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蔡义江  页数:272  字数:300000  译者:蔡义江 注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匆匆忙忙、纷纷扰扰的现代社会,当白天的忙碌沉入夜晚的宁静,执著地关注心灵成长的现代人渴望阅读、欣赏这些疏导情绪情感、培养审美趣味、提升生活品位的作家、作品。这些富有灵魂的文字穿越中华文化千百年的时空隧道烛照着现代人的心灵。
“怡情书吧”,现代人浸润古典情怀的精神憩园。

书籍目录

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
石上偈第一回
自题一绝第一回
嘲甄士隐第一回
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 第一回
对月寓怀口号一绝 第一回
好了歌第一回
好了歌注第一回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第三回
捐躯报国恩 第四回
春困葳蕤拥绣衾第五回
春梦歌第五回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第五回
又副册判词之一
又副册判词之二
副册判词一首
正册判词之一
正册判词之二
正册判词之三
正册判词之四
正册判词之五
正册判词之六
正册判词之七
正册判词之八
正册判词之九
正册判词之十
正册判词之十一
红楼梦曲 第五回
引子
终身误
枉凝眉
恨无常
分骨肉
乐中悲
世难容
喜冤家
虚花悟
聪明累
留馀庆
晚韶华
好事终
收尾·飞鸟各投林
十二花容色最新第七回
古鼎新烹凤髓香第八回
嘲顽石幻相第八?
……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也是后来宝玉诀别黛玉后,留下“秋闺怨女拭啼痕”(黛玉这一《咏白海棠》的诗句,脂评已点出“不脱落自己”)情景的预示。这一点从小说描写中也是可以看出作者用笔的深意来的:……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日《秋窗风雨夕》。这里,“心有所感”四字就有文章。如果说黛玉有离家进京、寄人篱下的孤女之感,倒是合情理的。但《秋闺怨》、《别离怨》或者所拟之唐诗《春江花月夜》,写的一律都是男女相思离别的愁恨(李白的乐府杂曲《远别离》则写湘妃娥皇、女英哭舜,男女生离死别的故事)。在八十回之前,黛玉还没有这种经历,不能如诗中自称“离人’,对秋屏泪烛,说“牵愁照恨动离情”等等,除非是无病呻吟。所以这种“心有所感”是只能当作一种预感来写的。再如她的《桃花行》,写的是“泪干春尽花憔悴”情景。既然《葬花吟》“似谶”,薄命桃花当然也是她不幸夭亡命运的象征。这一点,我们又从脂评中得到了证实。戚本此回回前有评诗说:空将佛事图相报,已触飘风散艳花。一片精神传好句,题成谶语任吁嗟。意思是虽然宝玉后来不顾“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弃而为僧”,皈依佛门,以图报答自己遭厄时知己黛玉对他生死不渝的爱情,但这也徒然,因为黛玉早如桃花之触飘风而飞散了!批书人读过已佚的后半部原稿,他说诗是“谶语”,当然可信。上面谈的只是她的三首长歌。其他如吟咏白海棠、菊花、柳絮、五美诸作,以及中秋夜与湘云的即景联句等等,也都在隐约之间通过某一二句诗,巧妙地寄寓她的未来。如联句中“寒塘渡鹤影(湘云),冷月葬花魂(黛玉)”一联,就可以看作是吟咏者后来各自遭遇的诗意画。

编辑推荐

《怡情书吧:红楼梦诗词》是由中华书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楼梦诗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喜欢这本书 对红楼梦又更深入地了解一些
  •   正统红学参考书 手头有这一本 不愁读不懂《红楼梦》
  •   书的内容很不错,讲解详细,对于红楼的爱好者来说,可以帮助解析其中诗词的深刻含义,不过每个人理解不一样,还是要多方参考。中华书局的书质量还是绝对值得收藏的,可惜的是我收到的书像本8成新的二手书一样,书的上方侧面还有用铅笔写的4个数字,估计也是哪退货来的,没听说调书时往书上写标记的吧。本来内容已经都很熟悉了,就是想收藏一本。包装没做好,换也不值得了,还要自己花邮费寄回,本来也没几个钱都不值得一折腾,头一次在当当遇到这种情况。
  •   绝对的好书,喜欢红楼的爱好者可以看看书的质量也非常好,红楼的诗词全部搜罗殆尽
  •   红楼永远不过时处处都有心体会
  •   书排版挺好的,喜欢,就是书皮有些磨损,不过这个价还是很值了。。。
  •   送过来两次我都没有接到电话,派送人员还一直送,敬业。感谢
  •   看别人买的,质量很好哦,就买了
  •   闲暇的时候读一读很舒服
  •   终于知道贵有贵的道理。里面插图精美。诗评出自大家,有水准,很有收获!
  •   無論詩詞還是賞析都狠喜歡
  •   板式,质量,内容都很好。感觉没有芙蓉诔有些遗憾。
  •   是看封面漂亮买它的。
    拿到真的很惊喜。
    里面的版式很好。印刷也不错。挺厚的
  •   送来的书外壳比较脏了,书页也比较黄,和同套的比起来书显久!
  •   虽然跟预想的有点出入,但还是挺满意的
  •   怎么感觉纸的质量没有书店好呢,可能是我的错觉吧
  •   书大概翻了翻,还很不错,以后再细细地看!
  •   封面又脏又旧,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扉页竟然给装订倒了!发给我的是本处理书吧?!
  •   书还行 就是好像是湿过的 皱巴巴的 书皮也是脏的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   其实就着迷红楼梦里的几首诗词。这本书还是挺值得的
  •   很久以前就看过蔡义江老师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当时惊为天书,爱不释手。直至不久前发现那书已经丢失,就再买这本。一样的生动厚重,一样的感人肺腑。推荐
  •   各方面都好,喜欢红楼梦诗词的朋友可以收藏,送人也是很不错的礼物。
  •   好好的一本书,被撞得凹凸不平,封面背面都是褶皱,看的我心疼死了···给四星,但全都是给书的,对亚马逊太失望了~!
  •   印刷纸质什么的都很不错,手感很好。内容也很不错,把红楼的诗词集中在一本里看着很方便。
  •   好书,快送
  •   好书哦、、
  •      “一本真正的巨著,在青年时期读,在成熟时期读,还不够,该在年老时重读一遍,如一座美好的建筑物,须分别在晨曦、日午和月光下加以欣赏一般。”
      
       《红楼梦》当之无愧为这样一部巨著,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读出不同的味道,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它是我国封建时代生活的缩影,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挥动着手中的如椽大笔,把一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封建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沧海桑田的悲剧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使得才子从中看到了缠绵,政客从中看到了纵横捭阖,革命家从中看到了阴谋……而尤其使我折服的,是贯穿整个小说的诗词曲赋,让情节更加滴水不漏,严丝合缝,让人物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呼之欲出,让环境的气氛更加婉转凄迷,诗情画意。
      
       初读红楼梦,反复看了几遍的红楼梦曲子和金陵十二钗的言词,竟无法理解其意,就跳过去没看。等看完全篇,再回头看这几句曲词,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的结局都已经在这里了。而作者,又是个做梦家,骗我跟着做了个长而美,却又很凄惨的梦,然后用一盆冷水把我浇醒,并认真地告诉读者: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破给人看。那个梦里,是一个纯净的女儿国,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痛,酒和诗,有“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有“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有“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湘云,“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这群聪明美丽、才华横溢的女子,然而都无法逃脱薄命司里所谓的“命中注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剧命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有着杰出才华的林妹妹,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木石前盟的承诺,最后化为泪尽而逝的回报;有着贤德良品的宝姐姐,纵使赢得所有人的喜欢实现了金玉良姻,最终也只能独守空房品尝着冰雪般的孤独寂寞。“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在平常人眼里的荣华富贵,只有当了妃子的元春才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是与非,一个女孩子美好的青春葬送在那个“见不得人”的深宫,看到父母见女儿一面都要按礼节叩拜时,元春何尝不在心痛:一个没有亲情和爱情的人生怎能算是完整的人生?精明能干的探春“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看到姐姐们的悲剧的惜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一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最后“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我仿佛看见了曹雪芹,冷眼看着人世间繁华背后的荒凉,无奈地自言自语道:“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那颗悲天悯人的心灵,在彷徨,也在思考与探求着,人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第一次对贾宝玉的印象非常不好,从他穿着之奢华,性格之任性顽劣,可以看出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如《西江月》所说:“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看到后面,渐渐改变了最初的印象。他愚顽怕读文章,却在大观园题对额贾政的百般刁难下,机智应答,在“有凤来仪”作的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尤其出色,有千百翠竹,曲折游廊,清泉石径,如此幽静的环境,茶是刚刚泡的,茶叶还是碧绿的,小窗微启,一盘棋罢,好不悠闲自得。如此优美的对联会出自一个愚顽怕读文章的人之口吗?不!只有那个从小读遍圣贤书而面对自然美景却哑口无言的贾政才是最好的讽刺与解释。贾宝玉厌恶的不是读书,而是隐藏在读书背后的对功名利禄的汲汲追求。
      
       一次他在秦可卿的房间休息时,一开始看到房间内贴着一张《燃藜图》,还有一副对联写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纵使宇室精美,铺陈华丽也不肯休息,换了个房间之后房间墙壁上挂的是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对联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才点头微笑了。为什么同样的房间会有如此差别的反应呢?原因在于两副对联。前副对联劝人要深谙人情世故才能在封建仕途上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为取得功名不仅要读迂腐的八股文章还要练就一套为这个封建社会所认可的为人处世的法则,这当然触犯了他的禁忌,死也不肯住下。
      
       晴雯死后,为她所作的《芙蓉女儿诔》,悼念的又岂止是晴雯呢,他是为人性的美好作的悼念。他的“寻愁觅恨”有时是对黛玉的一份爱,有时是对丫头的同情,有时是对平等的渴望,在他“似傻如狂”的外表下,有着一颗追求真、善、美以及自由与平等的心灵。而他与整个社会的格格不入,说明的是这个社会的荒谬。
       提起诗词,不能不想起黛玉,如果说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写出了宝钗端庄、矜持的封建淑女形象,那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写出了黛玉的脱俗,“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写出了她的忧郁,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那首《葬花吟》。“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充满了对韶华易逝、生命无常的感伤与疑问,这让我联想到初唐诗人刘希夷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所不同的是,刘希夷发出的只不过是一句感叹,而黛玉是在这种苦闷当中徘徊无法自拔。看似“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却只有黛玉才能体会到寄人篱下的艰辛与凄苦,让黛玉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仅是她身世的孤苦伶仃,而是一颗渴望人世间真情的心灵的流浪,是知音少弦断无人听的苦闷啊。“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又是怎样一种高出流俗的品质。而最终的她,带着这个永远的疑问,含泪离开人世——“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那个“香丘”,有爱有梦的理想世界,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达?
      
       总之,《红楼梦》的世界很大,诗词仅仅是一个花香弥漫的丛林,而它已经足够我好好欣赏和品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