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古琴逸话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严晓星  页数:2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日严晓星先生寄来《近世古琴逸话》书稿一叠,略微翻阅几篇,就被书中一则则小故事所吸引,或发笑,或感慨,或沉思……虽都篇幅短小,却从侧面衬映出前辈琴人的风貌、艺术品味以至气节。从黄勉之、叶诗梦、杨时百、王燕卿到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张子谦……这些当代弹琴人熟悉的名字和故事,我们多少知道一些,可书稿中却收集到许多我们并不知道的趣闻逸事,丰富多彩,大开眼界,特别是谭嗣同、梅兰芳这些人亦与古琴有关,就更让人充满着好奇和期待了。

作者简介

严晓星,江苏南通人。现从事报纸副刊编辑工作。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条畅小集》、《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将出版),编有《人书俱老》、《和而不同》、《孙子二十讲》、《大家国学•金克木卷》、《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与古琴相遇》(将出版)、《徐立孙先生琴学著作集》(将出版)、《梅庵琴派史料》(将出版)等。

书籍目录

序上编  《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 叶诗梦避山洪得佳琴 李提摩太藏有益王琴 张春圃不羡龌龊富贵 谭嗣同琴事 竹禅不敢见韦陀 黄勉之削发学琴 沈心工卖琴寻琴 刘世珩强买大忽雷、“鸣玉”琴 “绿绮台”奇缘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周作人听琴 王燕卿晨风庐夺魁 史量才爱妻及琴 马一浮鼓琴先解乐意 张味真留意听琴者神色 杨时百应对萧友梅 杨时百被讥“狗挠门” 顾悼秋错失琴友 李伯仁受琴却剑 虞和钦抚琴掩护撤军 王叔岷弃师不学 汪惕予负气剖唐琴 吴景略书肆访琴友 中国和西方最早出版的古琴音乐唱片 郑觐文释琴曲无板拍 郑觐文倒卖琴材 叶诗梦“第一快事” “浦东三杰”彭、查、张 沈有鼎着装中表西里 张子谦书联自警 郭同甫失琴 高罗佩暗测节拍 潘张玉良为严天池绘像 范子文一月学完《梅庵琴谱》 孙绍陶义不出户 “孤岛”弦歌《满江红》 “救国要紧 彭祉卿 苹二爷奇遇“纪侯钟 刘少椿迷琴败家 管平湖舍命护“清英 “三个月不要再弹琴” 裴铁侠“引凤 伍洛书装病不弹琴 “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 吴兆基琴曲解意 戏曲大家与琴 “要扩大音量呢,也可以,就不是古琴了”  裴铁侠“忆向英伦问子期” 民国间的五位西方琴人 “漱玉”破琴成完璧 查阜西赠琴谢师 招学庵慷慨赠古玩 王世襄慧眼识国宝 “弹琴打擂台” “中研院”好琴两院士下编 裴铁侠、“双雷”人琴俱亡 王生香卖履 查阜西觅琴弦原料 詹潋秋反对白话文 查阜西提携亡友弟子 管平湖修琴“整旧如旧” 张莲舫绝技赝作古琴 张莲舫修琴不知音 商承祚指琴为瑟……跋

章节摘录

  《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  一八八二年起的三年间,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及其随员杨守敬主持的《古逸丛书》二十六种二百卷陆续刊行,立即震惊了中国学界。黎庶昌、杨守敬能在短时期内收录那么多流布日本的汉文佚书与珍本,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新学吃香、旧学吃瘪,士大夫弃古书如敝屣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作为学者官员,不仅有学养、能力,也抓住了历史机遇。  丛书中的《碣石调·幽兰》在学界反响不大,却在琴坛激发了强烈反响。这是一份琴谱,原件为唐人手抄卷子,抄写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据谱前解题可知,此曲传自百年前南朝梁、陈间的隐士丘明,而实际作成年代当然还可以向前追溯。这份琴谱何时传入日本已不可考,直到十七世纪始见于记载,杨守敬访得时,原件的主人是京都西贺茂神光院的和田智满。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些掌故小品既是爱琴者的谈资,也为今日的琴人提供了近现代琴史研究的诸多线索。对许多想了解古琴历史与文化的读者来说,不妨将这本图文并茂的小书作为一个试探的窗口;而对于弹琴和学琴的人来说,抚琴之余.翻阅几页《近世古琴逸话》,悠然神会,不亦乐乎?  ——古琴家成公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世古琴逸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5条)

 
 

  •   近世古琴逸话 好书
  •   这本书讲了近代的名人与古琴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有喜有悲。喜欢古琴的朋友一定要看看这本好书,可以更好的了解人与琴那种深深的情感!
  •   因自己弹琴的缘故,收了不少与古琴有关的书,这本记载了很多近代琴家的奇闻轶事,图文并茂!
  •   当代琴人逸闻趣事,娓娓道来,别开生面。仿佛听到古琴神韵,与古人深交,悠然神会,真是一本好书!
  •   琴者必看,爱好古琴的人不妨一读~琴心悠悠~
  •   这本淡雅的小书我第一次读是在琉璃厂的古籍书店,拿起来就不忍放下,因为学古琴而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古琴和古琴人的事,在当下还真是不易的事,但这本书可以解你的渴。而且梁文道也推荐过。
  •   逸话引人入胜,而且非常有品,堪称琴界的《世说新语》,篇篇珠玑,而唯一不喜的文章是周作人把琴声比作弹棉花那篇---周作人此人品性凉薄,轻佻无行,真不配当鲁迅先生的弟弟,后来成为汉奸也不足奇---对于琴友来说,实在值得收藏!
  •   跟古琴有关的故事,学习古琴的必读。
  •   作為對古琴相關知識的瞭解還是不錯的,可以看看,正在看,學習中。
  •   很不错的内容,古琴,喜欢。
  •   了解古琴近代史~~~
  •   很多琴人的小故事,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   拿到手上就非常喜欢它的装帧,翻看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也非常有趣,是弹琴之余的一件乐事。
  •   说到底是一本琴人八卦。但是是成公亮老师推荐的,特意买来。书的质量非常好,闲来无事翻翻,很有意思。
  •   一个人一个小故事,文字不多。
  •   琴人必备!
  •   都是前辈的故事,很好!
  •   逸闻趣事,非徒足以为饭后茶余舔趣,亦且有砥砺学琴志向恒心之用。
  •   茶余饭后消遣可以读读这些小故事。
  •   小故事挺有意思
  •   小故事读来很有意思
  •   过去的人就是有格!
  •   故事不错,这个价格也可以,就是有书页掉了……
  •   就当是看故事咯,还比较有趣
  •   中华书局小精装中华书局小精装
  •   超爱小精装!
  •   很好 据说还有精装 本书作者的书都买了
  •   还好,给媳妇买的书,自己也看看
  •   书的内容不错,就是印刷差了点,纸质也不太好
  •   书还没看,不过是我的最爱!
  •   都是简简单单的勾画,很生动。书的装帧设计很好。
  •   小品文,适合晚上卧床消遣
  •   书包装一如既往的细致认真,保护的很好,一点都没有褶皱。质量非常好,散发出一阵油墨的香气。读了一点,感觉很有趣,很精彩,非常喜欢!
  •   非常喜欢,又给好友买了一册
  •   看着玩的,没想到还是硬壳本
  •   5折再300-100,很好
  •   三句五句,一个人生,好。
  •   很难买的
  •   非常好的一本书,以前借来看过了,这次重新买了放家里慢慢细读。不错
  •   可读性强,搜罗全面,下了功夫的,开卷有益
  •   非常好,精致。好看
  •   自己看起没感觉,朋友很喜欢。
  •   我很喜欢,两天就看完了!
  •   这本书很小巧,装帧封面为硬卡纸,古琴逸话适合休闲、闲暇时候携带看;通过此书了解了很多近代古琴界故事与掌故:随书中所写“老一辈古琴家在一起雅集为彼此所弹琴曲忆起昔日友人和世事变迁而哭泣”动容、才惊觉自己也是如此的感性。
    虽然工作繁忙、家庭琐事繁多,书也看完了、但偶然还是会随手翻阅,偶然跟琴友雅集或有古琴界名师讲座时候他们谈到琴坛典故自己也不至于茫然不知、也提醒自己要好好练习、稳中求进、、、、、、。
    喜欢古琴和想更多了解古琴界相关奇闻趣事的还是可以买来看看的的:)
  •   一个个小故事,讲到了许多文人、名人、艺人的古琴趣事。
    生动。读罢会觉得那个时候文人真是享受。
    可以有那么好的环境(自然文化环境)来研习古琴。
  •   古琴大家的小故事,有趣。
  •   关于古琴的小故事很不错,利于培养兴趣,提高修养
  •   琴坛轶事,古今掌故。随着琴的寥落,古典文化的没落,这些典故也早随着驾鹤西去的故人们作了古。平白找出这些故事,就当做爱琴之人,随手之间的记忆吧。人无非今日来明日走。生下来,死过去。琴和故事能够留下来,给可能想看的人。当然也许就没落了,也未可知。
  •   刚刚开始看,还可以,了解些琴人轶事,增长些见识吧。
  •   此书可为闲时一翻;一可舒缓心情;二可增些知识趣闻。不错
  •   寄来的很快,书很好
  •   各种小故事,可做睡前读物,了解些知识
  •   有意思的书,适合 坐车休息时看
  •   书不错,怎么就没有CD呢?书店可是有CD的呀!
  •   内容很专业,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这一类就不要买了。
  •   还好,可读性一般
  •   买给同事的,不错
  •   看看热闹。
  •   支持一下君子之乐,淡薄名利,在现在这个社会,很难做到如此心静了
  •   逸闻趣话,能见琴人风貌,不错。
  •   帮正在学古琴的老师买的
  •   内容很单薄,印刷装订也单薄
    有点点做作
    当然想了解近现代古琴上的逸闻趣事不妨一看
  •   此书装帧设计风格淡雅精致,书内图片多彩图,观赏性较佳,显示了中华书局这家百年老店的势力,这是其优点。
    此书汇集了不少第一手琴师的资料佚事趣问,使人读起来轻松愉悦,获得了不少琴坛掌故。缺点是文字功夫欠佳,作者可能想写成如世说新语类的书,俾以流传,但因系引用他人资料编辑而成,文字上再加工较少,文字风格上难以统一,而少逊风骚。
  •   很多内容都是引用了其他书上的,随便看看。没有多少收藏价值。
  •   差点就错过这本书了,因为买了压在床头没看。幸好我来看看记录,晚上回去仔细看看。
  •   短小有情趣
  •   近世古琴逸
  •   书编写很好
  •   喜欢古琴的人一定要看
  •   近世古琴逸话
  •   古琴典故和故事 不错
  •   园田小精装近世古琴
  •      此番解读再度忆起的先是琴名,唐琴“九霄环佩”、宋琴“昆山玉”应是极品,还有传奇典故之名的“崩庭”、“残雷”等,可惜全书似乎未收一文与“玉玲珑”相关,须知这名该是琴名中见一二等的。
      
       另还有文人雅士专为琴坛结社而所盖的一幢幢精致小楼也可见出当时人的雅趣,且这些楼宇的名字连同琴名一样风雅,如汪惕予在西湖边专为琴友开设的“今蜷还琴楼”、邓尔雅筑于南国的“緑绮园”等。
      
       有了琴社,结琴会友便自然成了人生一大乐事,参加人员虽来自各自圈子,且差异极大,风雅文人不少,也不乏商界大班,政要军官,奇人奇事不少。但均能和睦共处吟赏烟霞,想来最初都因是读书人的缘故吧,所以该有的风雅还是少不了。这样看来当时民国虽是乱世,但有时候看起来倒是比西周更有文质彬彬,礼乐兴盛的遗韵。
      
       明末清初江南一带词人好结社唱词,如吴绮、汪懋龄的广陵词社,陈维崧及其乡亲的阳羡词社和附近的毗邻词社等,一番人等长年唱和便形成了词坛,而那时的琴社倒也形成了各个类似于词坛的”琴坛“,浦东一带的张子谦、査阜西、彭祉卿;西蜀的裴铁侠、伍洛书;还有北平的管平湖自不必说。不过最有印象的倒还是史量才之妻沈秋水。沈秋水在夫葬礼上弹完最后一曲愤而焚琴的故事,还真有点奇女子的味道,须知沈秋水原是一沪上名伎,也曾随杨时白学过琴,和史量才相识后夫婿又专在西湖边建一:秋水山庄“,连死时都遗有诗句:”岸上横琴温旧操,卷帘人对牡丹开”沈秋水在夫婿亡后捐出山庄又谢绝见客,也成一传奇。
  •     在音乐爱好者连载时叫《琴边拊掌录》,结果一出书名字就变成这样直白而无味的了。再加上连载时都是彩图,而出书后只存聊聊几幅,其余都变了黑白……
      想想要是三联操作的话不知要好多少。
      不过内容还是好的。
  •   天,原先名字竟然那麼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