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谷谈往录

出版时间:2007-03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王湜华  页数:210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个人视角,记述郑振铎、沈从文、叶圣陶、顾颉刚、顾廷龙、谢国桢、赵朴初、启功、俞平伯、钱锺书等十六位当代知识界著名学者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面,配以作者所藏学者们题赠的书画作品,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

书籍目录

郑振铎沈从文叶圣陶顾颉刚顾廷龙谢刚主吴玉如赵朴初陈从周启  功夏承焘恽宝惠沈裕君孙墨佛王泗原章锡琛 周振甫陈兼与刘博琴刘叶秋王利器周绍良郭绍虞吴世昌金启孮邓云乡曹辛之夏丏尊俞平伯朱家溍陈次园费在山贺昌群康  殷孙功炎张允和郑诵先杨牧云陈乃乾萧  劳梁漱溟潘家洵林汉达樊伯炎郑逸梅胡厚宣王芝九周予同袁行云钟仲联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我虽生于战乱年代,还未满月,家就遭到日本浪人的骚扰,不得安宁,但我却成长于文化氛围十分优越的环境中。得到的家教固不待言,我的父执辈中,就多知名学者,都是在文学界、史学界等占有很高地位的一代学人。因此可以说,我是在众多品学高尚的学者呵护和教导下成长起来的。从而养成了我敬重学人、尊重长者的秉性,督励自己不断努力奋进。惭愧的是,年已古稀,依然学无所成,愧对众多尊长师友的教诲。  几十年来,陆陆续续写过不少文章,内容多为回忆与纪念尊长师友的,也还有一些存稿。本想一一找出,整理编排成书,但工程不小;且文章写于不同时期,应不同的报刊杂志的不同要求写成的,极不协调。所以另起炉灶,写成是书,聊表一己对一代尊长师友的敬仰之忱。有些事虽琐细,却不失真切,最后厘定凡六十位。编写至此,历历往事如在目前,难抑沧桑之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音谷谈往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翰墨飘香。文章高尚典雅。快递发送及时。服务态度很好。
  •   你的文章真好,建议把未收进的文章结集出版。
  •   写得一般,倒是作者收藏的名家字画很值得一看.建议以后若再版的话(看来这类书也不太可能会畅销了再版)把那些字画的照片放大一点.
  •   买这本书,就是冲着那一大串大名鼎鼎的人物。可是开篇记郑振铎一文就让我颇感失望。如“诸多父亲的老朋友去了内地,”怎么读怎么别扭;“高梁鼻爽”什么意思;“是他回国途中过广州买回来的,”难道广州也是国外?我觉得王先生这本文集最大的败笔是各篇的结束语。好象有太多的感情需要表达。60篇中有23篇以感叹号结束。2处“不胜人琴之感”,4处“该有多好啊”,类似“永远在我心中”、“永远不能忘怀”也有好几篇。另外,不知道在王先生眼里,活到多大岁数才算长寿。贺昌群先生(1903-1973)活了70岁,曹辛之先生(1917-1995)活了78岁,钱钟书先生(1910-1998)活了88岁,王先生都认为,要是“天假其年”,会怎么怎么样。人生七十古来稀,不论对谁来说,88岁都应算是高龄了吧。尤其让人不快的是写曹辛之先生“终于未满八十而凋零了。”查《现代汉语词典》,“凋零”有两个释义:一是“(草木)凋谢零落”,二是“衰落”。王先生放着“仙逝”之类词不用,而用“凋零”二字,对逝者是敬呢还是不敬?王先生交游甚广,这类文章本可写得更好。可惜了。
  •   了解那个时代,接近那些大家
  •   作者出身名门 自小认识无数大家并极富远见的留下了他们的手迹惭愧一大半的名家 均是首次听闻书中照片许多 各位名家的遗墨 非常珍贵
  •   当前写名人散记的著作非常多,但好的少。此书印刷清晰,文笔真切,书法精美,非常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