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色彩趣谈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韩杰  页数:179  字数: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史中国》丛书首批共38本,分为四个系列:“辉煌时代”、“世界的中国”、“文化简史”、“中华意象”。四个系列互相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为读者多视角多侧面地展示中华文明。    “中华意象”系列共8本,选取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思想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进行深入的解析。“龙凤”“金玉”等意象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它们以其特有的形象和意涵,展示着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世界,并丰富着全人类的文化符号。    本书通过不同侧面,用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全面阐释了数字与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文化含义,以及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产生的重大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章】精微的算学数字  十进位制  零的位置  负数标示  圆周之率  勾股定理  大衍求一术  数字神化【第二章】崇高的天文数字  二十八宿  五官三垣  二十四气  七十二候  天干地支  十二生肖【第三章】神圣的礼乐数字  八佾之舞  五服之制  九五之尊  六律六吕【第四章】玄秘的易象数字  八圭}衍生  两仪对应  五德终始【第五章】趣味的文学数字  诗歌用数  数字巧对  含数成语  含数俗语【第六章】华艳的礼仪色彩  吉庆尚红  朝服等第  丹青设色  墨分五色  深入阅读

章节摘录

  【第一章】精微的算学数字  数字神化  长期以来,古代中国人将许多文化现象都归之于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数字也不例外。成书于战国时代的《世本》就说,数字是一个叫隶首的大臣发明的。既然数字是圣人创造的,自然也就具有了神性。  对于“一”,在古代中国的哲学观念中,被看作世界的本原,或者是宇宙刚刚萌生的表征。一种观点认为:“一”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混沌未开的元气,具有物质性。另一种观点认为:“一”是某种精神实体,《周易》称之为太极,董仲舒称之为元,扬雄称之为玄,谶纬家称之为太易,等等。最为深刻的是《道德经》,老子将世界的本原归之于“道”,并巧妙地使它兼具物质性和精神性,而“道”的直接表象就是“一”。对于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世界从何而来,《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也就是道。在这里,“一”是宇宙划分的标志,是从混沌向有序演化的临界点。与老子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能如此深刻地论述宇宙和自然的,似乎不多见。  “二”是宇宙界分的标志,以阴阳观念为统领的二元论,将它神化为世界存在的基本依据。诸如天地、日月、昼夜、上下、男女、君臣、尊卑、吉凶、福祸、生死、人鬼等等,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处于二元对应的系统之中。它们时而合而为一,时而一分为二,以此强化“二”的文化功能。  “三”的意义最为丰富,道家的“三生万物”同《易》学的天、地、人三才思想,被称为古代中国人思辨的第一个“终极状态”。在古代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中,“三”出现的频率最高,众多现象都与“三”结下不解之缘。例如,行礼要三让、三揖、三跪,服丧要三年为期,交友有三益、三损,君子有三畏,不孝也有三,兵以三军为制,政以三令为节,年以三月为季,等等。这些现象就足以证明“三”的崇高地位了。  “四”被人们看作是原始思维中最神秘的数字。古人最初从东、南、西、北四方的观念中,建立了四象、四季、四气、四神、四帝等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后来许多神秘活动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易》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以四象为基础的。又比如,先秦时期,人们崇拜苍、赤、黄、白四帝。再比如,汉代儒生鼓吹天人相应,将春、夏、秋、冬四季同人的喜、怒、哀、乐对应,就有了四气。  “五”在中国文化中也是一个神秘崇高的数字,尤其是在五行学说当中。五是阳数,本身具有吉祥意义,因此古代中国人对它表示出无限的崇拜。这可能是来源于人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人有五个手指头,五个脚趾,人有五脏,有五端(头和四肢,而其他哺乳动物有尾,所以是六端)。这样人们自然就看重“五”了。据说黄帝在考定历法时,提出了五行的观念。其实金、木、水、火、土五行本来指的是自然界的五种物质,这样的观念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朴素的认知,具有自然主义色彩。但到了春秋时代,五行学说逐渐走向神秘化,产生了相生相克观念,不仅与政治、人事、社会相联系,而且还与各类事物类比配置。另外,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也看重五,认为五是中心数,还表示婚姻之数,因为它是由一个阳性数和一个阴性数结合而成的,即1+4或2+3。  “六”是一个完全数,就是说把能够除尽它的数字(不包括六)加起来还等于它自己。能够除尽六的数字为一、二、三,它们的和正好等于六。古代中国的先哲也许不一定知道这一点,但他们却总是把“六”作为一个周期完成的标志。比如说《周易》就是六爻成卦,象征着时间的作用就像六条龙一样,运行于周天之上,实现着一个周期的循环。为什么要用六爻呢?先哲把它归因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观念,“兼三才而两之”就为一卦。  “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最令人迷惘的数字。《周易》三次用到“七”,都描述了厄运。在更多的情况下,“七”常常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比如,混沌开七窍,一日一窍,七日而亡;孔子做了一个不祥的噩梦,七天后去世;古代中国民间葬俗中有“七七说”,认为人死后每隔七天为一个忌日,一直要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一首民歌中唱道:“五七三十五,亡人最受苦,……七七四十九,亡人撒了手。”  “八”在古代中国文化体系中,形成了以八卦为统领的类数结构。八个卦的名称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基本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是先民们积千百年的经验,抽象概括出的宇宙间的八大要素。在中国古代,人们早已发现,在人的发育期中,阴阳(男女)正好相反。《韩诗外传》中说:“阴以阳变,阳以阴变。”意思是男子在阴的岁月发生变化,八个月生牙齿,八岁更换牙齿,十六岁具备生育能力,至六十四岁丧失生育能力。而女子在阳数的岁月发生变化,七个月生牙齿,七岁更换牙齿,十四岁具备生育能力,至四十九岁丧失生育能力。所以有人说“八”是一个阴中的阳元素。这也使人们对“八”产生了好感。在古代中国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八”是屡见不鲜的,民间宗教中有八仙,佛教中有八宝,书法上有永字八法,清代书画家中有扬州八怪,语言上有八大方言,各地都有八大胜景,等等。尤其是在现代中国人心目中,“八”更受青睐,可以说是风靡社会。这种风气来自于广东,因为在粤语中,“八”的发音与“发”相近,似乎和“发财”、“发家”、“发达”等等拉上了关系。这种心理状态是可以理解的,反映了人们求富的迫切愿望。不过,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八”可并没有这层含义。“八”这个字,篆文写作“八”,字形像分别、相背之形,它的本义具有分别、分开之义。“分”字就从“刀”、“八”,刀可分物品。“半”从“八”与“牛”,牛分开就各半了。这样一来,“八”就没什么可贵的了。  “九”在数学中是一个极普通的数字,但在中国文化中却内涵非常丰富,也是最为崇高的一个数字。在古代_中国哲学中,它是天数(奇数)中最大的数字,又是“三”的三倍,所以十二律中黄钟的长度就定为九寸,并且由此引出大量的数术机理。在天文中,月亮的运行有“九行”的说法,天体的界定有“九天”的分法等等。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九”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因为“九”既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又是阳性,所以古代中国的许多建筑都以“九”为基数,如佛塔的层数、桥洞的空数、宫殿的间数、阶梯的级数,等等,特别是与皇帝相关的制度都要包含“九”或九的倍数。  “十”是五个地数(偶数)中最高的一个数字,也是一个终极的数字,具有完成、完满、充实等含义。按照《周易》的观点,物极必反,在这个变异的过程中,数字“十”既有否极泰来的吉庆,又有乐极生悲的凶险,既可能预示着十全十美,又可能预示着十恶不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数字与色彩趣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适合做研究用,当然也可以作课外知识的扩展。质量还好,是大的32K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