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史论选集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李侃  页数:7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李侃史论选集》收录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学术文章40余篇。作者从历史最基本的事实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国近代史最根本的问题,即:如何认识反帝反封建的变革和革命的问题。同时,作者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应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终结。

作者简介

  李侃,曾用名李太岩,辽宁本溪人,1922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华书局总编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史料学会会长;香港中华书局董事长;《文史知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山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荣誉顾问。  1939年参加秘密反满抗日活动。1945年起历任本溪民主青年联合会主任,中共辽东三地委宣传干事。1948年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干事、副科长、部长秘书、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地方工作部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高教出版社秘书主任。1958年后,任中华书局编辑组副组长、编辑室副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是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著名史学家和出版家,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散论》(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朝夕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近代传统与思想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9月);《史林随想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中国近代史》(与他人合著,中华书局1977年初版,1995年修订第4版);《中国近代史论丛稿》(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芳古集》(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

书籍目录

自序鸦片战争前后“士林风气”的变化论林则徐思想的历史地位论魏源农民战争的高峰和天京悲剧清流派与中法战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文化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封建顽固派大冲击和大转折——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打击和影响甲午冲击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学领域引起的变化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康梁思想同异述论翁同稣略论戊戌变法时期对《校邠庐抗议》的一次评论清末士大夫思想演变的一个典型义和团运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从义和团运动谈中国近代农民问题对宣统政局的若干考察从江苏、湖北若干州县的光复看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赵尔巽与辛亥革命前后的东北政局东北立宪运动和立宪派琐议孙中山与传统儒学所谓孙中山“激进主义”质疑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近代中国三个划时代人物及其救国方案的比较梁启超史学思想试论鲁迅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蔡元培的思想品格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郑孝胥与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中国近代民族觉醒和传统文化的命运再谈中国近代农民问题论张元济胡适与张元济近代传统及其他浅议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历史学要走出“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重点的转移中国近代史“终”于何时……附:李侃年谱

章节摘录

  在生产凋敝,财政困窘,吏治腐败,世风颓坏,整个社会百孔千疮的险恶形势之下,又加上了鸦片流毒这个新的祸害,仿佛一个百病缠身的躯体,又染上了恶性痈疽。清朝统治真有些岌岌可危了。林则徐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现实。清朝统治者将要为换取近二百年的“承平”威福付出可怕的历史代价;林则徐将要负起历史的沉重负担,以自己的思想和实践,接受时代和形势的严峻考验。  林则徐对鸦片流毒的危害深恶痛绝,决心严禁,但他在赴广东以前,禁烟的主要出发点,还是着眼于“兵”、“饷”来源和强化封建。国家机器上面。他原来设想,只要有皇帝的信赖和支持,有严明的法令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哪怕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鸦片的流毒也不难杜绝。尽管他久任地方官吏,对治河、水利、赋税、吏治、科举的种种弊端和民间疾苦深有所知,并加以整顿,但是对于封建的社会制度,对于传统的封建文化和道德伦理观念,却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怀疑。他只凭着本阶级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渴望着再次出现一个君明臣良、国泰民安的“盛世”。他自己也以成为一个忠君爱国、治国安邦的贤臣循吏自励。然而,时代所要求的,已经不再是以往那种楷模式的能臣和清官,而是过去从未曾有过的另一种人物。林则徐正是适应时代的呼唤,在新旧转换的历史时期,出乎他自己的主观意志和理想之外,站到时代潮流的前面,在查禁鸦片和反对英国侵略的斗争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和勇敢,代表了刚刚出现的新的时代趋向和新的社会思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侃史论选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