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北大的捷径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杜 杰,宋翔宇  页数:1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过程篇  入围保送生考试,却意外失利;手握最后一个保送名额,却主动放弃;一心想考“北大”,而一模只排在年级361名……短短132天,还能梦圆“北大”吗?从容、睿智的母亲为女儿陪读,是母亲告诉她怎样在独木桥上奔跑。母亲是她奔跑的支持者,见证者,记录者。  记事篇  六个月的复习记事,如实地记述了语、数、外、理、化、生六门课的备考经过。每个日子,都被定格在一个个备考片段里。当您组接完这些片段,您会发现:以二本的模拟成绩,努力四个月考上北大,真的不是一个神话。  方法篇  女儿和母亲不仅认识到位,而且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考纲》与课本并驾齐驱,让《考试说明》和《试题分析》做《考纲》的左右护翼。门门功课都有独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备考怎能不从容、有序和高效?在一切的学习中,方法的学习最重要。

作者简介

  杜杰,女,1963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1985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1987—1988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费振刚先生、袁行霈先生进修古典文学。现创办华中母教培训中心,致力于母亲教育。有19年的幼儿教育、小学和中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指导中考、高考备考方法独到,成效显著。宋翔宇,女,1991年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一年级新生。 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zmj已被加入新浪网“高三家长博客圈”,现为风云博主。连载以来一个月点击量超过50000。

书籍目录

序言写在前面备考过程篇一、北大保送落榜二、年级第361名的一模成绩三、我对女儿有信心四、《考纲》不离手五、课本是法定的复习资料六、寒假二十天七、选用教辅书八、理想的高考复习九、竞赛和高考是两回事十、退步的原因找到了十一、年级第78名的二模成绩十二、教辅、真题和样题十三、重视教材衔接问题十四、解决了马虎问题十五、年级第9名的三模成绩十六、拿麦子的成长说事十七、年级第一名的高考成绩十八、选择北大的理由备考记事篇一、1月份复习记事一、2月份复习记事三、3月份复习记事四、4月份复习记事五、5月份复习记事六、6月份复习记事备考方法篇一、语文复习方法一、数学复习方法三、英语复习方法四、理综复习方法写在后面

章节摘录

  (一)本书序言  写在前面  2010年1月26日,女儿获知她在北京大学保送生考试中落榜;1月27日,女儿又获知她的一模成绩为554分,名列年级361名。经过4个月零11天的高考备考,女儿高考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名,以总分662分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女儿之所以能够在4个月零11天的时间内由年级的361名成为高考年级第一名,在河南省49万多名理科考生中以第32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主要是因为其备考方案正确,并且在备考过程中顺利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书稿写到一半,大学同学陈杰、熊保权君得知我身体不好,来家小坐,都劝我我以身体为主,暂且放弃写作。保权君曾在重点高中做过七年语文教师,我取出书稿请他提意见。他一边看稿一边说:“你还是坚持写下去吧,一边吃药,一边写。我女儿明年考大学,我们俩都需要这本书。”诚恳的话语,使我深受鼓舞。  我发现不少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丢掉了《考纲》,放弃了课本,在无用的复习资料和模拟题中摸爬滚打,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有些考生,对于出现的学习困难,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果影响了高考成绩,实在可惜。  本书中,我如实地把女儿备考的方案和备考中解决的问题毫不保留地一一记述下来。以“备考过程篇”、“备考记事篇”、“备考方法篇”真实再现考前132天的备考历程,忠实记录了备考期间的难题与突破“瓶颈”后的喜悦,如果能使考三本的同学读了此书考上了二本,考二本的同学读了此书考上了一本,考一本的同学读了此书考上了名牌大学,能考名牌大学的同学读了此书考上了北大、清华,我的写作目的就算达到了。    (二)节选1  第四章:《考纲》不离手  《考纲》是命题人和考生共同遵守的一个信约。我建议女儿《考纲》不离手,严格按照《考纲》的要求掌握课本知识,提高高考命中率。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明确规定了本年度高考要考的内容和要求。《考纲》为我们划定了出题范围,是命题人和考生共同遵守的一个信约。我建议女儿《考纲》不离手,严格按照《考纲》的要求掌握课本知识,提高高考命中率。  拿数学来说,《考纲》对列举的每一个考试内容都有一个考试要求。有的要求“了解”,有的要求“理解和掌握”,有的要求“灵活和综合运用”。什么是“了解”,什么是“理解和掌握”,什么是“灵活和综合运用”,都要弄明白。  2010年《考纲》第78页对这三个层次有明确的界定: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我对女儿讲,你对每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一定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有些地方甚至要高于考纲要求;而老师在课堂上不可能要求得这样具体。  为了准确理解《考纲》对考试内容的要求,我反复阅读与《考纲》配套的《考试说明》。茶余饭后,我经常与女儿一起讨论《考试说明》中对《考纲》内容的具体要求。  我又反复地阅读与《考纲》配套的《高考理科试题分析》(以下简称《试题分析》),并把《试题分析》上的复习建议及时向女儿反馈。  没过多久,我发现女儿已经能够自如地运用《考纲》、《考试说明》来进行高考备考了。    女儿的话:  如果要推荐一本备考中最有用的书,那可是非《考纲》莫属了。《考纲》在新华书店可以买到,至于怎样使用,不少老师已经有详尽系统的指导。而我则以学生的身份谈谈使用经验。  复习开始,摊开《考纲》看课本  从复习开始就备好一本《考纲》是个明智之举。每年的新版《考纲》公布一般比较晚,所以暂时可以拿上一年的来用。正处于新旧教材换届阶段的话不妨考虑其他新课改省市的《考纲》,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可以用课本的小结部分代替,毕竟课本是《考纲》的具体化,编者在每一章节开始或结束部分给出的要点基本都是《考纲》的体现。这一阶段的工作是看《考纲》梳理归纳知识点,假如感到心力不足时,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不必太关注,把重点放到“知道,会做,熟练”这一水平上。由于时间相对宽裕,可以稍稍放大学习范围,掌握一些超出《考纲》范围的知识,有时候这些知识会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前提是必须做好本职工作。  复习中期,新旧对比找不同  第一阶段工作快要完成时,新的《考纲》也该下来了。在换用新《考纲》时别忘做项比较工作——摊开两本《考纲》比对改动。一般来说改动都是暗藏玄机的。也许是考查难度有所改变,也许是知识点的增添和删除。在第一时间了解可以少走弯路  (一个小建议:从使用《考纲》开始,就力图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你可以直接按照《考纲》划分的体系来储放知识。同时,有意识地把笔记按照这样归类,不仅可以为将来的复习提供方便,而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考纲》掌握程度的检验。高考是一场持久战,平时的任何好习惯,渐渐积累下来都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正面效果。按照《考纲》有条理地归结知识和笔记,可以让你从一开始就进入最正宗的高考思维模式,同时一个清晰的思路也能让你在今后的复习中越来越游刃有余。)  测验过后,对照《考纲》补漏洞  基本知识掌握之后,就进入真题演练阶段了。也许此时铺天盖地的试题会让你有些应接不暇,但是无论何时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试题的作用是检验。要使一张卷子真正起到这个作用,考后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对照《考纲》分析错误原因,一旦有《考纲》上声明过、而自己掌握得不扎实的知识漏洞,马上修补。使用其它资料时也是以此类推。总之,我们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滴水不漏的知识体系。一切练习都是为此而进行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考纲》的地位放得多高都不为过。  高考将近,浏览《考纲》找信心  明天就要高考了。心神不宁?不用担心,《考纲》就是定心丸。拿出《考纲》,把那几页知识点清单翻一遍,来个大检阅。告诉自己,明天出题只会在这么大的知识范围中打转,而我一开始就是以此为依据建立的知识框架,要会什么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我都做到了,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      节选2  第八章:理想的高考复习     一个具备了自学能力、自我修复能力的高三学生,理想的备考状态应该是在大量的自我支配时间里,根据考纲,独自进行查漏补缺,遇到难题再向老师请教。  高效率的寒假高考备考,随着开学的到来结束了。回到学校,女儿又开始了跟随老师上课、频繁考试的生活。  女儿回来对我讲:“现在的学习效率还没有寒假高,一会儿听课,一会儿考试,自己真正的漏洞却没有时间补。感觉是老师比学生还着急,参加高考的好像是老师。”  我笑了:“老师虽然不参加高考,但他得参加高考升学率的评比,他又生怕自己班上的学生考不好,所以压力和心情不亚于亲自参加高考的你们。  对于一个具备了自学能力、自我修复能力的高三学生来说,此时理想的备考状态,应该是在大量的自我支配时间里,根据《考纲》,独自进行查漏补缺,遇到难题再向老师请教。老师对同学们的提问找出共性的问题再集中讲述解疑,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们按照《考纲》的要求来复习。”  “我就是想要这种复习状态。”女儿像遇到知音一样对我说。  “你不可能改变学校的备考方式,得想想办法。譬如一旦你知道老师讲的问题对你来说不成问题,你可以不听讲。不要一看到考卷就想到分数,把自己弄得紧张兮兮的。把考卷当习题做,树立考卷是用来考查知识漏点的观念。你记住,直到高考的前一天,所有的考试都是在查知识的漏洞。你从小遇事就会想办法,我相信你会有办法的。”  办法果真想出来了。  上课时,女儿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翻阅课本,并以读课本为主。女儿发现课本读得越熟,做卷子的速度和准确率也就越高。    女儿的话:  高考还远着呢  距离高考整一百天时,学校开了个动员大会,班里挂起了倒计时牌。两个圆圆的“0”像大眼睛,看着忙碌又不安的我们。  看着倒计时牌,老师感慨地说:“到了一百天,日子就觉得过得快了。再过没多久,我就该送大家上考场了。”我的同学们平时总是玩世不恭,出乎意料,这一次没有人笑。人人都意识到一个大转折很快就要到了。  回家时我告诉妈妈,只有一百天了。她正洗着菜,随口回道“还有一百天哪,这么多。”我有点无语。“多?这是我头一次听说。”  “离高考还远着呢。该干嘛干嘛。”她笑吟吟看着我,“怎么,你有点心慌?”  “是呀,都快高考了,我还有好多知识没掌握。”  “那就抓紧时间掌握。不用急,就是在高考前一天弄明白也不迟。还有一百天是吧?早着呢。“  这一番话说得我一身轻松,原本那阵急躁全消,人也镇定下来。“高考还早着呢。”我一边想着一边看书去了。    距离高考还剩四十天。  楼下家长比学生更着急,妈妈依旧从从容容。我拿着成绩平平的卷子回家时,她和我一起分析完卷子,问:“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是有点急,只剩四十天了。”  “哎呀,急什么。”  “我怎能不急?!”  “只要每天有收获有进步就行,你急能把事儿办成吗?”  “有道理。我看大家好像都胸有成竹,才……”  “你和他们不一样。你复习起步晚,你那知识漏洞都没补齐,老老实实用功去,别瞎想了。高考还远着呢。”  我于是像被捋顺毛的小狗儿,高高兴兴复习去了。    下周就要高考了。  “这下高考真是迫在眉睫了。”晚上散步时,我说。  “离高考还远着呢。”妈妈说,“当年才恢复高考的时候,77级的好多学生都是丢下锄头回到家里,看了一周的书就上场考试,有的考得还很不错。这最后一周很重要,你呀,还有进步空间。这几天是突破的关键时期,要把心态放好;把这几天急过去,那可损失大。”  于是我照旧看书。    明天就要高考了。  “妈妈,总该着急了吧?我要上考场了。”  “高考不是明天开始吗?”  “啊。”  “明天再想高考。”  “你不急?”  “急什么?我问你,《考纲》上要求你做到的你都达标了没?”  “都做到位了。”我答得毫不犹豫。  “这就行,考上北大没问题。”  那个晚上我睡得无比安稳。

媒体关注与评论

  网友热评: faner2011:杜老师,您的每篇博文我都会细细品读、琢磨。是您的博文陪伴我走过儿子最艰难的高三时光,作为家长,作为同样是北大保送生的家长,我做好了一切心里准备,用您和女儿的过来人恳切经验指导儿子、疏导儿子,甚至在就要去北京考试的出发点前夜,我把您女儿的笔试反思打印下来,要儿子在火车上看,要他注意。就在昨天儿子如愿地完成了他的心愿。真诚地感谢您为我们无数的高三家长点燃一盏明灯,也祝愿2011年所有的考生、家长心想事成! 天天向上:我是北京的一名高三学生,之前学习化学竞赛但没有拿到一等奖,之前的集训也耽误了课内知识的学习,说实话刚回来就考了一个有史以来最低分,确实很受打击,一直都很有压力。我把您的《通往北大的捷径》的博文细细的读了一遍,敬佩您的付出与明确的指导方向,还有学姐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我很受鼓舞,同时也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认真的踏踏实实的落实好,沿着正确的方向,我也可以很棒的,非常感谢您把这些经验写出来,确实能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少走弯路。 轩轩妈:这两天一直在读您的博客,真有发现金矿的感觉,以前一直在为孩子不停地选专业,选学校,现在才知道,简直是在做无用功,学习成绩不提高,光选有什么用呢,现在终于知道,自己作为家长,到底应该干什么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没想到和您比,差距太远了,有您的帮助,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帮助孩子,考上清华。

编辑推荐

  时间是132天,成绩的起点是年级361名……  挑战成功!以全省理科考生第32名、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北大。一波三折的备考经历,并非在编织“神话”,而是真诚与我们分享行之有效的考前提分方案和易于操作的备考方法。“过程篇”“记事篇”“方法篇”真实再现132天的备考历程,忠实记录了备考期间的难题与突破“瓶颈”后的喜悦。让更多即将迎来高考的家长和考生们明白:以正确的方法来备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考取“北大”你能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通往北大的捷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不错不错很喜欢 下次还会光临
  •   内容质量好,我很喜欢
  •   不错,性格便宜又有内容。
  •   对高考很有帮助哦
  •   创造奇迹的书
  •   可以 看一看
  •   言传身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