发音甘孛智)。也曾以此向一导游求证,那人说没有一种叫此名的植物。有些遗憾。
      
       夏鼐的注释,不重推出个人新解,更重视将各家议论考证列举,因此看这本校注相当的省时省力。
      
       我是不好读古文,钻注释的人,但这薄薄几十页,廖廖数十篇,实在让人爱不释手。
      
  •   您好,请问考虑转让这本书吗?我写论文非常非常非常需要这本书,价格可以商量!!!!!!谢谢!!!!!!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970837/
    以上为原文
  •   您好,请问考虑转让这本书吗?我写论文非常非常非常需要参考这本书,价钱可以商量!!!!!非常感谢!!!!!!
  •   您好,请问考虑转让这本书吗?我写论文非常非常非常需要参考这本书,价钱可以商量!!!!!谢谢!!!!!!
  •   回楼上的,我不打算转让。本来打算叫你去孔夫子旧书网找的,一看发现都涨成一两百块了。我还有电子版的,你需要的话留个email给我,打印出来照样可以用。
  •   求电子版 下个月就去柬埔寨了。。谢谢
  •   需要电子版的请到以下地址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524248.html
  •   可能因此书中的真腊正值其文明最辉煌之吴哥时代,加上“崖山之后无中国”,因此有个对比。另外,周达观这人的生平有无人考证过?
  •   来自wiki:
    周达观(约1266年-1346年),字草庭,号草庭逸民,元朝浙江温州永嘉人。由于他在《元史》中无传,故后人对其生平所知不多。
    周达观在生时正值元灭南宋之际。当时元朝正攻伐占城和安南,并入侵真腊(今柬埔寨),但因受地理及气候所阻,并未成功。因此,元廷改用威迫方法,遣使说服真腊及邻近小国自动归附,所以他便成为使节团团员。但其能随行之原因不详,不过估计他曾到过南洋,或曾当派驻温州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甚至通其语言。
    元贞2年2月,使节团离开明州,同月于温州港放洋,并于3月15日抵占城。其后因逆风及值内河水道浅水期,故延至7月才抵真腊国都吴哥城。他们并非因交涉或谈判拖延了时间,而是要待翌年西南季风起及大湖水涨才能回航,所以于吴哥逗留约1年。大德元年6月才起程回国,并于8月12日抵宁波,是次旅程历时一年半。
    他回国后便著《真腊风土记》,详细记载当地都城王室与风土人情、行程及所取途径,甚有地理学之纪录价值。而此书最迟于元武宗至大4年才完成。全文约8500字,分为41节。
    在10至13世纪之真腊,正值文明最灿烂的时代,称为“吴哥时代”。但及后沦为暹罗国土,故《元史‧外国传》中没有此地之记载。因此,《真腊风土记》可补《元史》的阙佚,也是13世纪元对其交通贸易之重要史料。柬埔寨之上古史多限于传说,这也是依赖中国史书的记载而流传。自东汉以来,中国国势渐向南伸展,对中南半岛渐有认识。如三国吴时朱应、康泰往扶南、林邑宣国威,及后着《扶南异物志》、《扶南记》等,是有关真腊之最早记载,但早已散失。宋代《岭外代答》、《诸蕃志》和元代《岛夷志略》均有专章叙述真腊,但真腊风土记则以全书详细记录当地风俗、山川形势、人民生活。因此,对认识其古代历史具有无可代替的参考价值。
    此外,由于当地气候湿暖,文物易于腐朽,加上战乱频仍,国土变迁不定。除出土碑文外,文字记录甚少,文物亦易于散失。因此,此书提供了其古地理数据,还补正史之不足,也作为其与中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他曾访问真腊国都吴哥城,后其被暹罗侵扰,柬埔寨迁都金边,吴哥终沦为废墟,无人知其存在。19世纪初,此书被欧人莱慕莎译成法文后,使人兴起寻找废墟之念,从而影响不少欧人东来,加速东西文化交流。 再者,他对其地地理有颇详尽的观察。如《总序》记从宁波至占城的路线,对所经港口、水路、城市、里程均详尽记载。这加强了中外交通往来联系,并且扩大国人的地理知识。
    历代更替,国人多流寓外地。他的出使,为元代移居真腊华侨之情况提供详实的数据。而且此书对当地的语言、风俗及贸易记载甚详,这对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实有相当的影响及参考价值。
    昔日欧人所写之书籍中,有误谓浮稻乃19世纪时传入东南亚,或说洋人为当地贫民培植的。但根据此书所载,浮稻早于他诏喻真腊时已遍布当地。因此,此书纠正不少历史上的错误记载,可见影响之深远。
  •   注意:他曾访问真腊国都吴哥城,后其被暹罗侵扰,柬埔寨迁都金边,吴哥终沦为废墟,无人知其存在。19世纪初,此书被欧人莱慕莎译成法文后,使人兴起寻找废墟之念,从而影响不少欧人东来,加速东西文化交流。
  •   您好,请问考虑转让这本书吗?我写论文非常非常非常需要这本书,价钱可以商量!!!!!谢谢!!!!
  •   呵呵~有意思的书啊~
  •   哈哈,我也是在准备去暹粒。动手武装知识,找到这本书了。
    不过,我的来源是蒋勋先生的讲座,吴哥窟之美
  •   请问这本书上哪儿找?可否分享或提示一个出处?谢谢!
  •   指路淘宝,但现在很难找了
  •   非常感谢,居然还有!
  •   您好,请问考虑转让这本书吗?我写论文非常非常非常需要,价格可以商量!!!!谢谢!!!!!!
  •   你先淘宝或者其他网站上找找吧,或者有些商家也卖PDF版的。我很久没有读这本书了,都不一定能找到了。
  •   同感同感。
    对于战争的章节我粗粗而过,细细看的是些风土人情。周对妇人公开洗澡匪夷所思,用从头到脚看得一清二楚来形容,回避提及要害部位。哈哈。
  •   鲁班墓我的理解或许应该是形容修建的精巧细致,有鲁班在世之能吧,可能和鲁班本人没有什么关系
  •   您好,请问考虑转让这本书吗?我写论文非常非常非常需要,价格可以商量!!!!!谢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