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境与诗境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马奔腾  页数:267  字数:23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禅宗是带有浓郁艺术意味的宗教,禅是一种与艺术思维相通的佛教修行方式。禅境与诗境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而禅家自性与禅门直觉都对诗歌意境的创造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之核心的意境理论在每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也都与禅的因素息息相关。禅与文学艺术水乳交融,为中华审美文化增添了无尽的神韵。本书通过研究禅与诗歌意境创造的新变、禅与诗歌意境理论曲发展等问题,力图揭示审美现象的历史复杂性,以及整体文化背景中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诗禅趋近的思想背景  第一节  佛禅境界的流变  一、禅的历史演化  二、“无念”的禅境  第二节  佛禅的艺术气质    一、禅僧对世俗文化生活的追求    二、以诗文明禅  第三节  禅境与诗境:异质同构    一、禅境与诗境的差异    二、禅境与诗境的相通第二章  文人与禅  第一节  古代文人的信仰状况    一、儒释道互补的思想背景    二、文人对佛禅思想的接受与拓展  第二节  文人的生活与佛禅    一、文人生活受佛禅影响的多维性    二、文人受佛禅影响的几种类型  第三节  文人的诗歌与佛禅    一、不同历史时期佛禅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二、文人禅意诗创作的普遍性第三章  禅与诗歌意境创造的新变  第一节  禅家自性对意境的开拓    一、禅宗对自性的强调    二、禅家自性对诗人心性的拓展    三、禅家自性影响于诗歌意境创造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禅门直觉与意境的神韵    一、中国诗歌重抒情重表现的传统    二、禅宗对直觉的重视    三、禅门直觉与诗性思维    四、禅门直觉对诗境的影响  第三节  道、禅的艺术境界    一、道、禅思维方式的相通    二、道、禅境界的不同    三、道、禅境界与审美移情第四章  禅与诗歌意境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诗歌意境理论的萌生    一、诗歌中的意境创造    二、意境理论的萌芽  第二节  唐宋时期的诗歌意境理论与禅    一、“境”含义的流变    二、唐代的意境理论与禅    三、宋代的意境理论与禅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的诗歌意境理论与禅    一、元代的意境理论与禅    二、明代的意境理论与禅    三、清代的意境理论与禅第五章  面向未来的意境理论和禅美学  第一节  禅与意境理论的现代升华    一、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二、宗白华的意境理论  第二节  生机长存的意境理论    一、意境美学思想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二、意境理论的历史给我国当代文论的启示  第三节  禅美学研究的文化价值    一、禅美学研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    二、禅美学研究可健康大众身心、促进社会和谐结语附录:当代禅美学研究述评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②美妙的诗篇为禅家的修行增添了无尽韵味,禅也变得越来越灵动迷人起来。诗歌是禅家最常运用的明禅的文体,但却不仅限于诗歌,时代的文学风尚也体现在佛教文本的创作中。赋是自汉代之后一直比较流行的文体,有的禅师就以赋来明禅,如石门元易、大洪法为等人都是如此③。禅家“代别”、“颂古”等专用于宗门内的文体也体现着禅宗文学化的倾向。“代别”是禅宗弘扬禅理的一种文体。它指的是公案语义未尽,需要加以“代语”或“别语”,对之作进一步的揭示。代别的代表作是宋代禅师善昭的《公案代别百则》、《诘问百则》。作为一种文体,代别对后世的文学与学术都有深刻的启示,如明清时期特别盛行的批点,以及通过批点让古人的著作代自己立言,就是代别形式的发展。“颂古”是以韵文对公案进行赞誉性解释的语录体裁。善作代别的禅师善昭是颂古的发明者。颂古是对宋代禅学发展的一大促进,自北宋以后,颂古因为形式的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易于普及和流传,而比代别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也得到文人士大夫的特别喜爱。善昭曾选择百则公案作《颂古百则》。后来,云门宗的雪窦重显也善于作颂古。重显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他上堂小参、举古堪辩,都非常注意辞藻修饰,颂古这种体裁在他的手里走向成熟。后来的禅僧纷纷效仿,使禅宗渐渐走上注重华丽一途。宋代,江西诗派的诗人们喜欢学习古人,写诗寻求“来处”、寻求“点铁成金”,这种思维方式与当时禅宗代别、颂古的思维方式是相通的。

后记

我是在十年前于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选择诗与禅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的。那时我对佛教还所知甚少,只是觉得自己选了一个有意思、有价值的内容。因为在文明冲突论引起广泛关注的时代,研究禅这种中外多元文化共同促生出来的精神成果,以及这一精神成果对平衡民族心灵、丰富艺术创造所作的巨大贡献,对思考今日之民族文化建设和东西方文化交流都有启示意义。当相关的学习和研究初步展开之后,我才感受到重重的困难与压力。佛禅是很深奥的学问,禅、诗关系也千头万绪并难以言说,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非短时间可以奏效,而需要有一个缓慢的知识积累与体悟的过程。读博士的阶段,导师引领我初步建立起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和研究兴趣。待到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之后,我还继续着这一方向的学习与探索,并于2004年申请到了以“禅境与诗境”为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这是个很生动的题目,却仍然难以深入展开,相当长的时间里,我甚至一筹莫展。除了努力读书和思考,我别无选择。因为住的地方离办公室很近,所以绝大多数的夜晚我都会到办公室工作,而这本书,就是在无数个夜晚的苦读和写作中一点点完成的。

编辑推荐

《禅境与诗境》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禅境与诗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禅与诗歌意境的水乳交融尽显书中。
  •   看得出,这本书凝聚作者太多的心血,文笔流畅,可读性强,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