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声律论稿

出版时间:2000-4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启功  页数:1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古典诗、词、曲、骈文、韵文、散文等文体中的声调特别是律调的法则。所采取的方法,是摊开这些文学形式,分析前代人的成说,从具体的现象中归纳出目前所能提出的一些规律。但如果问这些规律是怎样形成的,或者问古典诗文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则还有待于许多方面的帮助来进一步探索,现在只能摆出它们的“当然”,还不能讲透它们的“所以然”。这些初步结果,仅能说是进一步研究的阶梯和材料而忆。

书籍目录

一 绪论
二 四声、平仄和韵部问题
三 律诗的条件
四 律诗的句式和篇式
五 两字“节”
六 律句中各节的宽严
七 古体诗
八 拗句与拗体
九 五言、七言句式总例
十 永明声律说与律诗的关系
十一 四言句、六言句
十二 词、曲中的律调句
十三 骈文、韵文中的律调句和排列关系
十四 散文中的声调问题
附录 汉语诗歌的构成及发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自南朝流传下来的,大约只有各病的标题,也就是平头、上尾等名称,并没有每条的解释文字,后人望文生义,作出种种揣测,这但看空海书中所记的各家异说,即足见纷纷揣测的情况。我们今天研究南朝的声病学说,只要看沈约、钟嵘所举的例句,再和“浮声切响”、“轻重悉异”等理论相印证,便可明了其中的道理,正不必跟着那些揣测的话旋转。至于韵纽四病,究竟南朝时候曾否提出?回答是至今还没有见到可靠的证据。即使曾在南朝出现,当时的道理一定也很简单,不会像空海所记的那样繁琐(魏庆之所记较简,又多含糊)。我们姑从韵语的习惯上看,例如五言诗二句,韵脚一字以外的九字中,如有与韵脚同韵的字,便易于,扰韵脚的突出。又或韵脚之外其他各字多有互相同属一韵的,容易被误为句中另有一套韵,而分散了韵脚的作用,这都是韵的病。还有句中、联中除特用双声处外,多出现双声字,无论是与句脚、韵脚或句中其他字互相双声,俱容易绕舌难读,这都是纽的病。如果诗中韵、纽方面有特别考究的必要时,也不过是这类或近似这类道理的运用,但一般诗句很少有这样仔细推敲的。所以李延寿只提出头、尾、腰、膝四项,空海说韵、纽四病“不必须避”,都是有缘故的。至于宋人认为只有上尾、鹤膝最重要,又说“馀病亦通”,便证明他们已不知其所以然了。

编辑推荐

《诗文声律论稿: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诗文声律论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本书只讲其"当然"~不能讲其"所以然"请大家注意~~
  •   本书装帧精美,是一本诗学名作,值得收藏。只是排版较为稀疏,纸张浪费,导致价格过高。不过好书奢华一些又不足为过!尤其书后附有《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二书,很好。要是在加李渔的原注就更好了。
  •   启功先生厚积薄发之作,对诗文论述很好。书的质量也特别好,推荐欲深入了解诗文文化的读者研究。
  •   还没有看,启功先生的作品一定不会差。
  •   启功先生的书,看起来很舒服……
  •   比较实用,但是还是觉得书里有小错误,纸质不错
  •   本书为论稿,讲的比较浅
  •   感觉还不错!! 能用得上
  •   不错,大师写的,不过要好好学习。
  •   这本书是接近16开的,与第一版32开的相比,字稍微大了一点点,但印刷质量差了些,笔画的边界不清楚,启功书法的魅力大打折扣,几乎成了墨猪,怀疑是复印的一版,而不是原件。书又笨又重,太糟糕了。
  •   说来挺气愤的,不过确实和亚马逊无关。买了这本诗词格律书,发现前面几页印重了,接连换了三次,都是一样的问题。
  •   很好价格还可以吧是硬壳的封面呵呵,其他的方面绝对还是可以
  •   内容不错,本子不大,适合阅读。
  •   很喜欢这本书,启功先生不愧为大师啊!
  •   名家名篇,短小精悍
  •   一套四本
  •   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   高人一等,快人快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