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诗心赏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萧涤非 著,萧海川 编  页数:335  
Tag标签:无  

前言

  十年前,我曾在《(杜甫研究)再版漫题》一诗中说:“嗟予幼学杜,今已逾古稀。岂无分寸功,所得亦已微。虽名日研究,其实无发挥。赋此聊志愧,非敢望解颐。”这是我的心里话。我始终不愿意谈自己的什么治学经验这类问题,因为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搞出什么成果,没有什么可谈的。有些共同性的东西,人所共晓,也用不着重复。因此有同志来采访,我向不多谈。现在光乾应约写我的传略,坚持要我说一下治学的体会。粗粗想来,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注重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在治学上这是个首要问题,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是行不通,也搞不好的。如果说我那本写于解放前的《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还不无可取之处,那也是由于得到《文心雕龙》“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两句话的启发。因此,解放初期,我感到迫切需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关于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这方面的学习使我眼界大为开阔。

内容概要

本书为古典文学大家萧涤非先生有关汉魏六朝隋唐宋以及当代风诗名篇的鉴赏文字,按照散文、诗话、笺注三种体式,分为正文、附录一、附录二三个部分。正文为历代风诗欣赏,按萧涤非先生当初发表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台播讲的原稿编入。附录一为历代风诗话,长长短短,灵活多样,准确透彻,意趣昂然。附录二为萧涤非风诗笺注,以见风诗在当代的延续,以显示创作与鉴赏相辅相成的关系。   萧涤非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词章优美,我们从中可以见识他的史才与文才。而且萧涤非先生由于他本人特殊的人生阅历,常常能情感移入,即设身处地、推心置腹地与诗人做思想情感的交流,让风诗的倩影,在今人的心赏中鲜活了起来。

作者简介

萧涤非(1906—1991),江西临川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黄节。曾执教于四川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1990年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有《萧涤非说乐府》《萧涤非文选》《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等。所著《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被称为是可以传之久远的最佳乐府通史;《杜甫研究》(含《杜甫诗选注》)是建国三十年来杜甫研究界的代表著作和最高成就;《有是斋诗草》堪称现代中国学者的诗史。另著有《乐府诗词论薮》《读诗三札记》,并参与执笔主编《中国文学史》教科书。

书籍目录

非敢望解颐(代前言)例言追求生存尊严的绝唱——谈汉乐府《东门行》(本词)孤儿遇生命独当苦——说汉乐府《孤儿行》一反传统尽情烘托——谈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珠——谈左思《娇女诗》清淡之诗韵味隽永——谈张九龄的《耒阳溪夜行》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谈杜甫《望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谈杜甫及其诗《春望》痛并奉献着:平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的悲壮诗史——谈杜甫“三吏”中的《石壕吏》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谈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投杖出门为国殇——谈杜甫“三别”中的《垂老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谈杜甫《蜀相》忧国愿年丰好雨润无声——谈杜甫《春夜喜雨》不是爱花即欲死:爱美的颠狂之歌——谈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对祖国的无限关怀:每依北斗望京华——谈杜甫《秋兴八首》(其二)故国平居有所思——谈杜甫《秋兴八首》(其四)不眠忧战伐——谈杜甫《阁夜》堂前扑枣任西邻:充满伟大的人道精神的心曲——谈杜甫《又呈吴郎》人生苦旅苍凉之吟——谈杜甫《登高》群英零落盛会难再——谈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谈刘禹锡《金陵怀古》……附录一 历代风诗话

章节摘录

  追求生存尊严的绝唱——谈汉乐府《东门行》(本词)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这首汉乐府民歌《东门行》本词,是风诗精英中的精英,是写实诗歌传统的奇葩,是追求生存尊严的绝唱。字字干钧,撼人心魄。  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为特色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通过汉乐府民歌,我们可以听到当时人民自己的声音,可以看见当时人民的生活图画,可以想到当时社会全面真实的现实状况。汉代社会土地兼并剧烈,一方面富贵人家生活奢华,另一方面广大农民受到的剥削和压迫又极惨重,生活异常痛苦。《汉书?食货志》就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的记载。这首《东门行》正是通过叙述一个下层平民家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这种不平和民生疾苦的现实。它写的是一个善良本分却陷于生活绝境的穷汉子,为求生存,求告无门,忍无可忍,被迫“犯上作乱”,起来反抗的过程。  全诗十五句,七十八个字。字字血泪,语语至情。中心就是“拔剑东门去”。全诗围绕着这一中心事件展开。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它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七旬,是起因。点题旨。运用叙述的语言,和动作、环境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这个穷汉子作为丈夫从一再反复,犹豫不决到终于面对无以为生的现实,决心选择铤而走险起来反抗的曲折过程。  开头四句,一出一来,写丈夫的犹豫和反复。这种心理矛盾,折射的是家庭存亡的两难抉择的现实。出,走出。《诗·郑风》:“出其东门。”不顾,义不反顾,在道义上只可勇往直前,不容徘徊退缩。所以说“不顾归”。《史记·司马相如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来,回来。“怅欲悲”,惆怅失望,悲痛欲绝。为什么呢?因为现实的冷酷与感情的热切,实在反差太大了,令人难以承受。他本来出于道义不计后果,愤然而出走,为生计而要去冒险寻找活路。但在感情上又实在放心不下家中妻儿,所以又再转身回家看看,或许还可能有活下去的别的方法。可是回来一进家门,失望至极。“怅欲悲”这一句便隐含了丈夫懊悔自己犹豫不前再回来的苦衷。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这一细节的描写,表现这个家庭已然无食无衣,饥寒交迫,陷入绝境。这两句很重要。是主人公走上反抗道路的正义性和作品思想性的现实基础。盎,口小腹大的瓦器。米罐里没有一点裹腹充饥的米,衣架上没一件遮体御寒的衣,真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空空如也,毫无着落。这般穷困,一家子还能活吗?  丈夫的懊悔和自责更为强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不禁怒火中烧,忍无可忍,愤然“拔剑东门去”!要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妻儿找一条活路,要向这不公平的社会讨一个公道。丈夫由迟疑转而坚定,痛下反抗的决心。注意,这里不说携剑、带剑,而说“拔剑”。拔剑,就是抽剑出鞘。《史记·项羽本纪》:“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战国策·韩策》:“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杜甫诗:“拔剑击大荒。”这是一个壮怀激烈的举动。寓含着丈夫身为一个堂堂的男子汉,竟然落到不能养家糊口这凄惨地步的强烈义愤。在结构上,“拔剑东门去”这一句,不仅是诗眼,全诗的点题之句,也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可以属上,也可以属下。以往皆属下,这里为便于理解属上文。这一出一来又一拔,一连串的行动正表现出丈夫内心的激烈矛盾和巨大变化,恰到好处地引起下文,妻子的劝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诗心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萧涤非先生对杜诗和汉魏乐府的解读,在当代算是屈指可数的了。
  •   上大学老师讲杜甫,用的就是萧老的《杜诗选注》,可惜断货没买到,这本里面正好有几篇关于杜诗的解读,很喜欢!
  •   内容很好,封面装帧也不错,比一般的书窄一些,但是很漂亮!
    内容就不用说了,不过和《杜甫研究》《杜甫诗选注》中的部分内容有重复,总体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   还可以,可能我个人喜好的为题,怎么说呢,好没细看,随手翻了翻,行文随大气有些太沉重,不大适合我。也许等我年龄再大些阅历在丰富些就懂一些了,只能说大家就是大家啊,整体不错。
  •   好书,有助于诗词的赏析
  •   这本书很适合年轻人读
  •   需要细细品味,有深度。
  •   内容很好,慢慢心赏!
  •   虽然里头的思想有阶级那个烙印,但总体是不错的。前辈的功底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