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概论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梁启超著,朱维铮校订  页数:171  
Tag标签:无  

前言

(一)吾著此篇之动机有二。其一,胡适语我:晚清“今文学运动”,于思想界影响至大,吾子实躬与其役者,宜有以纪之。其二,蒋方震著《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新成,索余序,吾觉泛泛为一序,无以益其善美,计不如取吾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焉,庶可以校彼我之短长而自淬厉也。乃与约,作此文以代序。既而下笔不能自休,遂成数万言,篇幅几与原书埒。天下古今,固无此等序文。脱稿后,只得对于蒋书宣告独立矣。

内容概要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也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梁启超先生将清代学术从时代思潮的角度划分为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介,精辟分析了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成就与不足。    《清代学术概论》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欢迎,并成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此次重刊,使用朱维铮先生的校注本,详列全书的篇目提要,附有2万余字的导读,希望有益于读者。

书籍目录

《清代学术概论》导读节目提要自序第二自序一 [论时代思潮]二 [略论“清代思潮”]三 [清学的出发点]四 [顾炎武与清学的“黎明运动”]五 [阎若璩和胡渭]六 [黄宗羲和王夫之]七 [颜元]八 [梅文鼎、顾祖禹和刘献廷]九 [由启蒙到全盛]十 [考证学的“群众化”和惠栋学派]十一 [戴震和他的科学精神]十二 [戴门后学]十三 [“朴学”]十四 [经史考证]十五 [水地与天算]十六 [金石学、校勘学和辑佚学]十七 [清代的“学者社会”]十八 [清学全盛的时代环境]十九 [桐城派与章学诚]二十 [清学分裂的原因]二十一 [清学分裂的导火线]二十二 [清代今文学与龚魏]二十三 [康有为是今文学运动的中心]二十四 [《大同书》是康有为的创作]二十五 [梁启超的今文学派宣传运动]二十六 [梁启超与康有为的分歧]二十七 [晚清思想界一彗星——谭嗣同]二十八 [清学正统派的殿军——章炳麟]二十九 [晚清西洋思想之运动]三十 [晚清思想界一伏流——佛学]三十一 [前清学风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点]三十二 [清代自然科学为何不发达]三十三 [结语]附录一 《清代学术概论》序附录二 《欧洲文艺复兴史》序附录三 校注本再版跋

章节摘录

畅销书未必赢得雅俗共赏。某些俗不可耐的劣作,借助权力、金钱或“关系”,而被趋炎附势的所谓传播媒介“炒”成畅销书,在中外的例证比比皆是。严格地说,作为总结清帝国二百六十七年学术变迁史的《清代学术概论》,既非同类课题的首出之作,更非具有专门史经典意义的佳作。当然,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改革家兼政论家的名望,可能是促使本书畅销的一个原因。如胡适在一九二三年所撰《五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变迁大势》一文中,论及梁启超在清末《时务报》、《新民丛报》所作政论文的效应所说的,“二十年来的读书人,差不多没有不受他的文章的影响的”。但文章与学问,属于并不同归的殊途。梁启超从学习桐城派古文而化出更为直捷明快的“新民体”,在自幼诵习八股制艺的晚清读书人看来,确实有梁启超自赞的“魔力”①。但正如梁启超与乃师康有为在戊戌维新时期倡导的不缠足运动的效应那样,裹小脚的妇女抛弃裹脚布,固然是惊世骇俗的一种解放,而在提倡“天足”的女权主义者看来,不再裹足的妇女依旧是“小脚女人”。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论著提供的文章范例,那种杂糅桐城派古文与《三国演义》之类小说文体的“新民体”,在清末虽被厌倦八股文程式的青年学子激赏,但在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以后,自然也对读者越来越缺乏“魔力”。 可见,从本书初版以来,四分之三世纪过去了,它不仅仍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而且在学者中间,它的价值也不断上升,乃至成了清学史研究必备的经典性名著,那秘密当然主要不在文字。不消说,《清代学术概论》所以能够获得雅俗共赏的悠远效应,秘密在于它的内容。梁启超不是思想家,但对中外古今的思想学说都极感兴趣。他也不是纯学者,但也许饱受康有为教导的缘故,尤其爱好考察“学术源流”①。他是清末的改革家,民初更直接登上国内政坛,直到去世前夜,不仅亲历了从戊戌维新到北伐战争的三十年间中国政局的一切变化,而且多次置身于变化的漩涡中心。他是政论家,也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因而他的政论取向,不能不对他的历史认识产生莫大的影响,反过来说也就是“以史论为政论”②,或者说他观察历史,总以他自己的政治经验作为判断尺度。他其实并不隐讳这一点。《清代学术概论》的作者自序,劈头便说“吾著此篇之动机”,首先是因为接受胡适的劝告,记述自己“实躬与其役”的晚清今文学运动云云,即为例证。可见,《清代学术概论》,并不是一部单纯的论述清代“思想界之蜕变”的专门史著作,同时也是梁启超个人的一部学术回忆录。作者曾在清末舆论界执牛耳的地位,本来就使人们对他在政、学两界的实际经验感到好奇,并且不断歆动学者们的研究兴味,况且作者又强调,他自述这段历史,“纯以超然客观之精神论列之,即以现在执笔之另一梁启超,批评三十年来史料上之梁启超也”。他是否做到了对于“史料上的梁启超力求忠实”①,容后讨论,但随着不忠实的风气愈来愈成为叙述与己有关的历史的一种时尚,这种“精神”也愈来愈对读者具有吸引力,似也难以置疑。梁启超与“五四事件”《清代学术概论》初稿问世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一年有半。以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涌到天安门前向北洋政府进行示威活动为开端的“五四运动”,它的历史取向与未来效应,海内外学者仍然异说纷纭,但它的导火线是当时的北京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出卖“国权”,则无疑义。梁启超没有直接卷入北京的“五四事件”,却可说是引爆这次事件的重要人物。

媒体关注与评论

离开了他三十几年,再看他一生所著的几部得意之书,仍然是本本皆好,句句精彩。《清代学术概论》何等扼要;《先秦政治思想史》何等公允;至于《佛教研究十八篇》,试问又有什么人能写得出来?  ——历史学家 黎东方他是一个史学家,特别是学术文化史专家,有巨大之贡献。既富有渊博的学识,又富有综合之才能,扼要钩玄、深入浅出。  ——历史学家 周传儒《清代学术概论》,虽属短书,形式又不合后世的学术教条,在出版后却在读者中不胫而走……它又堪称一部天才论述,越是离著作情境更远的读者,越易将它看作客观胜于主观的学术史佳作。  ——知名学者 朱维铮

编辑推荐

《清代学术概论》:跟大师学国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代学术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9条)

 
 

  •   然而,作为梁启超首选“招安”目标的胡适实际上却对梁启超不太服气。在写于1920年底或1921年初给陈独秀的信稿中,他申辩道:“你在北京的日子也很久了,何以竟深信外间那种绝对无稽的谣言!何以竟写出那封给孟和的决绝信!……你难道不知我们在北京也时时刻刻在敌人包围之中?你难道不知他们办共学社是在《世界丛书》之后,他们改造《改造》是有意的?他们拉出他们的领袖来‘讲学’──讲中国哲学史──是专对我们的?……你难道不知他们现在已收回从前主张白话诗文的主张?……你难道不知延聘罗素、倭铿等人的历史?”[33]由此可见,胡适清楚地知道,梁启超归国后欲消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争取更多文化空间的种种举措,如办共学社、改造《改造》、四处讲演等等,皆针对北大这批“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而来,故此虽然在私交上与梁启超甚为亲厚,但在观点立场上拒绝与其合作。

      梁启超的《概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在1920年秋,胡适与梁启超意见的分歧还未如胡适在该年底所写的那封信那样表面化,意欲赢得胡适支持的梁启超对待他的建议自然十分郑重,所以9月中旬,胡适因病在家静养,梁启超去看望他时,胡适提出对晚清今文学运动“宜有以纪之”,梁启超便欣然从命。而更为重要理由是,梁启超本人也意识到对晚清思想界的追述对于他在当时思想界的地位有诸多好处。他虽然想将“新文化运动”收编入自己的势力,然而,这毕竟已是二十年代初的知识界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已经长成,并且牢牢控制了思想界的话语权,并不卖这位过气英雄的帐。[34]梁启超虽然还有一班门生弟子为其摇旗呐喊,但他本人在思想上的活力却所剩无几了。因此,若从正面攻击“新文化运动”,即使他能“贾起清末民初的余勇,再来大显身手”,也是敌不过以胡适那班人的。于是,胡适的建议便给了梁启超新的灵感:何不借对晚清“今文学运动”的反思,重新塑造自己在晚清思想界的形象,给自己的复出制造舆论呢?正巧梁启超正要为蒋方震的《欧洲文艺复兴史》作序,对清代学术作一综述,晚清学术界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于是这篇六万多字的长序便在十五天内杀青了。

      不幸的是,梁启超尽管在《概论》辛苦构建的晚清思想界中重新回到了中心,但实际上他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边缘。1922年,胡适等人办起了《努力周报》,并且与一批文化界人士联名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结束了与研究系和国民党等党派间的暧昧关系,公开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俨然思想界的中心,梁启超虽然对此不满,却也无可奈何。[35]另一方面,梁启超这段时间里在思想界鼓吹的政治活动则屡遭失败。他竭力主张的国民制宪运动,虽然“成功”了,却是假手于贿选上任的曹锟而成,最终演成了一幕荒唐滑稽的闹剧。他热情讴歌的废兵运动,虽然被他称作“‘五四’以后第一次壮举,而且比‘五四’像是更进步”,[36]却在军阀混战的硝烟中演成了一幕徒劳无功的悲剧。于是,原本还想恢复“二十几岁时候的勇气,做个学者生涯的政论家”[37]的梁启超,在“政论”失意之余,便只能安心做个“学者”。1923年以后,梁启超便渐渐将精力转投到讲学著述中去了,任教于清华学校、南开大学和后来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虽然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并未因此而降低,相反声望可能更大,但是,无可否认,作为一个思想家,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清学史研究领域内,《概论》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能够在如此短的篇幅内对清代学术作了条理清楚的分析概述,梁启超表现了极高的史学素养。他对于清初诸大师及乾嘉学派的论断至今仍是清学史研究的权威观点之一,即使是关于晚清的内容也有极大的价值,比如他对康有为和他自己的批判。可是,如果看到梁启超的自我批判就相信梁启超所言“纯以超然客观之精神论列之”,从而得出结论说梁启超写此书是“以‘求真求是’的思想指导”,[38]恐怕未能了解此书的深意。《概论》论晚清思想界的内容实际是一部并非实录的“实录”,它受到了梁启超主观意愿的歪曲,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忽视梁启超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无法还原他的实际处境。

      然而,我们也并不能因为《概论》对晚清思想界的种种不实之论,而指责梁启超是个刻意捏造事实以自矜的小人。梁启超最初作此文时可能本来便未曾将其视作信史,这只是他“以史论为政论”又一次精彩表演,正如朱维铮先生对梁启超的评价所言:“他观察历史,总以他自己的政治经验作为判断尺度”。[39]也正是因此,他会将这篇长文与大批政论文放在一起,在研究系的核心刊物《改造》上发表。只是此文写成后诸方朋好交口称赞,皆将其视为“史”,梁启超也就顺水推舟对其进行了多处修改,使其更接近真实,比如论章炳麟的一节,便是在胡适的要求下增补的。后来此书单行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又将其题为“中国学术史第五种”,作为计划中的《中国学术史》之一部分。“以史论为政论”的初衷恐怕连梁启超自己都已经遗忘了。

      此外,《概论》中的不实之处也可能并非是梁启超有意作伪。记忆往往因为心态的变化而受到歪曲,梁启超在论述中表现出的倾向性正是他当时心态的真实体现。对自我形象的夸大,对竞争对手的忽略、贬低或歪曲,都反映了梁启超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试图回应挑战而采取的姿态。罗志田先生曾在《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一文中指出,自晚清以来的近代思想界一直在经历着“权势转移”,呈现出“正统衰弱、边缘上升的大趋势”。作为昔日正统的梁启超受到来自边缘的新兴知识分子──胡适等一批“新文化”人的挑战,他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种个人无法抗拒的“权势转移”的历史大潮。因此,从某种角度看来,《概论》中论晚清学术的内容又未尝不是一部信史。梁启超笔下的晚清学术界只是表象,若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意韵,我们就会发现,它说的实际上是另一个故事:一个思想者无可避免地从中心到边缘,同时又徒劳地希望从边缘回到中心的故事。
  •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是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推荐!
  •   他的清代学术概论何等公允,使人不仅生叹,此人怎恁的厉害。
  •   学术价值非常高, 条理清晰,理清了清代学术发展脉络,并对一些代表性作家进行了论述。读后收获很大,是了解中国古代学术史不可缺少的一本好书!希望能有更多象这本书那样的少废话,多实在内容的学术著作问世。
  •   清代学术研究的介绍。语言略带文言气息。另外建议和梁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同读,该书的资料更加丰富,当然二者各有短长。
  •   书很薄,但是内容非常好,是了解清代学术的入门书籍之一。不由令人感慨:大师就是大师呀!
  •   里面分流派来介绍, 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清代学术的流派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可以学到我们现代一些习俗或思维方式的追述。
  •   梁公的书都比较喜欢,本书对于了解清代学术体系非常有帮助
  •   书很喜欢,整个清代学术都在此完美体现,想了解清代历史的人们必读。
  •   中华书局的 , 字体看着很舒服, 很好,超哥用生住异灭来阐释清代学术演变,很有见地
  •   主要是配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来看的,领略大师的学术光芒~
  •   朱维铮先生的导读使本书更容易读。
  •   我感觉在古藉方面的书中华书局出版的我还是愿意买的。特别是这套《跟大师学国学》就更好了,有大师,又是国学。非常值得阅读并且深入学习研究。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大作,我更爱不释手...要好好研读哦!
  •   梁启超先生是第一个非传统经学治学的国学大师,可谓开风气之先。他的书一定要好好地读。
  •   学术,要细读。
  •   梁启超先生的经典之作 值得阅读
  •   延续着梁氏一贯的风格,师承、观点、脉络清晰,夹杂着自己评论,以现在梁启超看历史的梁启超,新颖独特客观
  •   梁启超的经典之作!
  •   跟大师学国学这一系列的书都很好
  •   大师的风采,是一本好书,朱先生的注释也很严谨。
  •   梁启超的大作!
  •   梁先生的书如实力派演员的电影,质量是有保证的。
  •   绝对的大师作品,学国学必备
  •   这套书我终究还是忍不住全买了。小书大内容,丰富国学知识,性价比好。终于收齐了,一本一本慢慢消化
  •   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双胞胎。
  •   这个算大家小书了,没有一个高度的视野不能写这样的小书。而且他有西学的视野。
  •   大师之书,怎能不度,利国利民,读书吧,少看点电视,少上点网。
  •   跟大师学做学问
  •   买了一套,内容经典,包装很好
  •   梁任公的大作,细细品来,就是不同凡响。曾经在学校图书馆粗粗一读,因为是善本,不能外借阅,故而囫囵吞枣;现在细细读来,那感觉就是品鉴——岂一个爽字了得!!!!!
  •   24本书都买全了,出于对大师的敬仰。
  •   喜欢,角度新颖
  •   近三百年文化发展。非常好的书。
  •   这个书当然没得说了,,,
  •   对这套书真是盼望已久了 .
  •   书不错,只是一次性购买了一整套,阅读起来需要时间
  •   很好的一套丛书,希望坚持出下去
  •   每个中国人有空都应该看一看哲学
  •   内容深奥,本人水平有限所以有很多不懂的
  •   非常好看,正在细读中。支持当当!
  •   虽然不是我想要的版本,我想要那种带注释的,这样就可是看懂好多,不过叔还是和不错的
  •   商品挺好的!看起来不错,等着看了!
  •   不是高头讲章,可至于枕侧。无关专业学习,只是随便翻翻,也能悦目悦心。
  •   还好,看一看
  •   中国人必读。(最低要求)
  •   所以买来学习一下
  •   XIH A
  •   攒全一套
  •   通俗易懂,可得一坐标
  •   稍微读着有点晦涩,不过读后很有感悟,推荐!
  •   大师级的好书要细细去品味
  •   一套20多本,还可以看一段时间,物有所值
  •   清代的社会发展可窥一斑
  •   梁任公的著作,大家小书,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很好。
  •   喜欢梁启超~~所以买的 图书馆的看的不过瘾
  •   梁先生写的,应当不错
  •   书内容很好,就是当当的包装不过关,书面有损坏 希望以后有所提高
  •   跟着大师学经典
  •   大师之作,深入浅出,值得一看
  •   梁公之著,细读方解其味。
  •   呵呵,薄薄一本小书,还是很有内容的。苦等了这么久,开心!
  •   我帮我弟买的,很满意
  •   年轻的时候翻过并不知道的脉络,在今天的回味可以看见其中的血肉。
  •   正版图书,内容丰富,情节不错。。。
  •   学术概论
  •   家里的书架都快放不下了
  •   买来备一本
  •   从内容到装帧都非常好的一套书
  •   名字还是广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