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科举·文化史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美]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Elman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很高兴能在这里为我的第一部中文文集略陈感言。首先,我要向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自2007年3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起,葛教授便多次邀我访学及参与研究院的活动。其次,我也要感谢我的翻译者,包括此前若干篇论文的翻译者,以及这次五篇从未译成中文的论文的翻译者,他们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几位年轻学者。对所有的翻译者来说,将英语原文译成现代汉语并非难事,难的是要查找我所引用的中文文献。所幸的是,在这一方面,每一位译者都证明了他们作为历史工作者的素质,他们甚至还帮助我校正了英文原文的若干错误。除了过去译成中文的若干篇论文外,此次文集中新翻译的五篇文章,所涉主题从尼采盛期哲学中所见来自亚洲佛教的影响,到经学在明清科举制度中的作用,所涉内容比较广泛。中文世界的读者应该会对有关尼采的文章感到兴味,因为尼采曾对王国维、鲁迅等20世纪初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反之,我们亦需认识到,西欧早在19世纪晚期已颇受亚洲思想的影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叔本华对尼采、王国维都曾产生过影响。

内容概要

  《经学·科举·文化史:艾尔曼自选集》中新翻译的五篇文章,所涉主题从尼采盛期哲学中所见来自亚洲佛教的影响,到经学在明清科举制度中的作用,所涉内容比较广泛。

作者简介

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El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中国教育部特聘长江讲座教授。

书籍目录

自序 尼采与佛教   叔本华与尼采   尼采与佛教 明代政治与经学:周公辅成王   经与权   汉、唐注疏   宋代观点   明初对周公标准之运用   明初经、传及典籍之编纂   明代对周公及永乐之治的观点   清代关于周公之辩论 道学之末流——从宋明道学至清朝考证学的转变   过去的复兴   古代与现代   学术话语的转变 18世纪的西学与考证学   导言   北京的算学馆   康熙朝的《历象考成》   古代中国算学的复原   古代中国算学的辑佚与校勘   《算经十书》的复原   宋元算书的重现   乾隆《四库全书》对西学的批评   清代《四库全书》中的天文算法   阮元与《畴人传》   文人们的自然学:经典与算学   考证研究时代文人们的算学   复兴古代算学的作用 作为哲学的考据:清代考证学中的观念转型   引言   知识的问题   “仁”的重估   从戴震到阮元   从阮元到焦循   义愤填膺者:方东树   结语:政见及其先决条件 中华帝国后期的科举制度   综述   清朝末期的教育理念   教育、社会与考试   政治更新   社会再生产   文化再生产   权利、政治与科举   识经能力和社会层面   知识领域   权威丧失与去经典化   改革与革命 清代科举与经学的关系   清代科举之演进   科举与经学正统   晚清策论题的汉学宋学之争   古文尚书之争   尚书策论题之改变   科举乡试策论之改变   会试策论题之转变   结语 明清华南乡试中史学知识角色的转变   中华帝国晚期的史学研究   策问在科举考试中的作用   1516年浙江策问中的史学观   1594年福建乡试策问中史学策问   1654年的史学策问及答卷分析 经典释传与明清经义   语言、经学、书法和文化复制   八股文和成化十一年(1475)后的形式主义文风   科场外的文人异见 重思儒学   方法论问题,目标和方式   成问题的“现代化叙事”   20世纪的儒学重塑   士人身份、医学和儒学话语中的性别   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儒家理论和实践   连锁性主题   儒术   对“中国”或“儒学”的种种借用   国家一社会构成的种种变形   术语

章节摘录

后者当成了“西方的思想”,这是很有趣的历史现象。应当指出,叔本华和尼采的见解折射出西方对于来自亚洲的佛教思想的回应①。此外,本文集中,也有论文论述到宋明两朝,尤其是1250年道学被立为官方正统学说及衡文取士的标尺后,经学所呈现的复杂面貌。纵观历史,1800年以后,西方及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亚相继崛起。值此前夕,考证学成为了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新进展。本集所收两篇曾于台湾发表的文章,正是以此为背景,探讨了经学在帝制中国晚期的作用。虽然,鉴往知来依旧是儒家坚守的信条,但是,过去所代表的德、政理念是什么,却成了聚讼无尾的公案。无论汉学和宋学如何各自捍卫过去的典章制度,仍无法使帝制免于一场致命的信任危机。考证学的崛兴明白地显示了,这场信任危机不止是针对王朝体系内的各种典制,甚至已蔓延到如“仁”这样自明儒以下世代恪守的核心价值观念。拥护汉学的学者——他们既非留饾饤小儒,亦非官次卑微一一向正统经典之外的古代文本中求是,这表明他们对自幼承袭的道学说教已不再信任。写到这里,我想有必要在这篇自序中,对我的学术方法与研究思路作简要的交代。定义与术语中文世界的读者不难觉察,我在英文写作中慎用“confucianism”或“Neo-Con。fucianism”(新儒学)等带有时代误植和目的论色彩的词汇。我宁愿将“儒学”称为“literati learning”(士学)或“classicism”(经典学)。因为我们尚不清楚,使用诸如“Confucianism”或“Neo-Confucianism”等当下惯用的术语来表述帝制中国的经学,是否足以涵盖1900年以前的学术和宗教传统。

编辑推荐

《经学·科举·文化史:艾尔曼自选集》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学·科举·文化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艾尔曼的自选集,个人觉得有些文章比他的专著有价值
  •   西方研究中国史的学者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艾尔曼教授,这本书值得好好的读
  •   很喜欢,满意满意满意了
  •   名家之作,印制也很好,学术著作就应该这样
  •   很多论文的集合,但是很不错
  •   本杰明艾尔曼早年以一部从理学到朴学引发学界广泛好评。近年来新著不断,皆具引领风气之作用。其不同于固守西方中心主义的汉学家的特色也较为显著。
  •   研究科举的海外学者
  •   值得我们思考。一方面国外学者确实做得好,另一方面是不是我们太过于“崇洋媚外”了,还是自信心不够,还是什么原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