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朝文學要略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刘永济 中华书局 (2010-07出版)  作者:劉永濟  页数:22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原在东北大学为诸生讲授我国文学史而作讲义,编至隋代而此课由大学别聘刘君豢龙讲授,因而罢手。迨避难乐山,友人有劝将此三卷付印者。念隋代以后,既付阙如,不可仍用旧名,乃更今名。惟卷首叙论,乃为全史而设,初非专指十四朝也。付印时未及述明,恐阅者或于此有疑,故补述之如此。

内容概要

  《十四朝文学要略》原在东北大学为诸生讲授我国文学史而作讲义,编至隋代而此课由大学别聘刘君豢龙讲授,因而罢手。迨避难乐山,友人有劝将此三卷付印者。念隋代以后,既付阙如,不可仍用旧名,乃更今名。惟卷首叙论,乃为全史而设,初非专指十四朝也。付印时未及述明,恐阅者或于此有疑,故补述之如此。

书籍目录

前言凡例卷首叙论卷一 上古至秦一 古代茫昧难征二 孔子删述之影响三 诗经为后世感化文学之祖四 春秋时诗学之盛五 纵横家为诗教之流变六 论著文之肇兴七 诸子文学之影响八 战代文学风气有三大宗主九 楚辞为赋家之祖十 嬴秦统一与文学卷二 汉至隋一 辞赋蔚蒸之因缘二 两京赋体之流别及其作家之比较三 赋家之旁衍四 汉乐府三声之消长五 两京当诗体穷变之会六 史体之大成及马、班之同异七 篇体变古之渐八 建安文学之殊尚九 魏晋之际论著文之盛况十 六朝诗学之流变十一 南北风谣特盛及乐声流徙之影响附录 文体孳乳分合简表《刘永济集》后记

章节摘录

按《荀子.正名篇》曰:“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杨惊注曰:“辞者,说事之言辞,兼异实之名,谓兼敷异实之名以成言辞,犹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兼说异实之名以论公即位一意也。”王念孙《读荀子杂志》曰:“论当为谕字之误也。谕,明也,言兼说异实之名以明之也。”诗人之所咏歌,文家之所论列,史氏之所传述,必有事焉。故变文称事也,名虽异而实则同也。综而论之,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理之当然也。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作者之良法也。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读者之要术也。所言同而所以言者异也,情感思想,志之属也。志托于事物而言为辞,辞寄于笔墨而见为文。情感之深微,思理之幽赜,有不能托之于事物者焉。能托之矣,其宅句位章,又有不能曲达毕见者焉。此子厚所以有作文不易之言,而东坡所以有辞达为难之语也.盖情思蕴于方寸,达之匪易;事物存于耳目,喻之不难。以难达之情思,托易喻之事物,宜若可矣。虽然,情思者,无形之至精者也;事物者,有形之至矗者也。于至虫之事物,寓至精之情思,而求其隐显无爽,内外玄同,岂非文家至难之事乎?故曰,不尽之义,文理之当然也。然而作者有不得不达之志,即有不得不言之辞;有不得不言之辞,即有不得不作之文。而明志达辞,自不得不有其法,孑L子所举足之一义,其文家之玉律乎?足之训,成也。志成于所言之事,言成于所书之文,则不尽者可尽矣。

后记

今年是父亲刘永济教授诞辰122周年,又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不幸去世的43周年。当此之际,《刘永济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这不禁令我们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父亲刘永济,字弘度,别号诵帚,湖南省新宁县人。他出生于1887年12月25日,正值晚清社会发生激烈变革的前夜。曾祖父刘长佑,晚清朝廷重臣,历任云贵总督、直隶总督等职。祖父刘思谦,曾在广东、云南省担任知县。受到家风的熏陶,父亲自幼喜爱文学,先后就读于湖南长沙明德学校、上海复旦公学、天津高等工业学校、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辛亥革命后,在上海曾就学于著名词人况周颐(蕙风)、朱祖谋(强村)门下,深研词学。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他先后任教于湖南长沙明德学校、东北大学、武汉大学。1942年至1949年,担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并主持建立了武汉大学文科研究所,兼任研究所所长。又曾在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短期执教。1956年,经教育部批准,评为高教一级教授。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灾难中,年已79岁高龄、卧病在床的父亲,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批斗,并被抄家,于1966年10月2日含冤而逝。1966年12月24日母亲黄惠君亦含恨而殁。家庭惨遭如此横祸,凝聚着父亲心血的著作、书信、日记以及手批藏书、典册亦皆流落散失,自然难以保全。

编辑推荐

《十四朝文学要略》:刘永济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十四朝文學要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